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摘 要:本研究访谈并测试了 70 名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及负性情绪体验和处理负性情绪所采用的调节策略。结果表明, 被试体验的愤怒较多,悲伤较少。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被动调节策略较少,主动调节策略较多。被试的悲伤与愤怒成显著负相关,抑郁与焦虑成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策略与主动情绪调节策略、被动情绪调节策略负相关显著。焦虑在问题解决策略与抑郁状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被试平均焦虑水平未达到临界值 50,平均抑郁水平为轻度抑郁。 关键词: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策略 焦虑 抑郁 焦虑、抑郁属于复合情绪,焦虑是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等基本情绪复合而成。抑郁是指
2、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的一种心境障碍。当前,大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常以焦虑、抑郁等形式反映出来。调查显示,有 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焦虑、抑郁症状的矫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的研究层出不穷,并不断把这两种情绪状态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任红漫(2007)研究表明高职生的焦虑、抑郁状况与人格特征之间显著相关,因此塑造健康的个性是降低焦虑、抑郁,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丁琰等人(2007)采用 Zung 的焦虑、抑郁自评
3、量表(SAS、SDS)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人总共占 21.79%,男女生在 SAS SDS 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韩立娟等人(2010)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宋晓燕等人(2011)考察了大学生无聊倾向、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发现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关系密切,焦虑通过抑郁影响无聊倾向。周科慧等人(2007)分析了大学生日常应激状况以及抑郁、焦虑水平,探明了日常应激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日常应激对大学生的抑郁及焦虑有预测作用。张亭亭等人(2008)研究表明焦虑与抑郁之间也有显著正相关,而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各因子的相关都未达到显
4、著性水平,应对方式作为生活事件与焦虑的中介变量,在应激过程中,与生活事件协同作用于焦虑,中介效应显著。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抑郁、焦虑综合了多种负性情绪,而大学生们对这些负性情绪体验能力如何,又是怎样去调控这些负性情绪?类似这样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从基本负性情绪体验入手,进而探讨抑郁、焦虑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关系,这种从情绪本身出发来研究焦虑、抑郁状态,更能详实地理解产生抑郁、焦虑状态的原因,为处理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在某医学类高校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 72 名,其中 2 名被试的数据因重要部分缺失而被删除。进入正式数据统计的被试共 70 人,年龄为
5、 17-24 岁,M=19.69,SD=1.161,其中男性 16 名,女性 54 名,学生干部 28名,普通学生 42 名。 2.测量方法和研究工具 对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策略的测量主要采用访谈法,让被试回忆过去一年中的三个日常人际问题及在这三个日常人际问题处理中体验到的情绪和调节这些情绪所使用的策略。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被试进行了测量。每个量表各有 20 个项目,采用 4 点等级计分方法。 3.研究程序 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是否为班干部等状况,接着进入结构化访谈,整个访谈过程一对一进行。结构化访谈过程:让被试回忆过去一年中的 3 个日常人际问题,使
6、用录音笔对每个被试的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后由两名编码人员对被试的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的录音进行编码。访谈结束后,对被试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测量。 4.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1.5 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 二、研究结果 1.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状况的描述统计 表 1 被试在情绪体验、调节策略、焦虑、抑郁上的描述统计(n =70) 描述统计结果显示:被试体验的愤怒较多,悲伤较少;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被试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被动调节策略较少,主动调节策略较多。被试群体的平均焦虑水平未达到临界值 50,而平均抑郁水平则表现为轻度抑郁。具体结
