1、追求教学艺术 创造魅力课堂数学总是带给一部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提起学习数学,一些学生往往存在畏难情绪。究其原因,在于数学是抽象的,是不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对于抽象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如何用艺术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呢?我认为,追求艺术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尝试:一、调动兴趣,引导参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强化剂。数学学习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在浓厚的教学氛围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数学就会成为学生们自觉追求的东西。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这时要激励学生取得的成功,从而增添学生的兴趣。教学求平均数
2、时,教师出示题目“一个小组有 7 位学生,他们的体重分别是:49、46、48、47、45、50、44(单位:千克),这个小组学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交流时,除了常规方法外,有一位学生是这样算的:50-(1+4+2+3+5+0+6)7=47(千克)。对于这位学生新颖独特的方法,师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和信心,引起继续自主探索的热情。教师通过联系实际引入数学学习,这种学习更能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真实感觉,也可以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比和比例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计算自己周围树木的高度。解决问题时,学生可先测量一根 4 米长的竹杆在太阳下影子的长度,如
3、果这时测得是 2 米,竹杆长度就是杆子影长的 2 倍,在同一时间里,树的高度也是大树影长的 2 倍,根据杆长:杆影长= 树高 :树影长,这时只要量出树影长有多少,就能算出树的高度。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参与的热情高,而且锻炼了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需要教育心理学家格里诺曾提出: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小学生由于受到形象思维的限制,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教学时适当地创设情景,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能被 3 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说:“大家随便说一个数,我能立刻判断出它是否能被 3 整除。”学生纷纷不信,然而大家进行挑战后,事实正如老师
4、所说。这里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一定能够吸引学生探寻其中奥秘的强烈愿望。再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设问导入:小军今年已经12 岁,他却只过了 3 个生日,你能解释这种情况吗?教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就会给学生带来疑惑,产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会一下子被推到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三、巧置悬念,满足探究愿望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实践证明,抓住契机巧妙地设置悬念,能够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满足他们渴望探究的强烈愿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活动也将更加充满艺术魅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并提出精彩的问题,能够集
5、中学生的精力,这是有效设置悬念的方法。教学平均数时,教师设计问题:有一条河,它的平均水深是 1.4 米,一个人身高 1.65 米,他不会游泳,他要下河,会发生危险吗?学生众说纷纭,针对学生的思维困惑,教师引导:你认为会有哪几种情况?能用一些数据来说明吗?把平均数与这些数据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的悬念,不仅调动学生思索问题的浓厚兴趣,而且深化了他们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教师教学中要及时掌握新知识呈现的关键点,在新知和旧知的过渡处巧置悬念,能够调动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教师出示两组计算题:(1)4.830.7,62.4;(2)16,30045。过了不久,第一
6、组题目学生很顺利地算出了得数,可是计算第二组题目时,学生出现了困难,学生发现除的过程中商的某一位上的数字反复出现,怎样表示商的结果呢?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悬念,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走进新知的学习。四、联系生活,感受学习价值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作为数学教学,教学联系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教学的魅力。数学与生活接轨,教师要巧妙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衔接点,灵活做到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学习需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充分运用学生的这种经验,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则显得更加富有
7、意义。教学“年、月、日”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年、月、日的许多经验。进行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然后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全班交流时,一年有 12 个月,月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二月,这些知识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 2000 年至 2010 年 2 月份的天数,让学生继续研究,学生就会发现:四年一闰,以及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数学学习的作用在于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随时联系实际生活,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这样学生会学得更主动。有一个设计活动方案的问题:“六一”儿童节,教师组织学生到某一风景区游玩,景区规定:门票成人每人 40 元,学
8、生半价,15 个人按团体票价 300 元”。某班有 4名教师和 60 名学生,请你计算怎样买票最合算?要想合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先设计好不同的买票方案,然后通过比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真正的用途。广泛的应用价值。五、创新教学,焕发课堂魅力数学课堂上,无论任何时候,应该养成学生创新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不断创新教与学的方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在追求新颖的教学方式时,要加强操作手段的使用,真正让知识在操作中生成,在操作中实现深入探究和进行创造。教学
9、认识正方形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正方形角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个角相等;有的学生通过同一个角与其它三个角比较,发现四个角相等;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个角重合,再将相邻的两个角重合,说明四个角相等这种学生借助操作自己创造的新知,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要关注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通过联想,学生可以融合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闪现新的想法,为继续探索提供新的灵感。在解答包含“比”的应用题时,根据条件“甲、乙两数的比是 4:3”,学生立刻就可以联想到:乙、甲两数的比是 3:4;甲数是乙数的 4/3;乙数是甲数的 3/4;甲数比乙数多 1/3;乙数比甲数少 1/4;甲数占两数和的 4/7;乙数占两数和的3/7通过联想,学生的眼界放宽了,思维也尽情地活跃起来了,丰富了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联想中闪现出创造的火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追求教学的艺术,努力创造充满魅力的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