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生态模式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河道治理及其环境建设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河道不仅起到防洪兴利的作用,通过优化河道治理模式创造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目前也受到了普遍重视。 关键词:城市河道 治理 景观生态模式 中图分类号:TV14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为便于土地利用,减少占地,主要只考虑河道的防洪功能,多将自然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将河道渠化,甚至将断面全部人工护砌,以减少糙率,增大过流能力。但河道直线化、硬质化河道消减的洪灾效益往往被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的生态损失
2、所抵消,并导致浅滩、深潭结构的消失,从而产生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的单一和功能的退化以及河流自净能力的降低等后果。 一、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 城市河流受到用地、防洪、供排水等因素的约束,绝大多数的河道需要通过人工改造,因此城市河道系统应主要具备防洪排水、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改善等基本功能。 1、防洪排水功能 防洪排水功能关系到河流防护区的安全,河流的防洪标准决定了河道治理的标准。从城市发展的普遍经验来看,城市河道不仅要有能力排出过境洪水,而且要能够容纳流域范围内设计标准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因此,城市河道的排水能力要满足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效修正汛期河道内水位与流量的关系,降低河道周边防洪目标的洪水风
3、险。 2、景观文化功能 城市河道的景观美感通常来自于知觉。狭义的景观美学重视视觉感受,重视河道空间布局、色彩效果、层次搭配等;广义的景观美学不仅重视视觉感受,而且更加注重听觉、嗅觉等各种知觉的体验,包括体验者头脑对整个知觉感觉的思考。从空间分布模式上讲,河流的条带型特征可以改变以地块拼接的城市地块镶嵌模式。人类是景观环境的构建者,环境中个体与社会群体对环境对象的审美判断,会随着时间趋同。 3、生态环境功能 城市河道的景观结构类型属于廊道,是上下游营养传输、污染物运移转化和水生生物迁移的重要通道。同时,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敏感带,应重视植被群落的生态功能,尤其为各种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植物资
4、源等提供栖息场所,这对维持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4、雨洪利用功能 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忽视了河道在雨洪利用中能发挥的作用。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但要防止洪水对城市的破坏,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城市河道用好雨洪资源,实现以丰补欠和雨洪资源。 二、河道准确定位是治理首要考虑因素 按河道承担的主要功能和自身水源的条件,并结合排水规划及成都市防洪总体规划,可以将主城区河道规划定位分为四类:生态河道、景观河道、排洪河道、区间排洪河道,作为今后河道改造治理目标。 1、生态河道 此类河道要适宜水生生物群生存,要有不间断的新鲜水源补充。河道有保障率较高的活水源补给条件。河道流速适中,在流速满足的条件下,可
5、适量行洪,但不能对生物群产生破坏。须严格控制进水水质,不得污染,并可利用河道生物群对水质作进一步净化。其主要功能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排洪。 2、景观河道 此类河道有活水源补给条件,但保障率较低。河道不强求有固定生物群生存,但其水质要达到一定标准。河道断面宜宽浅,亲水性强。当河道缺少常流水时,可采用堰闸等工程措施,抬高河道蓄水位。景观河道可适量地调度一定清洁水源。景观河道要承担一定的行洪功能,在改造中可对断面形式进行优化,以同时满足夏季行洪、冬季景观的要求,并可在条件适宜的河段,建立港池,靠泊游船,形成局部生态环境。其主要功能为:景观、排洪。 3、排洪河道 此类河道功能侧重点在于防洪,河
6、道无活水源补给条件。此类河道不要求有常流水,无须调配环境用水,枯期允许断流。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4、区间排洪河道 河道主要功能是承纳市政雨水排放,属“有雨才有水” 。河道多为现状农灌沟、自然冲沟,对此类河道,在建成区,须经充分分析论证,方可考虑盖板;对未开发区,应尽可能改为雨水方沟归人路面以下或绿化带内。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二、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1、河道工程总体设计布置方案 河道治理首先应保证河流的防洪功效。根据河道主槽位置,利用中隔墙把河道分成两大部分,将中隔墙和其中一侧堤防的中间地带设置为洪水槽,可用来行洪; 中隔墙和另外一边堤防则可以规划成景观区,景观区主要用来蓄水。
