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填海规划空间形态探索摘要:城市化进程使土地资源的压力不断升级,为此,沿海城市纷纷把目光聚焦海洋,借围填海来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我国正处于以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港口开发为目的的围填海高潮。本文通过对日本、香港等地区填海案例的解读和借鉴,分析归纳其填海空间规划经验和教训,提出围填海空间规划指引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围填海、规划、空间形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围填海简述 1.围填海基本概念 围海造陆是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古老的方式,也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及生产空间的重要手段。围海造陆工程主要是在拟建海域修建围堤、围埝等,并采用吹填淤泥、填筑建筑土石料等手段再经过地基处理形成可
2、用陆地。 2.围填海的必要性 世界主要的城市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随着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沿海地区的许多大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猛增,向海洋要土地就成为了沿海地区获取土地来源最为直接的途径。 就围海动机而言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海洋经济和临海效应在区域经济拉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围填海造地可以建设临海工业区、居住区以及休闲旅游区,实现“临海经济效应”;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土地的紧缩政策,围填海造地可以实现新增土地,从而弥补耕地占用,实现土地的占补平衡;还有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实施围填海可以增加土地面积,通过土地转让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 二.围填海发展概况 1.目前围填海发展情况 从上个世纪
3、开始世界范围内开始进行着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工程。荷兰是围海造陆大国,也是世界公认的海洋管理和利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荷兰也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围海造陆的国家,自 1200 年以来,荷兰人民从大海夺得的土地共 6925 平方千米,占目前全国土地面积的 20.4%,其中13 至 15 世纪,每个世纪围海造陆 350-425 平方千米。荷兰是闻名世界的风车王国,而荷兰早期的风车主要是用于围海造陆时的抽水功能。 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之一,日本战后新造陆地在 16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 10 个神户市区或 20 个香港岛。新地主要用于工业、交通、住宅三大方面。据史料记载,仅冈山县一地,在 16 世纪末
4、就将儿岛湾填埋了 90,围垦出了上万公顷的良田。九州的佐贺县,经过上百年的不断围垦,增加了约 1/3 的耕地。濑户内海,从 1975 年到 2000 年的 25 年间,填海造出的土地超过了 136 平方公里。 中国香港一百多年来,为了获取更多平地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几乎每隔年就要进行围填海。香港陆地面积大约为平方,来自于围填海。维多利亚港水域是围填海的主要区域,随着香港城市的发展及新机场的使用,更大规模地围填海工程正在规划中。 中国澳门土地面积狭小,以低矮山地为主,因而需要围填海来补充发展商业和住宅用地。现在澳门的范围(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原先都是海中岛屿,后经自然陆连和人工围填海而成。经
5、过了多轮的围填海工程,澳门半岛从原有面积为平方公里达到目前平方公里。 中国大陆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的开始大规模的围填海热潮,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填海增加的土地面积约有 120万公顷,相当于现有滩涂面积的一半多。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和土地紧缺的形势下,我国正掀起新一轮的大规模的围填海热潮,目前天津滨海地区进行着我国最大的围海造陆工程。2.未来围填海发展趋势 围填海对生态环境的负影响是明显的,但同时为了生存与发展向海洋拓展空间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进入 21世纪以来,围海造陆用地类型逐渐发生转变,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围海造陆用地开始由农业
6、、工业用地逐渐向更侧重于旅游渡假、生态保护的人工岛屿用地方向发展,马尔代夫的斯拉夫士、南非金伯利市的卡姆菲斯大坝、佩博霍尔姆岛、迪拜的世界岛、东京湾海萤是就是由围填海形成的世界五大著名的人工岛屿。 三.围填海空间形态研究 根据目前围填海的现实案例,空间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填满型、水道型、不规则半岛型以及群岛型四种类型。 类型一:填满型 这类型是最传统的填海方式,在原有陆地基础上简单拓展,开发强度一般不低于 0.95,目前多用于城市拓建及建设农田、机场、滨海度假地等。这一填海模式陆面宽广,内部水系较少,利于二期开发;填海规划较为简单明确,交通基本为陆上型。但是所耗费造陆材料较多,亲水景观要素较少。
7、案例:香港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原称: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英文: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位于九龙半岛西九龙填海区的南端,临近尖沙咀,是中央维多利亚港的门廊,位置显著。是由时任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于1998 年的施政报告中宣布的大型发展计划:包括于西九龙填海区临海地段兴建一系列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包括集文化、艺术、潮流、消费及大众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娱乐场所,核心设施包括剧院综合大楼、演艺场馆、博物馆群及广场等。 最初设计概念巨大流水天篷 最初设计选中建筑师诺曼福斯特(Foster 图 3-4“文化新尺度”方案 落实及进展 2011 年 3 月,管理局最终挑选了
