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调查分析与启示.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327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调查分析与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调查分析与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调查分析与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调查分析与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调查分析与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调查分析与启示摘要:通过调查分析,义乌市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主要做法是:政府创立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技术、信息、资源、人才、成果共享机制,创意园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孵化企业,虚拟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攻克关键技术,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结合国际比较,得到启示: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人才、资金是核心,建立产学研共赢机制是关键、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发展。 关键词: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调查启示 模式、机制创新在世界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重要的支撑点、动力源。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指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2、研发创新的一项制度安排。产学研合作机制一般是指:产学研合作从意愿开始,到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结束全过程中牵涉的有关运行制度与作用方式。而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则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散风险与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是我国高校发展的最新战略部署,对积极推进区域(地域或地区范围)间地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创新,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深入研究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对于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贯彻落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结

3、合国际比较,本文试图对义乌市这个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和高校服务社会案例作一些分析探讨,以促进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和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 一、义乌市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调查分析 1992 年原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 ,这是政府第一个推动产学研合作的重大工程,从那时开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从各地实际出发,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方共同努力,探索和实践产学研合作的各种有效模式、机制,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浙江省义乌市作为列入国家战略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市,作为连续 6 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作为

4、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 18 个典型成功经验城市之一,义乌市对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值得我们去总结、研究,下面作一些分析探讨: (一)政府创立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共享机制 据统计,截止到 2012 年 6 月底,义乌市中小企业 2.6 万家,全市亿元企业达到 138 家,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660 亿元,同比增长 10、4%,面对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政府极力做好管理和服务,搭建好多种公共服务平台:加盟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这个市场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的现代化技术市场,义乌配备了多名技术人员和高性能计算机 10 台,免费为企业发布技术难题,人才需

5、求等信息;免费为企业提供网上技术咨询。义乌市国有产权交易所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为企业推荐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融资;为高校、科研单位、发明人挂牌发布最新的科研成果信息,积极推介,努力实现与用户对接,有偿转让。2007 年 1 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义乌市“国家日用小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是政府建设的质量检验机构,拥有高学历人才为主的专业技术队伍,积极参与省内外科研立项和产品标准的起草工作,检测设备齐全,检测范围广泛,包涵了化妆品、玩具、饰品、五金、文体、针织品、彩印包装等七大类,可以为全国提供第三方公正检测服务。从国外实践来看,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新兴的

6、工业化发展中国家,政府广泛参与介入产学研合作已成燎原之势,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世界许多国家清醒地认识到: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之一是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而这个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单个企业难以独立承受,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投入,需要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创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如 2005 年 7 月法国政府决定在全国实施“竞争力极点”计划,并为该计划提供了 15 亿欧元的资金支持,目的是使入选的 67 个项目分布区域的企业、培训中心与研发机构组成合作关系,发挥资金、知识和人才优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协同创新的作用。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 “竞争力极点”项目计划

7、还免除利润税、职业税和地产税的优惠政策,对于在企业从事研发与创新的雇员,企业还可以免缴 50%的社会分摊金,减轻了企业负担。 “竞争力极点”计划不仅仅是法国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一个计划,而且是反映法国未来经济发展新战略的一个重大计划。 (二)创意园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 2008 年 10 月创立的义乌创意园,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实施,市政府下拨 500 万元经费,按年度预支。至 2010 年底引进企业 55 家,其中有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等研发机构 9 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高校创意人才,集中创意创新智慧,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促进义乌小商品转型升级,通过双师共育

8、学生、校企共建实践基地、长期合作追求共赢,推动更多高校学生在义乌创意园学习、设计、实践、创新,培养高质量的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高校毕业生,截止 2012 年 6 月底,已有 15 所高校的数以千计的大学生、研究生前来学习、实践。国外如英国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争取更多的政府研究经费,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入进行,有利高校人才的培养。如在 21 世纪初,英国教学公司通过计划项目促使高校和企业合作,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与协调,促进高校项目不断进行。教学公司的作用主要是二点:一是高校通过教学公司项目,不但从政府获得了研究经费,而且与企业合作组成了紧密的关系,对企业生产实际有了更深的

9、了解。二是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开辟了新的路径,选择优秀大学生参加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锻炼,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三)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孵化企业 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成立于 2009 年 9 月,创建该中心的目的是: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推进浙江大学成果产业化,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把该中心建成创业创新的示范基地。三年来在产学研运行管理的模式、机制方面不断地磨合探索,已先后引进高新技术项目 25 个,进驻创办企业 18 家,2012 年 6 月止,孵化成功产业化企业 2 家,其中与东华大学产学研合作的义乌市越都机电科技有限公

10、司获得 2 千万元风险投资,在义乌经济开发区投入规模化生产。三年来创业育成中心培训产学研合作相关人员 1600 余人,发挥了孵化培育作用,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外如以色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快速,产业孵化器功不可没。政府强化与孵化器、被孵化企业三方面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便利。孵化企业产业化后,规定孵化企业的 20%股权属于孵化器所有,其产品销售额的 3%返还给政府作为孵化基金。可见,政府不但资助初创企业,还资助孵化器使它不断发展壮大,孵化器每半年要向政府递交书面报告,责、权、利明确,孵化器是独立法人实体,由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组成董事会。这种做法值得引起我们重视

11、。(四)虚拟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2009 年 9 月义乌市成立虚拟研究院,按照集合科研院校资源,服务发展地方经济的宗旨,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截止 2012 年 6 月底,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 8 所高校 14 位专家入驻虚拟研究院,专家每月有 12 天时间在义乌下企业调研,帮助高校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 200 余个,合同金额 6300 余万元。和每个镇、街道的企业合作开展“握手行动” ,广泛深入开展推进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专家还对有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持续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义乌市政府三年

