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蕴县牧民定居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9965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蕴县牧民定居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富蕴县牧民定居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富蕴县牧民定居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富蕴县牧民定居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富蕴县牧民定居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富蕴县牧民定居现状分析【摘要】 新疆牧业依靠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按照传统方式发展牧业,为所需的肉产品提供丰富的牛羊资源。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逐步表现出固有的弊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提出的定居兴牧和定居富民工程问题,从新疆富蕴县的实践角度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牧民定居 牧民收入 富蕴县 一、问题的提出 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农牧业区,一直以来是全国牛羊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新疆牧业依靠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按照传统方式发展牧业,为所需的肉产品提供丰富的牛羊资源。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逐步表现出固有的弊病:一是草原生态随着载畜量的增加而

2、逐步破坏,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草原生态灾难。二是畜牧业产品本身缺乏价格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避免不了谷贱伤农的厄运。三是草原资源不可持续性导致畜牧业发展不可持续性,进而导致牧民收入不可持续性,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实现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和牧民收入的可持续提高。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果实如何被广大牧民分享与传统牧业方式下的生产生活现实相矛盾。自然放牧也造成的不固定生活和生产方式导致牧民无法享受现代公共产品,导致牧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下滑。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提出牧民定居政策,由中央、地方和个人承担的模式实现牧民定居,可持续地实现牧业发展问题。虽然 2012 年新

3、疆牧民定居率达到 45%,为在 2020 年前实现全部定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也出现了牧民定居与定居富民效果不一致的情况。本文主要是对富蕴县的定居富民现状做一个分析,总结经验,为进一步的实现定居富民提供一个经验依据。 二、富蕴县农牧业发展现状 1、富蕴县农牧区总体情况 富蕴县是一个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大县,也是自治区畜牧业大县。富蕴县辖 6 乡 3 镇 71 个行政村,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等 23 个民族,总人口 10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76%。全县农牧业人口 1.41 万户、6.47 万人,占比为 65%,牧业人口 6291 户 2.53 万人,占比为

4、25.3%。2011 年天然草场面积 7226.65 万亩,畜牧业产值 5.76 亿元,约占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 62%。 2、富蕴县农牧业运行现状 第一,富蕴畜牧业占绝对优势。富蕴县 2011 年农牧业总产值为95310 万元,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为 34326 万元,占比为 36%,牧业产值为 57827 万元,占比为 61%。农业在全县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 30%左右,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高的 20%,是个典型的牧业区。2011 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为 66471 万元,其中牧业收入为 37510 万元,占比为56.43%,农牧业收入在全县农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对牧业发展的依赖性较大。

5、 第二,牧业是农业收入形成的重点。从历史数据的变动来看,2007年到 2011 年为止,无论是种植业还是牧业产值都快速上升,五年内,种植业总收入翻了 1.86 倍,牧业总产值翻了 2.04 倍。虽然都在上升,但是牧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从相对两来看,牧业的增长速度已经出现放慢速度的增长趋势,农业增长保持着稳定增长趋势。具体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可以看出,20072011 年富蕴县农业总产值一直是增长状况,农村经济总收入也不断上升,从农业产值结构演变来看富蕴县的农、林、牧、渔业等产值业也是上升的。20092011 年富蕴县牧业产值比有所缓慢,2011 年是下降趋势,是由

6、于 20092010 年阿勒泰地区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雪风灾,因此牧业产值在总农产值的占比有所减少,但是从总体看富蕴县的农业总产值是以牧业为主,牧业产值所占的比例均在 60%以上。第三,劳动力转移收入成为农牧民收入新的增长点。2011 年,富蕴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236 元,实现人均增长 660 元,位居地区第一。促进 2011 年该县农牧民收入攀升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转移净收入9232.81 万元,人均纯收入为 1458.81 元,较上年增收 436.51 元;其次为养殖业净收入 15056.27 万元,人均纯收入为 2378.93 元,较上年增收126.64 元;再次为种植业净收入