8、福斯特(Foster+Partners)的“城市中的公园”设计概念作为基础方案,计划于 2013 年开始建造工程,小型展览馆及西九中央公园部分地方可于 2014 至 2015 年完成,稍后落成的包括一个名为“M+”的文化的博物馆、及演艺剧场、中型剧场 I、音乐中心、大型表演场地、展览中心,以及音乐剧院等。其他创意教育设施及多个为视觉艺术展览馆,亦会相继在此阶段兴建。第二期落成的场地包括大剧院、戏曲中心的小型剧场、中型剧院 II 及 M+第二期。 案例小结 填满型围填海 “陆面宽广、利于开发”的特点给这些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给规划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作为城市空间的拓展区,若果一味通过牺牲
9、城市公共空间追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到最后大部分为住宅、商业建筑物,是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极大破坏。 通过城市公园、公共绿地来弥补内部水系的不足,配合街区的人性化设计、滨水岸线公共空间的返还,强调城市外部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营造松弛有度、松紧对比的滨江城市形态,或许才是这块围填海土地最好的城市价值。 类型二:水道型 这类型也是传统填海方式,突出特点是内部水系发达、景观资源丰富、陆上交通与水系交通互为结合;开发强度在 0.650.95 之间,目前多用于建设综合性工业新城、港口、新农业基地、主题公园、亲水居所与度假地等。这一填海模式陆面宽广,水陆交织较为规则,利于二期开发,同时贯通水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
10、弱自然灾害带来的外部海水压力。 案例:Prins Alexander Polder Prins Alexander Polder 位于鹿特丹东北部的 Polderboard Schieland 地区,面积约 53 平方公里,人口 18000,平均海拔在海平面之下 6 米,是荷兰海拔最低的一处填海地。 沿用荷兰传统的块状地块开发模式,本地区以填海时所保留的纵横交织的水道划分为基础,细分为小块土地,以此为基础单位进行开发。自十九世纪末起,经济花卉的种植逐渐取代传统农业成为当地产业的主体。目前填海地 75%以上的面积为种植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地建起第一处现代住宅区 Het Lage Land,
11、房地房业开发发展。 类型三:不规则半岛型 这类型是比较现代的填海方式,以不规则的半岛形态为特征,海岸线大大延长,凸显现代海洋都市概念,重视水系交通;开发强度在0.100.35 之间,目前多用于建设高档居所、度假村、主题公园及配套酒店等休闲娱乐设施。这一类型填海模式的填海规划最为复杂,陆面狭小,须根据二期开发需要进行具体工程设计,但是所耗费造陆材料较少。 类型四:群岛型 这类型目前少见,由多个人工岛屿组成,亲水景观丰富,以水系交通为主,一般用于建设居所、小新度假村及配套酒店、小型主题公园等,用来配合附近主题区域发展需要。这一类型填海模式的填海规划需考虑二期开发需要,防波堤工程繁复;陆面狭小,容积
12、率最低,开发力度及功能有限。 案例:朱美拉棕榈岛(The Palm Jumeirah) 朱美拉棕榈岛是世界第八奇迹迪拜“棕榈岛”工程的其中一个人工群岛,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占地面积 31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改造项目之一,它由一个像棕榈树干形状的人工岛、17 个棕榈树形状的小岛以及围绕它们的环形防波岛三部分组成。 人工岛呈棕榈形放射,长约 14 公里,宽约 8.5 公里,周围有新月形的环岛,环岛面海一侧为防波堤。其中每一座岛屿群约可供建设 1000 栋独特设计的临水别苑、4000 套高级公寓与 5000 套滨海居所供出售,此外还可建 60 座以上的豪华酒店,以及码头、主题
13、公园、餐馆、购物中心、疗养院、健身场所、影剧院等配套生活及旅游娱乐设施,保证业主日常生活所需及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图 3-7 朱美拉棕榈岛 案例小结 群岛型围填海可以创造出很多惊叹的空间形态,是高端旅游度假项目青睐的现代填海方式。这类型的空间形态可以天马行空,有了想象力就有了规划的资本;通过不同形态的人工岛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岸线景观,沿海岸线布置低密度的别墅和高端酒店建筑,结合原有的海洋景观,塑造出时代特色的滨海城市景观。 但是曲折的空间轮廓加大了建设工程的施工难度,也增加了大量的投资成本,对于旨在谋求开发收益的政府或者开发商而言,并非最好的选择。或许等到一个城市真正需要去创造一个滨海城
14、市地标、提升城市空间影响力的时候,群岛型围填海也许能为政府提供新的思路。 四.围填海空间规划影响要素解析 围填海空间形态涉及到各式各样的要素,其中填海成本、开发功能、城市格局、城市文化是几个关键的要素。 1.填海成本 围填海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沿岸防护堤和填土量上。填海成本跟水深成正比,水越深,需要建设的防护堤和填土工程量越大;一般情况下围填海区域水深控制在 10m 以内,局部可有所突破,但是需要考虑其必要性。 围填海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围填海的轮廓形态,普通、规则的外部形态可以节省很多的开发成本,同时获得最充足的土地资源,因此很多的围填海项目更倾向于普通规则的填满式外部形态。 2.开发功能 开
15、发功能是影响围填海轮廓形态的主要要素,也是围填海土地能够实现最大价值的关键点。围填海相比较于陆地的土地,前期开发成本更高,这也决定了这些土地大部分会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的开发,获得更多的收益。虽然具有高的前期开发成本,但是有着更大的开发建设空间,没有拆迁问题、权属争议问题、地质环境问题等开发限制要素,未来的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尽情的规划设计,具有更大的创造性。 3.城市格局 围填海土地是城市的拓展区,其空间形态的好坏离不开城市发展格局和城市总体形态,一个好的围填海空间形态必须能够延伸城市的发展脉络。外轮廓形态与城市形态相协调,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内部空间形态要保持城市空间的自身特征,无论是可成为城市地标的商务建筑,还是一般的住宅建设,都需要融入城市天际线,保持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4.城市文化 围填海土地是城市由内陆向海洋发展的重要表现,属于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陆上土地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程,是城市文化主要的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