12、投入虚拟研究院 1380 万元,精心打造产学研合作团队,加快义乌经济发展。国外如美国“先进技术计划” (ATP) , “先进科技计划”项目根据企业的需求提出,并且企业要分担项目费用,允许政府部门、高校、非营利独立研究所和企业合作,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开发,1991-2001 年,该计划有 581 个项目获得批准,其中资助“先进技术计划”18 亿美元,企业界配套 18 亿美元,这些项目有一半多有一所或多所高校参加,或承担子课题研究,美国有 150 多所高校与 25 个国家实验室参加了“先进技术计划” ,取得了数百个应用成果。 (五)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攻克关键技术 为了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和培养人才,东

13、华大学与义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合作,创立“义乌浪莎博士后工作站” ,2004 年由国家人事部批准,先后有四位博士进站工作,共完成四个研发项目。有的项目是根据企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需求来研发的;有的是高校博士带来的研究成果,如“天然染料的染色研究”项目,就是 2011 年 4 月入驻该站的一位女博士与浪莎公司合作攻关的,计划二年完成,浪莎公司给予经费 10 万元。东华大学还与浪莎公司合作成立了“纺织品研究开发中心” ,开展新材料研究、新产品设计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新的尝试、新的模式、新的机制,通过项目合作研发,既为企业攻克了关键技术,降低了研发的成本,又为高校和社会培养了高

14、质量的人才。如法国的创新与科研法指出:鼓励科研人员担任企业咨询专家,研发人员借调或离岗,原单位允许保留公职,最长可在企业工作 6 年时间。(六)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 美国学者彼得.葛洛最早提出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Innovation)含义:“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指明了新的前进的方向,高校必须和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加快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科技创新、融合与扩散。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经济发展中

15、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浙江理工大学三位教授与浙江(义乌市)棒杰服饰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于 2007 年 5 月联合申报了省科技计划项目:“舒适分段压力无缝内衣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 ,省级财政按企业投入经费 900 万的 15%补助,市级部门再按省级补助的 50%资助,实现了舒适分段压力无缝内衣的产业化,企业新增自动生产无缝内衣机器 200 台,年增利润 280 万元以上。极大地提升了该企业无缝内衣的国际竞争力,该企业成立了研发中心,在这里有三位教授的实验室、办公室,三位教授每月来企业 2-3 次,同时也带本科生、研究生来做研发实践,三年后,好的毕业生就留在

16、公司里,企业为高校老师提供了施展本领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基地。企业获得了产品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新产品的开发并产业化,获得了人才,这就是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结果。又如美国为了研发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排放、减少污染的新一代汽车,1993 年 9 月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获得美国国会批准。该计划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高校参与合作,建立官产学研新的合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该计划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油电混合技术达到了使用的水平,并且保持功能和成本不变,汽车制造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认为:该计划应该延长发展更远的目标。希望更多的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协同创新,能走得更久更远,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创造出

17、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义乌市区域产学研合作调查分析与国际比较的几点启示 (一)产学研合作人才与资金是核心 我们走访调查了义乌市 10 多家产学研合作单位(包括企业、高校、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请有关人员填写了问卷,集中反映的问题如下:产学研合作各方最关注的问题是:产学研合作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在产学研合作推进中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进一步制定有关的法律、政策措施,如提高企业科技人员各项待遇:住房与子女上学等,吸引更多的高校人才到企业发展;推出科技计划引导合作各方,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成功的标志主要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为高校与企业培养的人才。以上调查反映了人才、资金等核心

18、问题,这些核心问题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更深入地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发展。 (二)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是基础 推进区域、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加快行业研发基础设施、行业研发中试基地等建设,由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共建会更好。极力提升区域、行业吸纳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帮助行业、企业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使企业显著提高产出绩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区域、行业产业布局,提升行业、企业对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组建区域、行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储备中心,政府出台一系列规定条件,筛选一批区域、行

19、业、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以此来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的产出与应用。政府部门对博士后工作站要给予扶持,出台配套的政策支持,下拨经费资助。博士后工作站也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获得政府资助,需要政产学研各方努力,推动博士后工作站不断发展壮大。 (三)建立产学研共赢机制是关键 挖掘区域与高校各方面资源,促进区域产学研合作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产学研各方在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利益分享等方面长期合作共赢的结合点,创建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以实施区域、行业重大科技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推进产学研合作联盟。发挥高校科研“龙头”作用,力争在区域、行业一些技术领域通过创新取得重大突

20、破,促进优质企业和高校科研资源强强联合。建立高校为企业培训机制,依托高校建立更多的为企业服务的区域培训中心。培训更多的研发人才与企业员工,解决人才问题,培训经费可以作为税收减免的依据。政府要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出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促进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形成,共建企业实体,推进针对企业创立、发展等问题实施诊断和技术创新咨询服务。推进创建产学研多方需求的沟通联络机制、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多赢机制,力争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赢互惠,促使产学研合作深入、长期地发展。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发展 高校应制定各项优惠的制度措施,鼓励教师、科研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

21、术研发、成果对接、产业化等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科研人员研发能力、实践技能,不断提升教师、科研人员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本领,打造一支过硬的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建立由政府部门牵头的产学研合作评价系统,吸收高校专家、政府专家、企业专家、科研专家参加,有效及时地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评价、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区域产学研合作项目质量,不断创新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总之,产学研合作的深入进行、模式机制的不断创新,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推进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高宏伟.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2.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3.佚名.法国经济发展新战略:建立“竞争力极点”.中国生物信息网. 4.理查德.兰伯特.大学校企合作.2005 年国际科技动态翻译材料,2005(4). 5.孙福全,陈宝明,王文岩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