7、11986.38 万元,人均纯收入为 1893.88元,较上年增收 76.9 元。说明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或者说通过牧民定居方式,改变生产方式,进而改变收入来源,实现全县农牧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三、富蕴县牧民定居总体规模 1、富蕴县牧民定居进程 定居兴牧工程是自治区重点民生工程,对于加快推进游牧民转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富蕴县牧民定居工程进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6 年,主要特点是牧民定居以自然村为主,结合扶贫战略,实施牧区脱贫形式的定居工程。重点配套工程为文化、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富蕴县从 200

8、42005 年开始在实施建设杜热乡恰布拉牧民定居新村、建立的新村座座砖混住房整齐,具有新建的文化室、卫生室、水利配套工程,村级阵地建筑格外显眼。 第二阶段:20062008 年,总结牧民定居建设经验,打破自然村限制,跨村整合,整体推进为主。在前几年建设牧业中心村基础上,富蕴县投入 4300 多万元,定居户 500 户,采取跨区集中定居方式,在水土条件优越的杜热乡建起了拜格托别定居点和第二个牧民新家园窝依阔拉定居点在杜热乡破土动工,拜格托别有色新村现在的位置几年前还是一片荒滩,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这里建成了水、电、路、医疗室、文化室、村委会办公场所等基础配套设施,配套开发了 3 万亩定居土地,打

9、破乡镇行政界线,集中牧民定居,移民搬迁和扶贫搬迁,安置了 6 个村的牧民定居。2008 年建立了杜热乡霍斯阔克阿特牧民定居新村,三处集中定居点总共可容纳 700 户牧民享受新居住点和各种便利。 第三阶段:2008 年至今,牧民定居工程改为定居兴牧工程。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定居不仅是为了生存空间,更为了实现兴牧和提高收入。20092011 年,前后建立了 2009 年的吐尔洪乡乌亚拜牧民定居新村、可可托海塔亚特民族特色新村、铁买克乡胡木吉拉牧民定居新村,2010 年的吐尔洪乡江喀拉牧民定居新村、吐尔洪乡喀拉吉拉牧民定居新村以及 2011 年杜热乡玉什克热什定居兴牧工程点、吐尔洪广汇

10、定居兴牧工程点、恰库尔图镇城镇产业定居兴牧工程点等工程点建立。2012年为止,已定居户数 1990 户,定居率达 31.63%,给牧民生活带来各种便利并改善了牧民们的生活条件,给牧民的饮水利用水等方面带来了便利。实现定居新村通电,牧民们告别了与世隔绝的封闭信息时代,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工业文明果实。 2、富蕴县牧民定居后的现实变化 第一,富蕴县农民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牧民定居后最大的转变发生在生产方式方面。牧民定居不但要实行生活转变,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转化。根据这一思路,富蕴县在配套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发展特色经济,转化为产业工人,也就是使这些牧民向种植、养殖产业化、产业工人三个方面进军,让牧民实

11、现真正意义上的定居。不断加强牧民的各类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牧民的生产生活能力,为定居牧民提供赖以发展的生产资料,改变牧民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全县为定居牧民提供户均 50 亩土地,以解决其发展生产的基础资料。 第二,富蕴县牧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重要的就是受教育方式的巨变。富蕴县根据牧民缺乏技能、缺乏高素质农民的现实出发,率先实现了定居区域教育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定居区域牧民子弟更有机会接受更高一层的教育机会。结合对口援疆政策,让定居区域农牧民子女到对口支援省市去接受更多教育,接受新技术来推动生产力。富蕴县还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学课堂,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实用技

12、能培训,促进农牧业增收。 第三,牧民定居能够更好地销售公共产品服务,实现整体发展。牧民定居带来的第三个巨变是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产品服务领域的共享。富蕴县充分认识到牧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薄弱的现实,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前提下,充分兼顾牧区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允许多种模式并存,提出了“三通、四有、五配套、三化、两效益、一不转”总体目标。65 岁老人在乡镇住院治疗全免政策,普通病号在乡镇或县级医院住院治疗报销率达到 80%、90%等。 四、牧民定居存在问题 1、牧民自筹资金压力较大 富蕴县逐步实现“输血”向“造血”转移。住房、棚圈、院落每户国家补助 2.5 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 1 万元(2011

