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如何应对“招工难”“招工难”是一种短期的社会现象,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至少可以说是劳务市场供需关系晴雨表的具体表现。从目前看, “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和结构性特点,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工难”形势严峻,其他东部沿海城市和中部城市次之。山东省荣成市作为北方新兴的沿海中小城市,经济以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加工为主,机械,电子加工等为辅,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城镇产业区,近几年同样面临“招工难”的实际问题。“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同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相比,荣成市企业“招工难”主要原因有三点。1.工资待遇偏低,职工工资待遇保障不到位 目前,荣成市大部分
2、企业工资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劳动部门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本地工人为主的一般企业,普通一线生产工人,月工资包括加班费、夜班费等大多在2000 元以下,连本地农民零工日工资 100 元左右都不如,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职工工资差距较大,与周边同类经济发展地区职工工资也存在差距,也远远低于本地退休职工工资,尤其是使用外地民工较多的渔业公司、水产养殖、食品加工企业和建筑公司等企业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每天工作 12 小时以上比较普遍,没有休假日,没有加班费。 2.企业粗暴管理,职工人身权益保障不到位 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的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管理意识,对职工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管理
3、方法简单、粗暴,对一线工人尤其是外工张口即骂、动手就打;个别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员工不签劳动合同或务工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有的还存在收取押金、扣压外工证件、拖欠外工工资和不按协议、承诺兑现外工工资等现象,这样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3.企业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劳动环境、工作条件差 大部分企业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缺乏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有的连基本的住宿、餐饮条件都不具备。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造成部分养殖、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 “招不来”和“招的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 解决对策 要
4、彻底解决“招工难”问题,必须要不断改善企业用工的软环境和硬件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诚信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1.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切实改善员工待遇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企业吸引力 企业要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树立“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坚持做到以较好的待遇和感情留住人、吸引人。大力宣传用工企业的优越环境,展示用工企业的良好形象,在有关部门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基础上,按照市场价格合理地确定工资等级制度,在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使员工工资达到或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对工作
5、效率高的工人给予相应奖励,根据在企业工作年限给予相应工龄补贴,留住熟练工人。对职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在提供吃、住、行方便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企业的文化娱乐设施。同时,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务工人员成长的发展平台,打造有利于他们干事创业的环境,让他们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使他们有归属感、成就感,能让他们自愿地留下来。 2.完善劳动力就业的各项保障措施,改善用工软环境,加强执法监察力度,全方位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进一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劳动用工诚信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预防和解决欠薪的
6、长效机制,加强劳动用工源头管理工作;通过指导、督查,帮助企业改善用工管理,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用工,严格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对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都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履行。 二是用人单位要转变用工观念,将新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企业职工保障体系,同等待遇、统一管理。重点抓好新招收工人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落实,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和强制性工伤保险覆盖面,积极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政策的衔接工作,统一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手续,切实解决进城劳动力和下乡城镇劳力、外来务工人员“老无所养、失无所助、病无所医、伤无所补”的后顾之忧。 荣成市作为北方沿海开放的中小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和招商引资的区域优势,未来经济的发展离开外来务工人员几乎是寸步难行,建立合理诚信的用工环境势在必行,若单靠企业经营者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和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尚需要更多时间,要彻底改变用工现状,必须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的劳资纠纷处置保障约束机制,只有打造出荣成良性诚信的用工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者到荣成市务工就业。 (作者单位:荣成市社会矛盾受理调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