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新区中小学布点规划方法初探摘要:建成区的中小学往往会面临交通影响、商业影响、拆迁影响的巨大压力,新区的中小学也同时面对生源,交通安全和生活配套的问题,在新老城区的更迭中,中小学的布局也在调与改中推进。 针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尘埃落定,城市新区在蓝图上是一片欣欣向荣,新的中小学校在统筹考虑后在地理位置上布局相对合理。但是,随着土地价值的增值,身处核心位置的教育设施用地往往北开发商们觊觎。保护规划用地性质,保护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要被再一次重申。 关键字:中小学 规划建设历程 规划建议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一、历史与现状问题延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小学的规划和建设首先因规划
2、布局过于集中,学校规划数量与当地学校的实际需求量不符。其次规划选点却没有预先的用地控制,使得部分规划学校无法实施。先行进行开发的项目占用了本应留给学校的用地,造成了有规划无用地建校的被动局面。最后规划与计划不一致,规划部门与教育部门各自为政,分别制定规划和建设计划,两个部门的成果不协调、不统一,造成了学校规划实施的障碍。 改革中期这一时期中小学规划建设由于过于注重办学效益,学校数量减少,导致部分地区学生上学距离过远。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比较明显。其次实际用地与规划布局脱节。在一些地区出现无地建设学校、学校配套不足的问题;而在一些地区却出现学校数量减少、场地空置的问题。规划部门与教育部门的不协调仍
3、存在,主要表现为彼此制定的中小学配建标准不同。 2000 年以后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规划建设标准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当前,与中小学布局规划相关的标准有规划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施行的两种行业标准,这两种行业标准之间存在交叉和分歧,反映出规划部门与教育部门对同一问题管理措施的不一致。另一方面,规划部门与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建设过程中联动不足,产生脱节。 针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尘埃落定,城市新区在蓝图上是一片欣欣向荣,新的中小学校在统筹考虑后在地理位置上布局相对合理。但是,随着土地价值的增值,身处核心位置的教育设施用地往往北开发商们觊觎。保护规划用地性质,保护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要被再一次重申
4、。 二、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及调整后的影响 建成区的中小学往往会面临交通影响、商业影响、拆迁影响的巨大压力,新区的中小学有同时面对生源,交通安全和生活配套的问题,在新老城区的更迭中,中小学的布局也在调与改中推进。不少教育资源有优势的学校因为设施不足需要建新校,更有学校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土地调整面临拆、改建。 对于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一般而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便于学生入学,而是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这就涉及到两者兼顾的问题,即在不致学生失学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要保证学校布局需要调整学校位置时要考虑到将学生转到新学校的不适最小化(上学距离,对交通工具的需求) ;将需调整学校对社会
5、的影响降到最小;原学校建筑可作其他用途。调整一所学校,看似简单,但其影响十分复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到原学校的学生,他们是调整学校位置负面影响的主要承担者 在调整之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将收到影响 在城市中心区调整、关闭学校,会使一些地位较高者和较富裕者更倾向于搬离该地 任何学校对临近地区的影响远不止教育功能,作为学生及家长关注的焦点,它是邻近地区“适于居住性”的象征,居民常对调整关闭当地学校产生消极的反应。 如何减少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下几点研究可供参考: 加强教育发展规划,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布局调整,也能减少布局调整中的不利影响 在人
6、口密度小的地方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 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保证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 对小规模学校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学校建筑结构进行创新 加强剩余教师的转岗培训,帮助教师顺利实现职业转换。 三、对城市新区中小学规划任务的建议 我国中小学的规划工作从无到有,从讲计划、均衡配套到讲经济、注重效益,其工作方法不断变化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规划与实际不符。配套不足、实施难等是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我国中小学规划建设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物品供应与社会需求额的矛盾。要指导新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合理、可行和实施效果好的目标,在观念和方法三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注重效率与公平结合 树立中小学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
7、共物品的观念。中小学具有公益性和经济性,中小学的布局规划是一种公共资源的供应、分配和调控的渠道。在规划时,应采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观念,既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又要使资源的利用达到高效益;在工作方式上,应同时满足服务半径与扩大规模两方面的要求。具体可采用以最大服务半径确定教育小区的范围,在根据小区分布情况优化学校布局的方法。 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解决部门标准不一致、行动不协调的有效方法。多部分联合制定中小学配套标准和布局规划,建立联合行政机制,制定联合建章制度,从指定的规章的源头上消除部门间的不协调;依托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立包括发改、财政、教育和规划等部门,以及社区和居民代表等多方面共同协商的决策
8、机制,冲决的层面充分协商和统一行动;对学校的个体项目审批,可由教育和规划部门建立联合审批机制,制定联合审查制度,从执法层面同意具体行政管理;广开议事渠道,充分利用公众听证以及规划、法规文件的公证制度,听取公众意见,特别是服务区居民的意见,确立更公开的规划议事平台,从实施层面预先化解矛盾,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 走精细化技术路线 过去我国中小学的布局规划主要是很据规范或地方标准、部门标准,采用定性比较的方式进行编制。近年来,部分城市编制的教育设施规划或中小学布局规划采用了一些量化技术或细分方法,如按人口密度或学校服务半径划分教育小区、同意制定标准、预测学校数量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城市离地信息平台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分析中小学布局的合理性,调整布局方案。这些方法为解决中小学的合理布局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四、结语 中小学的规划建设与国内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法连密切相关,经历了起步、停滞、计划主导与效益指导等发展阶段。各阶段的是到特征比较明显,都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根源都在于工作方式、方法与社会需求的不一致。要改善规划的实施效果、提高规划管理的效能,可通过调整规划的方式、方法,提高规划的合理性。 城市新区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新希望,对居住环境的新期待,有良好教育环境的新区必定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安心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