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同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3035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不同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不同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不同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不同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企业不同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在选用不同用工模式所遇到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企业;用工模式;法律风险;防范 一、企业用工模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看出,企业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时候可以将企业的用工模式分为两大类型:标准用工模式与非标准用工模式。其中标准用工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期限用工模式。主要是指企业与劳动者自建立劳动关系的那一刻起,合同中规定了合同的起止时间,也就是当合同期满之后,双方已经不存在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合同在我国运用范围极广,且具有应变能力强的特点,它能够稳定双方的劳动关系,并减少在用工

2、过程中的不必要诉讼风险。 (2)无固定期限用工模式。是指企业与劳动者双方只有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而没有规定到期时间。在该模式下的合同中规定了解除关系的条件,只有满足此条件才能够解除劳动关系。 (3)以完成某项工作认为为期限的用工模式。也就是通过双方努力与协助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之后,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合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只是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期限。这种用工模式一般运用在项目承包任务等工作中。 非标准用工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务派用工模式。这种主要是由具有派遣资格的单位会与企业签订相关劳务派遣协议,然后再根据协议的要求向合适的劳动者派遣到企业中,再由

3、企业对劳动者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一般来说,劳动合同是由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而薪资等则是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关系,这种用工模式存在第三方的法律关系,适用范围窄,派遣单位不能够选择这一用工模式。另一方面是非全日制用工模式。这种用工模式也就是以时间计算薪酬为主,一般来说,企业在选用这一用功模式时,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4h,每周总共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24h,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种用工模式的特点是:首先,劳动者可以与多家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其次,可以不用签订书面合同,口头协议同样有效;再次,双方可以随时终止合同,并且不用支付相应的赔偿金;最后,企业可以不用为劳动者缴纳相关保障资金。 二、

4、不同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 在标准用工模式中,由于属于传统的用工模式,所以对企业会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1)固定期限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虽然这种用工模式可以稳定双方劳动关系,可以在工作中提高企业的效益,但是它会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隐性成本,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2)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连续签订再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续订劳动合同的,不论劳动者是否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都必须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是同工不同酬,将导致

5、承担法律责任。虽然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员工在同一环境甚至同一岗位工作,但由于身份不同,工资、福利待遇却相差甚远,造成了事实上的同岗不同酬,极大地挫伤了派遣工的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是未认真审查劳务派遣单位资质,将导致承担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单位成立的条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在签订派遣协议时如未进行严格审查,与不具备资质的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该协议将被确认为无效,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很可能被确认为劳动关系,企业将承担相应责任。 2.非全日制用工存在的法律风险 非全日制用工是最具有灵活性的用工模式,但仍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一是与全日制劳动用工相比,非全日制用工无法避免劳动用工短

6、期效益的产生。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不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且劳动合同解除条件宽松,劳动者可随时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增大了企业招用员工的隐性成本。 二是多重劳动关系的存在极易导致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招用与其他企业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企业如果在用工时未了解清除劳动者的身份,极易招来诉累。 三、企业防范用工法律风险和选择适用不同用工模式的对策 1.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科学定编定岗 企业应当根据业务发展方向和规模,本着精简机构、节约用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规定各类人员必须配备的数量。实现“人、岗、事”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 2.分析工作岗位性质,确定岗位类型 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定编定岗方案,分析研究岗位性质,根据劳动合同法用工模式标准,将工作岗位划为无固定期限用工岗位、固定期限用工岗位、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工作岗位、劳务派遣用工岗位及非全日制用工岗位。 四、结束语 在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管理者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用工模式,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法律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劳动合同法的软着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劳动法问题与实务操作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