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摘要: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我国农村各地区的生产条件、土壤质量、土地利用流转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各个地方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农村土地流转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探究其相关性,进行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 从而促进当地新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新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发展瓶颈 进行一些研究分析 。新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又可以激励当地土地流转,促进土地流转高效率和土地的高利用率。 关键词:土地流转 新农村经济 相关性 规模化 近几年全国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扩大,各地区在保证基本的土
2、地制度前提下,进行了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土地流转,但各地区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对新农村经济做出的大小也不同。本文章着眼于土地流转利用变化的相关性, 为新时期新农村经济发展定位和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做笔者个人的见解。 一、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农村经济发展的界定 要研究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农村经济的关系,首先必须界定土地流转与新农村经济的定义。一般我们所说的土地流转严格意义上其实就是指拥有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水面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也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严格区别于在家庭承包制的制度框架下的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
3、而笔者所述的新农村经济是指农村集体经济,是成员按照一定区域或自愿组织起来,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以土地、资金或人力为资本实行某种程度的合作经营,并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区别于农业工业产值的经济指标,具体指生产组织方式的集体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则是为了实现发展解决致富问题,更区别于为了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家庭承包经营。从定义上层次看,土地流转是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而发展新农村经济即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看成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手段和途径。 二、农村土地流转对当地新农村经济的作用 按照一般经济理论来说,土地的使用权流转是在市场经济利益的引导下,这是我国
4、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也就是说引导土地流转后创造出的价值比原有土地不流转的价值更高。例如甲、乙各有 1 亩土地,其中,甲的生产能力和工具较强,1 亩地利润为 500 元。乙的生产能力和工具较弱,一亩地利润 200 元。现乙将土地合法转包给甲(乙不从事其他的工作) ,甲按照原有的经营方式和水平,则两亩地的利润为 1000 元,然后,甲付 300 元给乙,甲的纯收人增加到 700 元,乙的纯收入增加到300 元。 根据帕累托改进的相关理论,说明交易会成功。甲乙都会得到比原有更多的利润,边际报酬递减对于甲而言,1 亩土地的价值已经实现了的最优状态。可以看出,这就是在在同样的土地资源下土地流转合理配置
5、下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则土地流转对经济价值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以上假设在现实是存在的,在扩大原有的假设,就是进行规模化经营。选择生产能力最强创造价值最大的个人或经济组织,土地全部规模化经营。如原有的 1 亩土地的纯收入为 500 元,99 亩每亩所创造的价值均低于或等于 200 元,现所有流向创造价值最高,土地总和为 100 亩,则按照原有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方式,则创造的集体经济总和 50000 元,但是原有土地不流转创造的价值不超过 25000 元。通过土地流转大规模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可快速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合理有效的促进土地流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但这只是从理论上来解释,因为
6、现实中存在成本问题和同等价值创造的问题,所以必须坚持适度规模原则,不能只片面的追求扩大规模,而忽视地区农村的具体情况,按最优形式来实行扩大规模以及实现规模化经营最优化。 三、农村经济发展是土地有效流转的保障 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情况非常复杂,方式多种多样,同一土地,不同地区的土地流转情况完全不同,在同一农村,不同时期土地流转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而怎样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发挥土地流转创造的最大价值,这需要强大的经济保障和制度保障。在我国现有市场经济制度下,我国商品其实很大程度都是由市场来调控,所以在土地流转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关系中,土地流转是个关键的因素。而土地流转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供求关系,由于在
7、供求关系中间最重要的是价格因素,能不能形成一个供求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将决定了土地流转是否能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价格越高,土地流转量越大,而一般的价格受当地经济情况影响,所以当地集体经济发达,土地流转的量更大,更有效。 四、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农村经济的关系模型 对于土地流转的双方都必须是在利益共赢的情况相下进行流转,也就是说土地流入方和土地流入方一般会满足这些不等式: P+P1C+P2 (1) P3P+C1+C2 (2) C+P2 一 P1PP3 一 C1 一 C2 (3) 其中 P 是土地流出方土地流出后得到的土地租金收益 P1 是土地流出后通过劳动力或其他得到的不种地收益; C 是土地流出方流
8、转过程须支付的交易成本; P2 是土地流出方原本种植所得的收益 P+P1 即为土地流出方土地流转后预计收益,C+P2 则为土地流出方不流出土地获得的收益或交易后带来的成本。 P3 是土地流入方获得流入土地所获得的收益 P 是土地流方流出土地所得到的租金收益,同样也是土地流入方所支付流出方的租金。 C1 是在土地流转中流入方所支付的交易成本; C2 是土地流入方按照原有的管理对流入土地时的支出; 通过(1)和(2)式联入不等式得到(3)式,可以看出,P1 和 P3越大,则 P 的取值就越大,则土地越容易流转。P 值保持一定时,C1+C2越小,则 P3 的取值将可能越大。也就是说当农民获得的非种地
9、收入越高、土地收益率越高,土地交易成本和经营费用越低,土地流转就越容易,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收益较高,农村集体经济流入土地的意愿也会提高。并且土地流转的面积越多、规模越大,农村集体经济获益就更多,发展得更快。通过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因此可以得出两者的正相关联系。 五、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性作用 土地流转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性,所以我们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充分利用集体的空闲土地或者村民抛荒的土地资源,应将土地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有如下建议: 1、改变观念,更新认识。在思想观念上要正确看待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改变原来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观念,充分认识土地流转对发展
10、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2、依实际情况促进有效流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耕种工具的提高, 只从事土地耕种的农民将越来越少,可将资源有效的整合流转,节省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3、完善农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当土地有效流转后,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土地有效流转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可通过建立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规模化吸收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并完善人口流动制度,为剩余劳动力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4、完善土地流转后农村社会保障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传统农民而言,土地是维持生计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并通过土地产生的收益作为以后积累养老金,这就是土地的保障功能。土地进行流转后,收益和保障都会相应的减少,应设计出更合理的社会保障来弥补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基本生活和保障,可由当地组织、个人、国家按比例承担农民各种保障。 参考文献: 1贺振华. 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现实与理论 J . 上海经济研究.2003( 3) 2丰凤. 土地流转与集体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D . 湖南农业大学.2010.4 3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 J .财经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