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择优律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3270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区位择优律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摘要:基于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变的区位择优规律,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表现特征及优化策略等方面对合肥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区位择优规律在城市空间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探讨这种规律对今后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演变 ,区位择优律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快的时期,城市空间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调整1。研究这一特殊经济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对其他同类型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

2、意义。合肥作为近现代迅速崛起的省域中心城市,却又处在我国几个经济核心地带的边缘,发展一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作用,其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城市内部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1 从物质环境角度分析 城市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投资环境。交通运输、信息交流、能源输出等基础设施的条件便捷;自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的优越;以及现有建成环境如周围建筑和其他设施对其建设的制约条件少等都形成了地段的良好投资环境,即良好的空间区位2。 22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 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构成因素土地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3。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定面积的土地必然会产生地

3、租,而且根据位置的不同地租也不同。位置级差地租是客观存在的,这样也就导致了土地价值的差异。 23 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不仅仅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许多社会资本并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但它们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继而会产生隐形效应并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区位条件,如公共绿地、风景区、传统文化、名胜古迹、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等。 3 合肥市发展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4。他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新兴的综合工业城市。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稳定时期,

4、曾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而战乱时期,合肥又常为兵家必争之地。解放前夕,合肥市建成区约为 2 平方公里,人口 5 万,是一座衰落的消费性小城镇。解放后,合肥市得到迅速发展。2000 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148.3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为 152.9 万人。 4 合肥市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回顾城市的发展历程,其空间布局一直遵循一定的规律,即总是首先在优势区位得到发展,但又不断地进行演替和变换。随着历史的流转,各个区位具备了不同的比较优势,而组成城市这个系统的个体一定是以最小成本,最大利润和最优市场为目标,选择最优区位。合肥也正是在这种规律的作用下,经历了 3 个不同时期空间形态

5、的演变,即“团城期风扇状发展期极核扩张期” 。 41 团城期 合肥自古历经战乱,城池几经兴废,但一直都在现有的环城绿带内呈缓慢的自然发展状态。隋唐时期,城市主要以现长江中路为中心,布局在今老城区南半部;后南宋在北半部建“斗梁城” ,成为合肥城的基础。1949 年合肥解放,城墙仍在,老城区面积 5.2 平方公里,实际建成区 2平方公里余,人口仅 5 万人。 当时合肥的空间形态是以老城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伸展,呈三翼风车形状。这样的格局主要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并在城市规划综合区位择优的长期实施下逐步形成的:城市的东南方向是南淝河下游的低洼地,不适合进行城市建设;西郊和西北郊位于水库下游,常年

6、受到洪水的威胁,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因此,合肥只能向东、北和西南三个方向发展。 (图 1-3) 图 1 合肥古城址变迁示意 图 2 合肥县傅郭城图 图 3 合肥解放初城市规模图 42 风扇状发展期 20 世纪 50 年代初,合肥市开始突破城墙的限制进行新的城市建设,拆除旧城墙,在其基址上修筑环城马路,并结合护城河建设环城公园。到 1952 年,城市迅速发展,空间不断向外拓展,开辟东郊、北郊工业区,城市框架被拉大。 1958 年 4 月合肥市工业区规划意见提出西南工业区,实施后,在原来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城市继续向东、北、西南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9.8 平方公里。至此,以老城为轴心,向东

7、、北、西南郊伸展三翼的“风扇形”城市总体格局雏形基本形成。 1979 年,合肥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老城区要逐步改造,但城市布局继续保持三翼形式。在铁路规划上,妥善处理合肥至南京、九江、信阳、阜阳等新铁路线在城市交汇所带来的弊端,迁移老火车站和淮南线,同时将新客运站和编组站安排在东北郊规划区的边缘;另外开辟西站作为辅助客运站,以分散客流;增设东郊货运站,为远期修建南郊环线留出备用地。 (图 4-7) 经过上述各项规划控制引导的区位择优影响及城市自身的区位条件限制,城市西北为水源地,东南地势低洼,又是东南风的通道,东北有铁路线通过,因而形成“风扇状”的城市形态。 图 4 合肥 1949-195

8、8 年代城市建设拓展图 图 5 合肥 1960 年代城市建设拓展图 6 合肥 1970 年代城市建设拓展图图 7 合肥 19801990 年代城市建设拓展图 43 极核扩张期 90 年代初期以后,在社会的发展及区位择优等现实的推动下,合肥市城市空间继续扩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分化。东部老工业区由于行业发展趋势不同,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产业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三个新形成的开发区, “蛙跳”式引导城市发展。城市防洪能力的提高,建筑技术的发展使东南侧留作风道的低洼地成为住宅开发的热点之一。城市西北侧以其良好的环境条件成为开发者们的首选目标,原来的建设控制区以其靠近市中心的区位条件优势也吸引了大量的投

9、资。另外,土地制度、住房制度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促使居住空间需求急剧增加,城市内部空间形态发生剧烈变化,表现出对原来风扇状形态的重构趋势,整个城市形态出现了由市中心向外“摊大饼”蔓延式的发展势态。 5 策略简析 51 综合选择优势区位 城市空间的发展不能以经济或其他任一单一的因素作为区位选择的依据,而应整体地分析、综合地择优。城市的发展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必须注重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 52 积极开拓新区位 首先,可根据区域宏观规划,对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码头、大型企业等大型基础设施和投资进行考察,寻找新的城市发展区位。经过整体的规划控制不良区位的发展,从区域城镇

10、体系的空间格局上推动城乡结合的发展,形成整体有序的城市形态。 其次,根据城市对外交通的新变化,周围地区新资源的开发及某大项目的投资实施等,开创城市发展的新区位,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在开创新区位的过程中, “蛙跳”式引导城市发展为最有效的方法,即根据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选择具有生长点作用的项目,跳开建成区适当距离投资形成新的发展区位。 6 结语 合肥的发展正处在社会、经济和空间的快速转型时期,在对合肥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其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区位择优律,强化整体空间的优化,建设多中心的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保证城市空间结构的连续生长。 参考文献 1 边经卫.大城市空间发展与轨道交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 2明泓. 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7:25-28. 3陈珍珍.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镇新区空间发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33-35. 4陈剑. 城乡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河北农业大学,2007:13-16. 作者简介:1 李赛(1987-)女,回族,河南郑州人。现为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2011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镇体系规划及理论方面的研究。2 刘林然(1987-)男,回族,河南周口人。现为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