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噻苯隆对莴笋产量、品质的影响及药害症状初步研究摘 要: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高浓度噻苯隆,会直接导致莴笋的功能叶、幼叶受害,同时会因为代谢导致新生叶片受害。在摘除死亡叶片后,正常管理下,莴笋植株可恢复生长,最终成熟;使用高浓度(0.10%)噻苯隆,会使成熟莴笋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质量、叶中脉质量、叶片长宽比、根部质量、产量下降,而叶面积指数、品质提高;使用低浓度(0.05%)噻苯隆,可提高莴笋植株的叶片质量、叶中脉质量、茎部质量、株高、茎粗、产量。 关键词:莴笋;噻苯隆;浓度;药害症状;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6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20-0035-
2、04 TDZ(Thidiazuron)由德国先灵公司 1976 年宣布合成,化学名称为N-苯基-N-(1,2,3-噻二唑-5 基)-脲,国内定名为噻苯隆,其可诱导植物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能力比一般的细胞分裂素高千倍以上。它能够解除基因阻遏,开启 DNA、RNA 的密码,引发有关酶及蛋白质的合成,协调植物内源激素的分泌,并能诱导激活植物 SAR(系统抗性)基因的表达1。 噻苯隆是目前国外采棉应用最广泛的棉花脱叶催熟剂(使用量:1015 g/667 m2;使用方式:对水 3050 kg 喷雾;浓度为 2%5%) ,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脱叶机制:棉株吸收此药后,体内脱落酸浓度逐渐上升,使叶柄基部产生
3、离层,棉叶提前脱落,棉花快速催枯,落叶早,落叶迅速。落叶呈青绿色,棉枝上无枯叶残留,确保人工快采和机器采收棉花,不因枯叶碎屑污染棉絮2,3。 陕西咸阳德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低浓度噻苯隆制剂(益果灵,0.1%液剂) ,在低浓度下(1 5 mg/kg)使用,能增强植物对疫病的抑制和免疫力,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抗寒性,减少其他农药的使用,能保花保果、防止落果,解决保护地蔬菜坐果难的问题,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商品性,并能延长货架期,大幅度提高产量,同时,在生产中其对人、畜安全,对飞鸟、天敌、蜜蜂、蚕、鱼无毒,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目前已经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甜菜、大豆、花生、茄子、辣椒、番茄、草莓、葡
4、萄、枣树、苹果、杨梅等粮食、蔬菜、果树作物上使用并被证明。由陕西咸阳德丰有限责任公司独立申报的项目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的开发与推广获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类三等奖48。 噻苯隆在作物上使用,高浓度下属于脱叶剂,但低浓度下时,又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高浓度下对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产生的药害症状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生产噻苯隆药剂的厂家、使用者、研究者,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尚无类似研究、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试验,对受害作物的症状、产量、品质进行记录、观测、检测,为该产品的厂家推广、消费者使用、研究者分析提供参考,为下一步噻苯隆药害分级标准的制定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5、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蔬菜为莴笋,品种为翠叶长青,由四川广汉龙盛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噻苯隆,是由陕西咸阳德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 0.1%可溶性液剂。 1.2 试验设计 试验为小区试验,设 6 个处理,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 20 m2,定植时间为 2011 年 12 月 25 日,喷施噻苯隆药剂时间为 2012年 1 月 18 日,叶正面、叶背面均喷施至滴水为止。处理 1:喷施清水(CK) ;处理 2:噻苯隆浓度为 0.05%;处理 3:噻苯隆浓度为 0.10%;处理 4:噻苯隆浓度为 0.20%;处理 5:噻苯隆浓度为 0.30%;处理 6:
6、噻苯隆浓度为 0.55%。 1.3 试验地点 试验布置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试验基地。供试土壤质地为中壤土,有机质含量为 7.15 g/kg、pH 值为 8.10、EC 值为 553 ?滋 S/cm、碱解氮含量 21.3 mg/kg、速效磷含量为 12.7 mg/kg、速效钾含量为 33.5 mg/kg。 1.4 植株受害症状观测 分功能叶受害、幼叶受害、代谢受害观察、记载。 1.5 管理方法 2011 年 12 月 25 日定植,2012 年 1 月 18 日喷药处理,在发生药害后,未拔出植株,仅于 2012 年 2 月 2 日将已经枯萎叶片打去,留下正常生长的
7、叶片,浇水、施肥,促其正常生长,其他管理技术同一般的莴笋生产技术9。 1.6 指标测定及方法 植株性状 取中间正常生长植株。叶面积指数为叶片除中脉外的叶片单位质量的表面积;株高为自地面开始到最高叶片的高度;开展度为自然条件下叶尖间最大间距;测叶片长宽比的样品为植株中间部位最长、正常生长叶片,叶片长度为中部叶脉长度、叶片宽度为最宽处长度,叶片长宽比=叶片中部叶脉长度/叶片最宽处宽度;茎粗为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茎最粗处直径。 产量性状 在采收时,每个小区使用 5 点取样法,选择长势均匀一致、无病虫害、长势正常的植株 30 株进行考察。 产量 在采收时,对各个小区进行实收,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 品
8、质性状 在采收时,每个小区使用 5 点取样法,选择长势均匀一致、无病虫害、长势正常的植株 30 株,再在其中随机抽取 5 株,在每 1株的最粗处取样,制备出混合样品,进行品质检测。植株品质由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析检测中心负责检测,水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VC 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受害症状 植株受害症状在喷施后的 10 d 左右出现,主要观测处理 6 的症状。 功能叶 在喷施时已经存在的功能叶,直接接受药剂作用。症状:叶正面、背面先出现黄色、褐色、红色斑点,然后叶片逐步变黄,斑点面积扩大,连接成片,叶尖变褐,逐步干枯、死亡。 幼叶受害 在喷施时已经
9、存在的幼嫩叶片,直接接受药剂作用。症状:叶尖变黑、干枯、死亡,随之叶肉变褐死亡。 代谢受害 在喷施时未出现,属于植株吸收药剂后对新生叶片的作用。症状:叶中脉变粗、扭曲,叶面严重皱缩,叶基部畸形向两侧伸长。2.2 采收时植株性状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采收时各种药害症状均未发现,说明在去除死亡叶片后,随着植株的生长,代谢受害的叶片也会逐步恢复生长,明显的药害症状逐步消失,前期药害并不会影响成熟时采收莴笋的外观形态、商品性状。 随着噻苯隆浓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逐步增加,这说明噻苯隆的使用会使植株的叶片变薄。低浓度下(0.05%)会增加植株高度,而随着噻苯隆浓度升高,株高逐步下降,说明噻苯隆有降低株
10、高的作用,有可能是因为去除死亡叶片后营养积累不足所致。但是随着噻苯隆浓度升高,植株开展度则逐步上升,说明叶片夹角在变大,逐步接近对照,也说明低浓度下,噻苯隆会缩小叶片夹角,但随着浓度提高,又会加大叶片夹角。从叶片的长宽比来看,低浓度下,叶片长宽比变小,叶片变短、变宽,这个现象与代谢受害的症状一致,但是随着浓度的提高,长宽比又逐步加大,趋近于对照,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从植株茎粗来看,随着浓度的提高,茎粗变小,说明高浓度的噻苯隆会促使莴笋变细,可能是去除死亡叶片后的营养积累下降,或是其他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与对照比较,低浓度下(0.05%、0.10%)又会增加莴笋的茎粗,说明在低浓度下,能促
