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筛查,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病例筛查,医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筛查,监测时段:3月-12月监测单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监测内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记录简单信息(规范表格)采样,(血清、血浆)送检,相关文件,2008年2月,卫生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5月,制定了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监测方案2010年10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监测方案的通知(京卫疾控字【2010】128号),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病例纳入标准:有流行病学史(鼠类活动、蜱虫叮咬史、田间作业、放牧、接触柴草、垂钓、野营、草地行走、草地晾晒衣物、接触猫狗、饲喂
2、家畜)临床表现符合发热(体温37.5)血小板降低病例排除标准:明确诊断的血液病;全身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感染因素明确的其他传染病,监测内容-1,填写采样记录表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血象等标本采集:采集EDTA抗凝全血标本5ml非抗凝血清标本5ml标本保存3日以上,长时间非抗凝血分离后血块和血清分别冻存EDTA抗凝全血冻存3日内,均冷藏,标本运送和接收,医院可直接送样到市CDC送检单(标准)、血样送北院109房间咨询电话64407117,窦相峰,吕燕宁区县疾控中心待收先冻存,一周送样一次,结果反馈,时限:一周项目新型布尼亚病毒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原则:反馈至医院(电话通知)反馈至区县疾
3、控中心(OA),监测内容-2,阳性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辖区疾控中心流调表恢复期采非抗凝血5ml,资料准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医生手册送检表单流行病学调查表上述工作均在2周内完成,工作调整,送样例数少送样例数多卫生部或卫生局工作布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基本情况,自然疫源性疾病蜱是可能传播媒介蜱中分离到2株病毒,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分离病毒不同片段的同源性93-100%蜱的宿主动物(牛、羊、犬)中血清学检测阳性自然宿主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已在病例所在村的牛、羊、狗等家畜中发现血清学感染的证据,病原学-可能的病原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布尼亚病毒科新型布尼亚病毒,布尼亚病毒
4、科分类,汉坦病毒属:Hantaan virus内罗病毒属:CCHF,Dugbe virus正布尼亚病毒属:Bunyamwera virus白蛉病毒属:Rift Valley fever virus番茄斑萎病毒属: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白蛉病毒属,68个血清型,分成两个组,一个是白蛉传播的白蛉热病毒(55个),一个是裂谷热病毒(13个),由蜱传播。目前,中国CDC鉴定新型布尼亚病毒和裂谷热病毒有30%同源性,应为白蛉病毒属。裂谷热病毒中部分可通过偶蹄目动物传播。,流行病学,病例主要为农民,占85%以上,中老年居多,50岁以上者约占80%,女性稍多于男性。发病季节应为
5、3-11月,高峰主要集中在4-8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病例多分布于丘陵地带,高度散发。未发现人传人证据?,临床表现,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至1.010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 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者可低于30109/L。,疫情,2006年以前,在浙江、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有零星报告不明原因发热/疑似出血热病例2006年,安徽确诊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20072009年,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陆续报告发生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2010年,蜱叮咬事件,HGA院内传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16-22%,2007-2009三年间,每年夏季数百人高热、胃肠损害和其他非 特异性病变,30%的病死率2007年出,怀疑HGA2009年12月,布尼亚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发现和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