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及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实现“六个老有”是老龄工作的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而这其中,老有所养是核心,是其他“五个老有”的前提和基础。 广义的养老服务业是一个系统产业,包括老年机构养老、老年健康产品、老年文体教育、老年旅游、老年房产等等。本文所提养老服务业仅指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或特殊需要照料的养老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包含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产业。 一、内蒙古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一)未富先老、无备而至 直到 2011 年,内蒙古的 GDP 才突破一万亿元,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能够投入到应对人口老龄化领域的财政收入还
2、很少;而截至 2010 年底,内蒙古的人口老龄化比例就已经达到 12.7%。所以,内蒙古“未富先老”的形势非常严峻。 (二)阶段性特征明显 内蒙古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生育政策与汉族聚居区有一定差别,加之蒙古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较大的一个民族,因此内蒙古的新生儿的出生率要相对高于一般省区。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落实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内蒙古依托自身的资源、气候、区位等优势,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外来资源落户内蒙古提供了大量优惠条件,这就吸引了众多其他省区市人口大量迁移并落户内蒙古,在近 30年的大迁徙过程中,内蒙古的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造就了其老龄化发展明显
3、的阶段性特征。 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是 1985 年。从 1986 年开始,内蒙古人口出生率开始缓慢回升,增长幅度也不大。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同步呈现下降趋势。1990 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出生率为 21.2,死亡率为 7.2,自然增长率为14;2000 年人口出生率为 11.9,人口死亡率为 6.1,自然增长率为 5.8;2010 年人口出生率为 9.3,死亡率为 5.5,自然增长率为3.8。根据低、中、高三个方案预测结果可以推断,全区总人口数在继续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却在不断降低。据统计,内蒙古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已接近东部人口大省,远远高于西部
4、省区。 (三)高龄化、空巢化比例较高 所谓的高龄化,就是指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空巢化是指独居老人占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牧区,人均寿命均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内蒙古靠近北京、天津等城市,众多年轻人通过上学、就业等方式迁出内蒙古;而内蒙古经济的发展虽造就了呼包鄂“金三角”地区,但相比较而言,其他盟市均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人口流动性上属于输出型。特别是在农村牧区,大量年轻人走出村庄,走出牧场,走向城市,直接导致农村牧区甚至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5、的乡镇都以老年人居住为主,很难找到年富力强的年轻人。 内蒙古老年人口比例超过 12%的盟市共有 6 个,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大多集中于内蒙古中东部,值得注意的是,这 6 个盟市的人口总数占到全区总人口数量的 65.7%,其余 8 个盟市仅占 34.3%,由此可见,内蒙古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有短期内“重灾区”集中爆发的可能。 (四)农村牧区养老形势更加严峻 内蒙古幅员辽阔,人口居住集中度较低,直到 2010 年,人口突破百万的盟市仅有 9 个,近半数人口仍分布于全区 102 个旗县区的 11159 个嘎查村当中。与城市、城镇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比较
6、,农村牧区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几乎为零。而另一个更让人揪心的现实是,当前留守农村的居民过半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因此,农村牧区的养老压力将会更大,解决农村牧区养老问题的形势和任务也会更艰巨、更困难。 二、内蒙古老龄事业发展“无备而至” “无备而至”是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对内蒙古老龄事业发展的概括,意指内蒙古人口老龄化的应对准备工作还没有具体开始,老龄化就已经到来,且气势汹汹。 以内蒙古老龄工作的职能机构为例,内蒙古自治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主任由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副主任由自治区副主席兼任,下设办公室挂靠自治区民政厅,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厅厅长兼任,配副厅级专职副主任一名,办公室
7、仅为正处级单位,编制更是少的可怜,只有 7 个。而各盟市老龄办普遍为 23 人,旗县几乎没有专职老龄工作人员。这样的机构设置与东部发达省区甚至个别西部省区相比都很落后。随着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社会各界对做好老龄工作已经形成统一认识,但是这样的机构设定几乎不可能保障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很难满足应对内蒙古老龄化的需要。 三、内蒙古老龄产业发展滞后 这里讲的老龄产业是宏观上的概念,即包括老年养老、老年文体教育、老年产品等内容在内的大老龄产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这个信号对老龄产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预期,可以肯定,
8、国家、自治区将在发展老龄产业上祭出一系列政策动作,老龄产业的发展前景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但前景归前景,现实却是残酷的,内蒙古老龄产业的发展几乎可以说是空白。截至 2012 年,内蒙古还没有一家正式登记的、专业的老年医疗护理机构、老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和老年关怀临终医院,老年人特殊医疗供给均由各综合性医院承担,专业性、人性化服务水平较低;专项老年基金寥寥无几,尽管注册登记了 1700 余个老年人协会,但据内蒙古民间组织管理局调查,经常性开展老年工作的比例还不到 20%;全区有各类老年学校 66 所,其中老年大学仅为 22 所,平均每个盟市还不到 2 所,且大多是党委老干部部门直属管理,普通老年人很难参加老年学校的学习、娱乐;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滞后,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及日益旺盛的消费意愿和消费需求形成了明显反差,突出表现为生产老年产品的企业少,老年产品品种单一、设计简陋、功能局限、无法迎合当代老年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专门以老年人为客户对象的商店或者专柜非常少,老年人休闲场所不多,缺乏为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的机构;电视等媒体中的老年人专题节目也比较少,仅有的一些栏目还经常充斥着医疗保健用品推销,老年人的媒体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还有就是社会各界用于扶持建立老年心理服务组织和服务网络以及购买心理关爱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严重不足。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