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3227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提要 本文分析盈余管理的目的,比较企业盈余管理的利弊关系,得出针对企业盈余管理应趋利避害的结论。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利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企业盈余管理的利弊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3 年 12 月 20 日 企业的盈余管理长久以来都是会计人员在管理方向中应适度把握的重要课题,盈余管理也是一个中性的会计概念,其自身利弊共存。在我国市场经济现状与现行会计制度共同作用下,企业盈余管理总的来说存在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其正面的作用。 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2006 (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 ) ,很大程度上影响

2、了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一些惯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将受到抑制,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将随之产生。如此而言,系统地了解盈余管理,正确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会计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 GAAP 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我们可以概括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手段的适度调节来修正企业的财务报告,以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经营者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

3、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 (二)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我们大致可以将二者的区别划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1、法律法规的认可与否。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是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会计规范在制定的过程中并非一统就死,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所需要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从而使企业以合法的手段调节利润。但是利润操纵则是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其目的是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当利益。 2、运用的手段不同。由于盈余管理

4、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上需要估计的项目进行调整。如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来达到修正企业盈余的目的。利润操纵则是以不合法的手段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如提前确认营业收入与推迟确认本期费用、利用销货退回的会计处理在年终虚报账表等。 3、行为的动机不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都会使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损害,但二者的行为动机有较大的不同。盈余管理是管理者希望通过该方法使企业的盈利能趋于预定的管理目标,其目的不外乎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合理避税、使自己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才能得到认可。而利润操纵则是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欺

5、诈手段不合法地调整企业的盈余,实现不当获利的人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人。 4、导致的后果不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两者动机和手段不同,使得两者导致的后果有明显的差别。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正、反两方面的结果。企业的管理当局须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同时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措施,常常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而利润操纵则可以导致利润前推、利润平滑等后果。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利与弊 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看作是一把“双刃剑” ,企业适度的盈余管理是必要的,但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也很明显,在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者水平较低的大环境下,盈余管理带来的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 (一)

6、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其有利的一面 1、从信息观的信号作用角度看,盈余管理是经营者将内部信息传递给其他利益关系人的一种工具。合理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计项目的披露可以把企业有关的内部信息传递出去,并以此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例如,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被认为是负担不起加速折旧的信号;相反,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是其财务状况良好的表现。 2、盈余管理可以避免企业利润波动过大,暂时度过财务危机。利润平稳化本身也是对企业未来和长远趋势良好的一个说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就是一个成功运用盈余管理的巨型公司,该公司通过精心安排收益和损失的发生时间以平滑波动较大的利润,特别是避免发生利润降低。对于一个多种经营的公

7、司而言,通用公司保持了相当稳定的利润,使得公司看起来可以不受经营周期的影响。 3、盈余管理有利于企业对未预期的经营状况做出灵活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合同违约,从而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尽量降低契约成本,但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订立的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一定范围内的盈余管理会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灵活地面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适当运用盈余管理以激励经营者。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面对市场风险和企业特有的风险,在以净利润作为报酬衡量标准的情况下,由于不可控的市场风险而使管理者承担了报酬风险,例如一项新会计

8、政策的颁布降低了净利润,就可能会减少管理者的报酬,而且与投资者相比,管理者无法通过为多家不同的企业工作来分散其报酬风险。盈余管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不可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了报酬风险,激励管理者采取更好的策略和行动,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5、盈余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稳定股价的效果。证券市场的不完全有效性使得股票价格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价值。稳定股价是管理者的工作之一,对于一个盈利状况良好、运行稳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偶然事件的不良影响,不明真相的市场可能会做出相反的反映造成股价下跌。管理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利好信息,以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9、稳定股价的目的,避免股东不必要的损失。 6、盈余管理有助于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合法避税,进行税收筹划。它能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既减轻税收负担,同时又复合税法所蕴含的政策向导,因此此举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有益的选择。 (二)盈余管理的弊端 1、盈余管理是一种无效益的短期行为,它不会增加企业的盈利,反而可能会加剧企业的经营困境,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事实上,许多企业的盈余管理在实施时,动机并未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而只是作为眼前的权宜之计,没有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提高经营业绩。 上海证券报对投资者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利润在盈余管理以后的转回将使