11、进莴笋茎的生长。 2.3 采收时植株产量性状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在低浓度下,噻苯隆可以提高植株叶片质量、叶中脉质量、茎部质量、生物学产量,但是却会降低植株根部质量。而在高浓度下,却会降低莴笋植株叶片质量、叶中脉质量、茎部质量。使用噻苯隆会降低莴笋植株根部质量、地下部质量、生物学产量,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程度越大。由于噻苯隆提高了莴笋植株的地上部质量、降低了其地下部质量,使用噻苯隆会提高莴笋植株的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比值。 2.4 采收时产量比较 从表 2 可以看出,处理间小区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 2、3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 72.4、 70.1 kg,而处理 6 产量最低,为 45
12、.4 kg,处理 2、3 产量显著高于处理 1 的,而处理 1 的产量显著高于处理 4 的,同时处理 1、2、3、4 的处理极显著高于处理 5、6 的。从产量的变化来看,处理 2、处理 3 较处理 1 略有增产(6.16%、2.74%) ,而处理 4、5、6 则显著减产(最高减产达到 33.43%) 。 究其减产的原因,可能是功能叶、嫩叶死亡,新生叶出现严重的代谢受害,致使光合作用受阻、光合面积下降、营养积累急剧降低。 但试验中发现低浓度下(0.05%,0.10%)有增产的效应(6.16%、2.74%) ,而且与处理 1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噻苯隆的增产作用确实存在。但是噻苯隆浓度在 00.
13、05%时,莴笋产量差距较大,最佳的增产效应出现的浓度是多少,目前尚无相关试验报道,因而最佳增产浓度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从增产的部位来看,使用噻苯隆低浓度下的增产,主要来自于莴笋植株高度、茎粗、叶片质量、叶中脉质量、茎部质量的增加,但植株根部质量却降低。因而,认为使用噻苯隆可以提高莴笋植株的经济产量。 2.5 采收时的品质性状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随着噻苯隆浓度的增加,莴笋茎中水溶性糖含量逐步增加,但趋势不明显,但与对照比较,低浓度下,会降低莴笋茎中水溶性糖的含量,但在高浓度下(0.30%、0.55%)反而能提高莴笋中水溶性糖的含量。而 VC 含量却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与对照比较,噻苯隆会
14、降低莴笋茎中 VC 的含量,以处理 4(0.20%)为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在高浓度下,噻苯隆会导致莴笋植株的幼叶、功能叶产生药害症状,同时,随着药剂被植株吸收,也会产生代谢药害,但随着植株的生长,这些症状会逐步消失。 使用低浓度(0.05%)噻苯隆会提高莴笋产量,提高莴笋植株的叶片质量、叶中脉质量、茎部质量、株高、茎粗;使用高浓度(0.10%)噻苯隆会降低莴笋产量,降低莴笋的叶片质量、叶中脉质量、茎部质量、株高、茎粗。 使用噻苯隆,均会降低莴笋植株的根部质量、开展度、叶片的长宽比、叶面积指数。 使用噻苯隆,在低浓度下,会降低莴笋茎的水溶性糖含量,但在高浓度下,反而会提高莴笋茎水溶性糖的含量
15、,但在本次试验中,使用噻苯隆会降低莴笋茎 VC 的含量,但是随着噻苯隆浓度的提高,VC 含量有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是并未能超过清水对照处理,因目前尚无其他研究报道可供参考、比较,具体原因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承德,成磊.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机理作用及应用J.新疆农垦科技,2011(2):63-64. 2 林忠晓,杨金海,汪天辉.棉花脱叶剂试验J.农村科技,2010(12):13. 3 王秀琴.棉花脱叶剂大田筛选试验J.农村科技,2010(5):27-28. 4 刘承德,余金红,成磊,等.噻苯隆在盛果期枣树上的应用试验J.新疆农垦科技,2010(4):56-57. 5 马彦永.红地球葡萄使用噻苯隆注意事项J.西北园艺:果树,2010(6):52. 6 赵文迁,刘承德,陈继选.噻苯隆在大棚茄子上的使用初探J.蔬菜,2010(11):40-41. 7 徐会善,武明安,王琼.噻苯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0(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