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一 病理基础,项目二 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任务二 组织细胞的损伤 与修复,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萎缩致损伤因素轻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肥大 增生致损伤因素较强 细胞和组织可逆性损伤(变性)致损伤因素强 细胞和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细胞坏死),正常细胞,适应,可逆性损伤(变性),不可逆性损伤(细胞坏死),外界持续性刺激(病因),细胞和组织受到有害刺激因子作用超过其适应能力,可引起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细胞坏死,(一)变性,变性是由于组织细胞代谢障碍,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的一类形态改变。,细胞水肿脂肪变性,1.细胞水肿,细胞内水分增多
2、,细胞增大,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是一种常见的、较轻的变性,多发于代谢旺盛的器官,如心、肝、肾等。,(1)原因:感染、中毒、缺氧、高热等。,(2)病理变化: 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苍白、无光泽,似开水烫过一样。,肾体积增大,切面膨出,边缘外翻,色泽混浊,(3)临床意义可使细胞功能降低;轻度细胞水肿时,原因消除,可恢复正常;重度细胞水肿时,可引起脂肪变性或细胞坏死。,2.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内出现脂肪滴或脂肪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多见于代谢旺盛、耗氧多的器官,如肝肾心等。引起脂肪变性的原因是营养障碍、严重感染、慢性持续缺氧或中毒。,肝脂肪变性:最常见(肝是脂肪代谢的
3、主要器官) 脂肪肝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颜色变黄,切面灰黄色,有油腻感。,肝体积增大,表面光滑,呈淡黄色,在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多数坏死由萎缩、变性发展而来,称为渐进性坏死。区别:细胞凋亡,(二)细胞坏死,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1.坏死的基本病变,2.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干酪样坏死,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气性坏疽,脓肿、脑软化、溶解性坏死,(1)凝固性坏死,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因坏死
4、灶内含脂质多 而呈黄色,质细腻,似干酪,故 称干酪样坏死。,(2)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则组织细胞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 脓肿、脑软化、溶解性坏死,(3)坏疽: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干性坏疽:多发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未端,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界限清楚,腐败变化较轻。,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湿性坏疽: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肺、子宫等),坏死区水分较多,腐败菌易于繁殖,组织肿胀恶臭,呈蓝绿或黑绿色,分界不清。, 气性坏疽:主要见于深达肌肉的严重开放性创伤,坏疽组织呈蜂窝状,明显肿胀,除发生坏死外,还产生大量气体,按之有捻发感,伴严重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