7、果见表 2.1。 2.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状况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分析 表 2 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状况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分析(n =70) 注:* p 0.001 ,* p 0.01, * p 0.05 p=0.058 从表 2.2 可以看出,悲伤与愤怒成显著负相关,抑郁与焦虑成显著正相关,情绪体验与情绪调节策略 3 个维度的相关都不显著。情绪调节策略中问题解决与被动调节、主动调节都显著负相关,问题解决策略与抑郁状况负相关显著。年龄与是否是学生干部显著负相关。 3.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状况的中介效应检验 由上面的结果可知,情绪调节策略中问题
8、解决与抑郁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问题解决策略对抑郁状况有影响。问题解决策略与焦虑状况的负相关边缘显著,焦虑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我们假设在问题解决策略对抑郁状况影响中,焦虑状况是一个中介变量。 我们采用依次检验回归系数(三个回归模型)的方法来检验焦虑在问题解决与抑郁状况间的中介效应,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步,将问题解决策略带入回归模型来预测抑郁状况,多元回归结果显示,问题解决策略能显著预测抑郁状况,标准回归系数 c= -0.28, t= -2.45,p 第二步,将问题解决策略带入回归模型来预测焦虑,标准回归系数 a= -0.23, t= -1.93,p=0.058,a 边缘显著; 第三步,同时将问
9、题解决策略和焦虑带入回归模型来预测抑郁状况,多元回归结果表明,焦虑能显著预测抑郁状况,标准回归系数b=0.59,t=6.07,p0.001,b 显著。问题解决策略不能显著预测抑郁状况,标准回归系数 c= -0.15, t= -1.56,p=0.12,c不显著。 第四步,由于 a 边缘显著,b 显著,所以继续做 sobel 检验。通过sobel 检验 Z=0.059,p=0.02,sobel 检验显著。 综合上述统计分析的结果,中介效应显著,为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焦虑在问题解决策略与抑郁状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被试体验的愤怒较多,悲伤较少,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
10、究相一致。Birditt(2005)研究表明在描述与同伴社会交往的压力情景中,青少年报告更高强度和更持久的愤怒。Whitesell(1996)研究表明在描述与朋友的冲突中,他们报告的愤怒比悲伤更强烈。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因此研究获得的结论也符合青年人的特征。青年人与中老年人相比,遇到问题多容易急躁,不太沉稳,因此易与人发生冲突,所以感受到的愤怒体验更多。 本研究中,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被试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被动调节策略较少,主动调节策略较多。青少年和年轻人在处理情绪问题上没有太多经验,很少能够利用自己社会和情感方面的经验来处理情绪问题,大多数时候不能有效地管理和关注自己的情
11、绪。而且,年轻人不会有很强的动机去避免负性情绪体验,主要采取向引发问题的人发泄情绪或者向他人寻求帮助以平复自己的情绪。因此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更多的使用主动调节策略。 在本研究中,被试的悲伤与愤怒成显著负相关。悲伤是一种消极情绪,但从寻求帮助的目的来看,它也具有积极的一面。而愤怒常与攻击、敌视和搏斗等形式相联系,它是一种负性情绪。且悲伤的紧张度要小于很多其他的消极情绪,特别是愤怒,它似乎纯粹是一种体验。本研究的结论就验证了上述分析。被试的抑郁与焦虑成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张亭亭等人(2008)的研究相一致,这说明这两种状态经常是相伴而生的,一个人的抑郁水平较高,自然焦虑水平也高。 被试的问题解决策
12、略与抑郁状况负相关显著。这意味着使用较多问题解决策略的被试抑郁水平较低,反之使用较少问题解决策略的被试体验到的抑郁水平越高。本研究的另一结果表明,在问题解决策略对抑郁状况影响中,焦虑状况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说明较多使用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情绪调节的被试,更少出现抑郁状况,另一方面也说明,焦虑与抑郁有着密切的联系,问题解决策略通过焦虑对抑郁起作用。 本研究中的被试是在医学院校随机抽取的大学生,他们的平均焦虑水平未达到临界值 50,平均抑郁水平为轻度抑郁,这也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抑郁与焦虑现象是很普遍的,所以抑郁、焦虑状况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1任红漫. 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
13、研究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 90-91. 2丁琰, 余炯枚, 陈峰. 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7, (8) , 75-76. 3韩立娟, 刘玉娟, 耿丽伟.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2 (1) , 134-137. 4宋晓燕, 朱莉娟, 秦建, 栗玉波.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无聊倾向的相关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7 (3) , 82-84. 5周科慧, 肖晶, 李芙蓉. 大学生日常应激与抑郁、焦虑的关系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4) , 74-77. 6张亭亭, 康茜, 张凤娇.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0(4) , 44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