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 SWOT 分析摘要:当前,人才缺乏是农民合作社面临的最主要的困境之一,同时,毕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当引导大学生到农民合作社就业是一项既能促进大学生就业又能带动农村发展的双赢选择。本文用 SWOT 分析法探讨了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这一行为,分析了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分析的基础上,从个人、高校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 SWOT 分析 一、引言 最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铜仁市思南县常青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知识入股”吸引大学毕业生扎根
2、山区创业兴农,实现产业与人才联姻、知识与市场结合,得以快速发展壮大。不到两年时间,合作社资产总值由 100 多万元发展壮大到 1000 多万元,农户平均增收一万多。 据2011 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年度报告统计,截至 2011 年年底,全国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合有 52.17 万家,实有入社农户 4100 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16.4%。虽然目前农民合作社面广量大,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合伙型、契约型的“原生形态” ,问题容易凸现:一方面是缺少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有些章程和制度几乎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技术力量薄弱,购销信息不畅。农民专业合作社期盼众多大学生扎根山乡,贡献才智,强社富村。 20
3、11 年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就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农民合作社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专业不对口、就业观念落后、农合相关知识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重要因素。青海省农牧厅张云玲(2011)全程观察了大学生创办的青海省循化县昌源菊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到获得巨大利润这一过程,得出大学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腾飞的力量这一结论。本文将采用 SWOT 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进行深入研究。 二、大学生进入农合发展的 SWOT 分析 在 SWOT 分析中,S 代表 strength(优势) ,W 代表 weakness(弱势) ,O 代表 opportunity(机会) ,T 代表 t
4、hreat(威胁) 。近年来, SWOT 分析法逐渐融入到大学生职业规划中,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内部因素(SW)分析,通过挖掘自身的优缺点,实现全面准确的自我评价,明确职业动机;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OT)分析,通过对企业和社会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有关职业的机会与威胁。本文用 SWOT 分析法来分析大学生自身的优势(W) 、劣势(S)和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机遇(O) 、挑战(T)是切实可行的。 (一)优势(S)分析 1.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是一个实现农民增收经济组织,而农民素质偏低。据资料显示,目前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有 1 亿人,在 4.98 亿的农村从业人员中,大多是小
5、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仅占 5%左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薄弱,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素质技能较高,其市场意识、法律意识、科技意识、经营管理知识比较容易建立起来。这是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重要优势。 2.信息捕捉准确、快捷 信息社会,谁能占有信息优势,谁就能在这个行业发挥优势。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还存在信息和市场脱节的问题,导致商品囤积,影响农民增收。大学生掌握多种信息捕捉技术,运用网络收集农产品信息、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期货经营等多种渠道突破农业经营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并且能准确解读融资、筹资、政府扶持政策,估计行
6、业风险,优化赢利模式。 3.内部协商、外部公关能力较强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者往往呈现出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而非“团队格局” ,在乡土社会的血缘、地缘基础之上形成了“熟人关系”,忽略集体利益,搭便车现象普遍。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凝聚力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敢于打破农村“关系社会” ,打破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以公谋私的现象,使其在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成为为民谋福谋利的组织。对外进行有效公关、商业往来不仅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公关形象也是必要的。大学生对外树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的形象,促进与商家的合作。 (二)劣势(W)分析 大学生缺乏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经验。农民
7、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内部治理的机构安排并没有任何差异,都是全体成员(股东或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理(董)事会为决策机构,而日常的经营管理实行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但是在决策原则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与公司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人人平等,实行一人一票制,社员的利益诉求权利是人格权,而非资本权。目前大学生的实习、就业主要是事业单位或者公司,所以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还欠缺不少经验。 (三)机遇(O)分析 1.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 十八大提出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发展农村产业经济。近年来, “三农”政策给农村发展带来巨大的政策和经济扶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8、培养大量专业农民、农产品经纪人,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实行一村一大、科技兴农等,给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各地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政策逐渐加大力度,如上海市规定,担任“合作社助理”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内的工资、奖金、社会保障费由市、区两级政府承担,平均每人月收入 1800 元。浙江省对到合作社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每人每年补助 0.5-1 万元(连续补助三年) ,宁波市每人每年补助 1-3 万元。可见,大学生进入农合是顺应党的方针政策,必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体系日趋完善 2007 年,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随着农合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一系列配套法规、政策