10、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感到失望。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增加当期利润后,将使预期目标利润变得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同时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下一会计期间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变本加厉地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进行不合法的利润操纵和会计欺诈,最终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信心,最终导致企业收益下滑,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2、盈余管理粉饰了一些会计数据,从而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和可比性。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内部控制”的便利条件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标的需要进行“加工” 、 “改造” ,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对外部会计信息使

11、用者也失去了有效性。 3、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使企业的持续经营有一定风险。由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一般情况下,盈余管理会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不能忽略管理当局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经济利益的事实。过度地运用盈余管理,会因为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细究起来,与各企业过分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每一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加控制地进行盈余管理,那么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过度盈余管理不利于社会的资源配置和协调发展。盈余管理行

12、为的普遍存在使得财务信息的质量严重下降,经过粉饰的收益信息无法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且降低了财务信息对其使用者的决策价值,有可能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并损害市场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在我国资本市场就存在着由于盈余管理而使得该被特别处理的公司未被特别处理,结果必然是市场风险剧增,资源被低效或无效占用,甚至被浪费。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既可以使企业获得暂时的成功,也可以使企业永久身败名裂。真可谓“成也会计,败也会计” ,其关键在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损害了每个关联方的利益,是否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否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最重要的是是否违反了我国现行的法

13、律和会计制度。依靠盈余管理来发展企业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是企业管理层应该谨记的。我们对盈余管理既不能谈虎色变,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滥用,有必要加强对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对其予以合理规范,达到去弊存益的目标。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管理空间拓展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 1、新准则扩大了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杜绝了企业利用缩小持股比例,分离若干子公司的方法,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做法。新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衡量标准时基于实质上的“控制” ,而不再是股权比例。 新会计准则规定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包括小规模公司、业务

14、性质特殊的子公司以及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按照这一规定编制的合并报表将能真实地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构成的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体现了从侧重母公司理论向侧重实体理论的转变。 2、新准则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使企业的存货流转得以真实地反映,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费用都以客观的历史成本反映,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遏制了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盈余的行为。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若采用后进先出法,发出存货以最高价格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减少了当期利润;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以最低价格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增加了当

15、期利润。而当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由于存货计价方法的调节作用,企业管理者往往会随意选择或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达到调节盈余的目的。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使得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的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企业账面上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际成本,大大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3、新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账面价值计量,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被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也不形成商誉;在编制

16、合并利润表时,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以前实现的净利润在利润表中单列一项反映。目前,我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按原规定应该是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尽管公允价值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其公允性,很多公司就是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的。 4、新准则中规定了部分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回转,减少了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在各会计期间之间调节利润的可能。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必然增加企业的当期费用而减少当期利润,转回时则相反。新规定使得企业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将企业的全部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重新分配不再是一件易事。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空

17、间拓展 1、新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的变更,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方法以及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及预计净残值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时,应当予以调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更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这一准则为企业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改变各期折旧费用对利润进行调整打开了方便之门。且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的变更都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不再追溯调整。公司只要有证据证明其使用寿命及预计净

18、残值与原估计数有差异,就可以轻易地达到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2、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管理空间。新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的规定由原来仅限于“为构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扩大到“为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 ”由于企业的借入资金借入后是混合使用的,企业上述复核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到底占用了多少一般借款,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到底有多少被用于短期投资性运作、产生了多少投资收益,企业外部人很难准确了解。如果相关资产的构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

19、借款以外的一般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按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应予以资本化的金额。即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一般借款的利息也允许资本化。因此,借款费用是费用还是资本化,数量上如何分配,新准则的规定给企业盈余管理带来了更多空间,企业可以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着手进行盈余管理。 3、无形资产开发费用的资本化以及可选择的摊销过程可以增大会计期间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费用化进行了修订,将企业无形资产支出划分成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当期计入损益,进入开发程序后,只要符合准则规定的相关条件就可以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

20、资产。这无疑给企业的盈余管理开辟了一片天地。企业可以通过对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划分时点的把握来扩大或缩小资本化或费用化的金额,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另外,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增加了企业调节各会计期间无形资产摊销的余地,企业可以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和摊销年限来进行盈余管理。 4、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企业盈余弹性增强。新会计准则规定,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确认与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如债务重组过程中,其原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是作为资本公积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同时,债务人转出的非现金资产也要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处置收益。在此规定下,在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或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债务重组,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豁免,企业都将会获得利润,财务状况可能会因此而得到改善,提升公司收益水平以维持公司业绩。公允价值与企业盈余关系密切,其可验证性相对较差,加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