7、与此同时,河堤脚附近比较高的滩地可作为滨河生态绿地景观区,通过修建护滩工程,同时发挥防洪固堤作用。此方案既合理地解决了洪水、泥沙和蓄水之间的矛盾,科学地设置了滨河生态园区及蓄水景观区,又切实保证了城市河道的防洪抗洪功能,多适用于北方的泥沙型河流。 2、城市河道的平面设计 防洪是河道的第一功能,因此城市河道的平面设计应顺应河流的自然走势,河道岸线适量后退,尽量保留河道的河滩、岛屿、湿地等中间过渡地带,为陆生生物及水生生物保留足够的生存空间。人工开挖或城市内河河道一般属于景观或滞洪河道,水流速度较缓,在河道的平面设计中应避免等宽或是笔直的河道,可依据河道的自然走势设置曲折蜿蜒的水塘、水路,设计富于
8、变化的河岸线,创设灵活、多变的河道模式。研究表明,一条宽窄不一、蜿蜒曲折的河道更加富有自然气息,更加灵动、活泼,更适合河道中水生生物的生长。 3、城市河道的断面设计 城市河道的断面设计要尽量保留河道中深潭与浅滩形态,不可固定河床,让河流拥有自身的摆幅度,重视水面的多样性。在河道的纵断面上形成纵横交错的深潭与浅滩,避免直线形态的横断面。河道的断面设计可结合现代园林设计概念,建设园林景观式河道,突出河道的绿化性及亲水性。传统的驳岸多是一墙到底的石墙结构,驳岸将水与人远远地隔离开来,既生硬又不经济。现代化复式断面较之于传统驳岸而言,更加地经济与人性化。在常水位以上的土坡种植杨柳、低矮灌木、草皮等植物
9、; 在常水位处建造亲水平台,既美观又经济; 在常水位以下的河道采用护坡或是挡墙。复式断面不仅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的设计理念,而且能有效节省投资,具有经济效益 。 4、材料选择及生态护岸 (1)护岸材料选择 传统河岸多采用刚性护面,湖岸、河岸、地面构成“二面光”或是“三面光”形式。现代化城市河道护面在满足水流冲刷的同时,还应适应河道水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这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河道设计。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研究人员研制出一些新兴的生态护砌材料。例如: 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研发的“随机多孔绿化混凝土”就是一种生态环保型河道护砌材料,它能改善河岸周边的生态环境、适应植
10、物的生长,同时具有防洪等作用,现已被北方多座城市相继采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再如,绿霸三维柔性排水生态袋由抗老化、抗紫外线、透水性好的生态袋( 内置种植土) 同三维排水扣共同组成生态河道护面材料。可通过铺种、插播、喷播等方式种植草皮与植被并同土工格栅共同组合为加筋挡土墙,不仅能满足城市河道冲刷要求,而且更加生态、环保。国外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我们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参考、借鉴。韩国研制的“孔洞块体绿化混凝土”可在混凝土内种植花草。日本甚至能够在水下砌筑的异型砖块中设置鱼巢。 (2)生态护岸 河道护岸采用山石、卵石笼、干砌石等更加通透的材质既能有效防止流水的冲刷,又能在这些材料中间
11、及表面覆盖土壤种植植物。在水位较低的位置即护脚处铺设适量的土工布,并在其上方随意放置大量的块石,注意块石堆放的边缘应自然而弯曲。之后在块石上铺上一层种植土,使其填满块石与块石间的缝隙。过水后,在块石的缝隙处很容易就能繁殖出大量水生植物。采用植物梢、木桩及辊相结合进行河道护岸也是一种生态、自然的护岸模式。在坡面可分层种植草皮、灌木、杨柳等植物,形成植物护坡工法。 5、因地制宜,植物造景 绿化河道应充分考虑景观植被的种群结构,利用时间、空间的艺术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河道景观,注重景观的质感变化、层次变化、季相变化及色彩变化,以适应当地城市气候及特点。在选择植物品种方面,应多选用当地植物。 结束语 每条
12、河流功能、位置不同,治理措施也不同。在采取必要的防洪抗旱措施的同时,河流治理要改变过去渠化设计,注重多自然型河流建设,将人类对河流环境的干扰降低到最小,与自然共存,与河道特性、环境特点相适应,实现人水和谐。 参考文献 1 许大为,隋晓冬.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分析J. 低温建筑技术. 2011(01) 2 杨晨.关于南京老城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交互模式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5) 3 王子朝.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治理工程设计要点浅析J. 陕西水利. 2011(04) 4 宋威,张亚培.城市景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与管理浅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10) 作者简介:侯志国,1980 生,男,威海人,山东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威海威鹰市政景观设计院主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