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破解措施.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2946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破解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破解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破解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破解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破解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破解措施长期以来,在农村地区金融支持“三农”的主要方式是信贷支持,而金融服务功能一直被淡化。人民银行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需矛盾,有利于刺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基层人民银行积极探索解决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情况 日照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翼,全市总面积 5,310.8 平方公里,人口287.92 万,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辖乡镇、街道 54 个,行政村 2,858 个,主要优势产业为港口、冶金、化工、能源、浆纸、旅游等。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共有银行机构网点 261 个,银行从业人员 3915

2、 人。其中,农信社、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三驾马车” ,网点和人员占比分别达到 98%和 99%。截至2012 年年末,全辖银行机构网点乡镇覆盖率为 100%,全辖农村地区 261个网点中,加入了支付系统网点数为 183 个,支付系统覆盖率为 70.1%;加入同城清算系统网点数为 124 个,同城清算系覆盖率为 47.5%;行政村布放的主要金融基础设施为电话 POS 和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农村地区已经实现金融基础设施在行政村的全部覆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还存在金融资源短缺等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 二、矛盾的表现与分析 1.金融资源的“逐利性”与农村居民

3、金融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商业银行以效益最大化为经营原则,资金的逐利本性决定了金融资源向城市集中。从网点布局上来看,农信社、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是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而相较于农业银行网点偏重于县城、邮储银行网点多为二类网点或代理网点,农村信用社在乡镇以下农村地区仍然是“一家独大” ,银行机构缺乏必要的良性竞争机制,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整体滞后。银行机构农村地区设置网点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不断萎缩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城乡金融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需矛盾。 2.现金使用的“偏好性”与支付结算方式多样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具使用仍以现金为主(详见表 2) ,主要

4、原因:一是出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农村地区居民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意识不强;二是现金使用在面对面低价值支付中有其固有的优点,如交易简捷、安全、无需支付验证、具有瞬时最终性以及不存在付款人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三是农贸交易金额一般较小, 交易主体不存在使用非现金工具的内在驱动力。此外,农村地区自助服务设施布放不足、银行卡刷卡环境亟待改善,而随着农村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客观上需要更加便捷、丰富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与之相适应。 3.支付系统的“城市化” 与加速农村地区资金流转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支付系统是社会资金流通的“主动脉” ,加强支付系统建设,特别是跨行支付系统建设,能有效提高支

5、付活跃度,提高资金流动外向性和支付业务综合辐射度。县域经济工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外向化发展,对加速资金流动及拓宽支付渠道提出更高要求,但当前支付系统的覆盖率和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受人员较少等因素制约,达不到内控要求,没有接入其行内系统,如农村地区行内系统和农信银系统覆盖率仅为 61.69%和 51.72%;二是农村地区银行机构接入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比例偏低,影响了资金的清算效率和票据使用率。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不能延伸到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支付业务需要通过上级行代为办理,增加了资金汇划环节,延长了结算时间,降低了农村地区资金使用效率。 4.农村经济的“区

6、域性”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城乡边界逐渐淡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格局也随之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社区化发展,金融需求相对分散的局面正在改变;二是县区城镇化加速,衍生出大量的潜在金融需求;三是城乡社会加速融合,公共金融服务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规模较小、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以及金融理财意识缺乏等问题短期内很难彻底改变,在城乡地区实行同样的支付服务政策与监管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支付体系的发展。 5.自助设备成本承担的“独立性”与财税等政策

7、支持的缺失之间的矛盾。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工程,需要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扶持措施,如日照市政府对新引进的村镇银行进行奖励、五莲县政府下达县信用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项目专项资金、莒县政府对农民自助服务终端每台奖励 500 元等,但当地政府对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尚未出台具有实质性支持的财税政策,农村自助设备的高昂成本依然主要由银行机构承担。虽然布设自助机具对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有重要意义,但各银行机构在“成本效益对称”原则的约束下其布设自助机具的积极主动性大打折扣。 6.自助服务网点风险防范的“不到位”与群众权益保护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自助

8、服务网点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造成金融风险隐患的现象逐渐凸显。以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网点为例,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防范设施落实不够全面。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的网点的防盗门窗、防卫设施配备基本到位,但保险柜、消防灭火装置、报警装置存在不到位现象。二是安全防范资金投入不足。据统计,安全防范设施配备良好的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的网点需投资至少 5 万元,网点安全防范资金占整个网点资金投入的 50%左右。目前安全防范设施所需的资金大部分是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进行资金配备,当地财政部门没有提供配套补贴,辖区 4 家农村信用联社普遍反映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的网点先期投资巨大。三是配套管理机制缺失,存

9、在管理空白。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业务开展未做到“内控先行、风险可控” ,制度建设滞后,风险管控、制约机制建设缺失。 三、措施和建议 1.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力度,破解农村基础金融设施难题。一是政府要将金融基础设施空白村攻坚工作纳入到当地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或重要议程,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主动加强与财政、商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借助“新农保” 、 “新农合”以及相关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快支农、惠农特色银行卡的推广应用和乡镇以下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三是推动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金融机构农村地区设立网点

10、和布放金融基础设施进行补贴,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2.紧密结合国家有关“三农”工作部署,大力推广非现金结算工具,破解支付工具单一难题。一是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货币流通管理等工作的协调配合,全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二是继续推动大型批发集贸市场、农副产品收购等资金结算量大的领域实现非现金结算。三是主动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小型微型企业提供一揽子非现金支付解决方案。四是进一步改善票据受理环境,积极营销拓展电子商业汇票和支票授信业务,为县域企业的支付融资提供便利。五是将各类助农补贴均纳入直补范围,逐步培养农村居民用卡(折)意识。 3.以银行卡助农取款

11、服务推广为重点,破解农村小额取现难题。一是督促银行机构认真履行金融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主动布局农村支付服务市场,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拓展步伐,建立起足不出村可取款、足不出村能转账的便捷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二是向社会公众进行集中和日常宣传,着力提高助农取款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引导农村居民使用金融机具办理资金结算业务。 4.积极扩大支付清算系统覆盖面,破解支付渠道不畅难题。一是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开展支付清算系统业务知识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银行机构和新型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二是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创新和系统延伸,为农村地

12、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资金汇划渠道。三是实行跨行业务优惠等政策,进一步整合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资源,提高金融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5.积极创新宣传方式,着力提升农村支付环境宣传覆盖面和宣传成效,破解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认知难题。一是针对县域以下村、社、企、校,就支付结算法规知识、非现金支付产品使用方法、支付结算安全常识等开展重点持续宣传,引导农村居民提高非现金结算意识。二是继续利用报纸刊物、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媒介宣传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进展和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督促各金融机构、银联分公司、银联商务、通联支付积极组织各类支付结算宣传活动并通过营业网点柜台、短信平台等加大宣传力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日照市中心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