9、,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 、 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已逐步实施。从注册到利益分配,都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体系。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公共设施也逐渐完善,薪酬水平逐渐与城市靠拢,大学生可以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利益分配人之一。由此可知,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系日趋完善,为大学生进入其中就业提供了制度和环境保障。 3.农村创业条件优越 高校扩招以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不得不从就业转向创业。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政府对大学生领创办的合作社给与项目扶持,如浙江省提出,对到合作社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各级农业、林业、
10、渔业等有关部门优先安排现代农业扶持项目。二是产业优势。第二、三产业逐渐饱和,创业难度大,第一产业创业,尤其是农产品,有巨大潜力。三是成本收益优势。农村以合作社创业,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如果经营得当收益较高,资金回收周期短。 (四)挑战(T)分析 1.社会传统择业、就业价值观的局限 传统的择业、就业价值观限制着大学生到农村发展。目前的高校就业调查显示,80.8%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选择在城市就业,15.2%选择在县镇就业,仅有 4%去农村就业。不愿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受城乡就业的二元差观念的限制。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将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打破传统择业、就业价值观,走进农村
11、,是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挑战。 2.农村工作环境艰苦 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主要在农村,目前农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交通还不是四通八达,难以建立农产品运输网络,农村信息化建设缓慢,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开展。能不能经得住城市的诱惑,能不能在农村埋头苦干,是对大学生的重大考验。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引导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到农村发展是大势所趋。逐步打通大学生到农村发展的路,这需要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三、引导大学生到农民合作社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层面 1.转变择业观、就业观 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的核心要素是担当精神,就是大学毕业后不挑肥拣瘦,甘当下手,敢做下
12、手,这才是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敢于从农村做起,从基层做起。越是农村,越是基层,越有广阔的舞台。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锻炼才干,闯出一片新天地。 2.参加培训,大胆实践,积累人力资本 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加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了解,缺少在合作社的工作经验,因此要积极参加农协组织的培训,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的基本原则,大胆实践,将所学知识因地制宜地运用于合作社,积累自身人力资本,提高自身能力。 (二)高校层面 1.高校应端正就业指导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时,不是哪里赚钱快就指导学生往哪里就业,应
13、以哪里需要人才就往哪里就业为宗旨,紧扣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积极指导学生到农村就业,加入农村经济建设的队伍。 2.指导学生合理预期就业期望值 当代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就业时常常抱着“非国企、事业单位、公司不去,非一线城市不去”的心态,造成大学生就业严重的预期落差。高校应指导大学生在分析社会就业形势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对职业有合理预期。高校应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到农村去创造一片天地。 3.高校应大力宣传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先进事迹 高校大力宣传已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大学生的成功案例,通过榜样效应,让大学生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 ,加大在校大学生对到农
14、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信心,带动更多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 (三) 政府层面 1.大力强化资金扶持 政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的资金扶持。对到合作社就业的大学生进行资金补助,解决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建议为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创业设置专门的金融产品,降低资金筹集门槛;为大学生到合作社就业创业购买服务性金融保险,降低就业与创业的风险。 2.健全激励机制 一方面是物质激励。健全对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大学生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创立专项基金,择优奖励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的大学生,对三年考核均为优秀的大学生再择优进入村官行列甚至乡镇公务员。在考研或考公务员时,均可享受政策加分和
15、优先录取。另一方面是精神激励。表彰优秀合作社工作者,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光发热。 3.优化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协调税收、国土、民政等部门,对大学生领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给予实际优惠。在注册登记、项目安排、资金补贴、融资集资方面都享有具体的优惠政策。其次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较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调研组.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合作社事业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1(08). 2张云玲.大学生合作社腾飞新力量J.农村经营管理,2011(07). 3刘益平,黄永明,周立华,肖青松,周春初.将合作社建成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J.农村经营管理,2012(07). 4田朝晖.农校毕业生从事农产品经纪人职业的 SWOT 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5杨万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J.经营与管理,2008(6).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