13、年起将从 0.5 万元增加至 1 万元) 、援疆资金 1 万元、县财政配套 1.5 万元,总补贴金额达到6 万元/户,此外牧民自筹 5 万元;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补助,但是牧民每年缴纳的资金逐年上升,极大地加大了牧民负担,挫伤了牧民定居积极性,大部分牧户自筹资金较为困难。现已定居的有些年轻牧民是从父辈中分家而来,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资料、独立的经济收入或者拥有较少的经济收入,巨额的费用迫使牧民大量变卖牲畜,导致收入减少,筹集定居资金非常困难。 2、认识不到发展特色农牧业的重要性 部分农民习惯于以一种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待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在技术推广培训方面远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缺乏必要的资金与

14、技术支持,直接制约特色农业的发展。在没有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少的地方,农民的生产经营要么直接面对市场,交易成本很高,要么靠商贩“上门收购” ,价格由买方说了算,利润也由中介商层层盘剥,农民在交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养殖方面牛羊肉加工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畜产品附加值还不高、产量也有限,绿色有机肉品牌还未较好树立。 3、水资源利用率低、人工饲草料地不足 制约富蕴县牧民定居工作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水资源利用率低显现的尤为突出。虽然富蕴县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横贯全境,额尔齐斯河年径流量 33.84 亿立方,乌伦古河年径流量 10.4 亿立方。但额尔齐斯河在富蕴境内的各干流由于河谷下切很深,

15、河岸高陡,开发难度大,利用率极低;乌伦古河虽然河岸宽,比降小,水流平稳,引水较易,但季节性变化大,缺少大型调节型水利枢纽设施,融雪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乌河沿岸目前仅有耕地 18 万亩,年利用水量仅 1.5 亿立方。水资源利用不足,导致草料地奇缺,全县人工草料地仅有 7.76 万亩,畜均不足 1 分地,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定居项目的实施。 五、对牧民定居的对策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减轻牧民自筹资金压力 牧民定居要制定长远规划并明确目标,让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单靠民族地区自身的经济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是很困难的,国家应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加大支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扩大投资比例,

16、提高投资经济效果,给予牧区产业支持政策,推动牧民定居、游牧区的水利、饲草料地等基础性项目建设。更加支持贫困地区的优惠开发政策,来减轻牧民的自筹资金压力,为未定居的牧民给予条件来更进一步推动牧民定居问题。 2、重视特需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 聚集人力资源一是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原则,挑选、配备远程专干、站点管理人员队伍,建立了一支有专业技能、有理论水平、有敬业精神的基层远程教育队伍。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志愿者自身文化程度高、电脑操作熟练、科技知识丰富的特点,在暑假返乡期间当好“解说员” 、 “培训师” 、 “教学员” 、 “宣讲员” ,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资源,为农牧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助

17、农惠民活动,助力农村“特色”农牧业发展。 3、处理好牧民定居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多注重在水利项目上,按照“定居先定草,定草先定畜”的原则,结合富蕴县饲草料地严重不足的实际,必须加强水利项目建设,努力争取将额河 970 水利枢纽及萨尔托海南干渠引水工程列入规划,争取早日施工建设,这是彻底解决富蕴县牧民定居工程的根本。因地制宜,农牧结合,大力发展饲草料基地建设。通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围绕现代畜牧业建设优种植业,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在水土光热资源条件具备、容易建成见效的区域,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定居牧民分配得到的土地 50%以上必须种植高效饲草、饲料

18、作物,以此满足牲畜冷季舍饲的需要;要加大投入,落实牧民定居优惠政策。同时,从财政划出一定专项资金,与上缴财政部分的草原补偿费、退牧还草节余资金、企业捐助等资金汇集建立牧民定居基金,重点加强水电林路、文化教育卫生和饲草料基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于购买良种牲畜、优质牧草籽种、青贮窖建设、种养殖实用技能培训等补助。 【参考文献】 1 冯莉、楚亚伟:浅谈新疆牧民定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10(9). 2 阿德力汗叶斯汗:从游牧到定居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3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D.新疆农业大学,2004. 4 李柱、赵德云、王博:新疆牧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草食家畜,2005(9). 5 朝格图: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6 徐平、顾安才、庄才伟:游牧民定居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疆金融,2009(6). 7 阿德力汗叶斯汗:牧民定居是新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基础J.新疆社会科学,200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