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及合一的可能性分析【摘要】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两大分支 核算 会计构成要素 核算内容及方法 可能 事业与企业能够看到事业与企业单位之间的不同之处,一个有物质生产能力,一个属于经营方向的能力。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其支出费用来自国家,所有的会计工作也都是围绕着社会效益展开的。会计行业在我国分成企业
2、会计以及预算会计两个方面,自从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分开之后,国家相继出台和实施了适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关于我国会计的两大分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的体系及分支也越来越明确和详细。会计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其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非企业会计的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主要是从事各种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服务
3、的业务活动,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种社会性、公益性活动时,一般都是由单位或个人进行出资,并且投入的这部分资金是不要求回报的。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具有预算会计非营利性质这一共同性,这与企业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生产性、营利性,所以,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其与企业会计的之间区别,具体区别如下: (一)会计的核算基础不同。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进行工作。由于我国事业
4、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由于其盈利性质,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
5、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当中的净资产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产权单一,是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显然预算会计中的净资产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2.收入: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收入要素,名称虽然一致,但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上级拨款,所以具有非偿还性
6、的特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而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盈利。 3.支出与费用: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事业单位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其目的只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
7、的新资产;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 4.利润:利润是企业特有的,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而事业单位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因为它是非盈利组织,不涉及到盈利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利润。即使有一定的经营活动,期末也只是结转到“结余” 。 (三)会计等式的区别。 企业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属于净态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等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企业与所有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该式为企业会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该式则属于动态等式,主要反映了
8、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不同。 在预算会计中,有一些核算内容和企业会计有明显的差异,有其特殊性。 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需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投入或融资租赁;另外,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专门的用途和适用范围,除财务制度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适应。不仅要设置“对外投资”账户,还要设置“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
9、户;最后,事业单位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 1.固定: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需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投入或融资租赁。事业单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与不可补偿的特点,所以无需计提折旧。而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去。 2.专用基金: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基金,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专门的用途和适用范围,除财务制度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
10、 3.投资基金: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适应。不仅要设置“对外投资”账户,还要设置“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 4.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二为一的可能性分析 由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与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有相同之处。虽然企业经营目的在于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在现今社会,企业也必须追求一定的社会效益。很多企业参与大型公益事业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投资兴办企业的现象。即便不兴办企业,事业单位也应该通过对所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以达到最高的效益。由此可见,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业务的交叉使得二者使用同一种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成为一种可能。 另外,会计准则理论的框架结构对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会计原则来看,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原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同小异;就是会计要素的定义,也有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在于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实上,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可能能更好的反映其资金使用情况。所有这些情况都证明:将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二为一是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关秀峰.浅谈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财经界(学术) ,2011.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