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保健蔬菜羽衣甘蓝优质栽培技术导读:食用型羽衣甘蓝为高营养价值的新型保健蔬菜,以中心部嫩叶供食,浙北平原利用现代农业设施和配套优质安全栽培技术,1 年可栽3 茬,实现周年生产与供应,每 1 hm2 每季可获利 12 万元以上。 食用型羽衣甘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栽培历史悠久。羽衣甘蓝适应性广,抗病、抗寒、耐热和耐肥,栽培管理容易,一次定植可连续多次采收,利用设施栽培一年可栽 3 茬,实现周年生产供应。羽衣甘蓝以羽状深裂嫩叶供食,可炒食、凉拌、做汤或腌制,品质柔嫩,风味清脆,富含大量维生素 A、C、B2 及钙、铁、钾等多种矿物质,是高营养
2、价值的新型保健蔬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 良种选择 选择生长势强,叶片绿色、羽状深裂、叶面褶皱,耐寒、耐热性较强,抽薹晚、采收期长,质地柔嫩、风味浓的鲜食型羽衣甘蓝优良品种,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共同研发的羽衣甘蓝新品种开乐,从美国、英国、荷兰引进的沃斯特、穆期博、阿培达、温博特等优秀良种。 2 栽培季节 羽衣甘蓝属长日照作物,喜冷凉温和气候,耐寒、耐热能力较强,可忍耐-4短暂低温和 35的高温;茎叶生长最适宜温度白天为1820,夜间为 810,在 3035条件下叶片纤维增多,质地变硬,风味较差。羽衣甘蓝市场需求旺季为春季叶菜类蔬菜退市和夏季叶菜类蔬菜供应淡季的 58
3、月,及下半年餐饮旺季的 10 月至翌年 2 月。 在浙北平原,羽衣甘蓝利用塑料大棚设施可实现周年生产与供应,除 12 月至翌年 2 月播种因羽衣甘蓝易通过春化作用产量锐减外,根据市场需求可采用春、夏、秋播,实现鲜食型羽衣甘蓝设施栽培周年生产。即春播于 3 月上旬双膜保暖育苗,4 月初定植,5 月初至 6 月收获;夏播于 5 月防虫网避雨育苗,6 月定植,79 月收获;秋播于 710 月初大棚育苗,811 月定植,9 月至翌年 5 月收获。 3 播种育苗 3.1 用种量 羽衣甘蓝多用苗床撒播及穴盘点播 2 种育苗方式。一般每 1 hm2 大田种植需苗床面积 150 m2、用种量 375 g,若穴
4、盘育苗,需苗床面积 60 m2、用种量为 225 g。 3.2 播前准备 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排灌方便、易运输和具备棚顶喷雾灌溉系统的大棚育苗。春季育苗需搭建保暖中棚或小拱棚,夏秋季育苗应安装防虫网纱、遮阳网和悬挂诱虫黄板。苗床撒播育苗,每 1 m2 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 3 kg 和钙镁磷肥 50 g,深耕细耙,作 1.2 m 宽平畦;穴盘点播育苗应选择 72 孔育苗穴盘,按泥炭土珍珠岩=31 配制基质并装满穴盘。 3.3 播种 为使其快速出苗,播前浇足苗床或穴盘底水,水渗后把籽均匀地撒播在畦面上或单粒点播于穴盘内,再均匀覆盖 0.51 cm 厚细土或基质。春季播种后覆盖白色地膜提温保湿
5、,夏秋季播种后经常性地进行喷雾补湿降温,一般播后 35 天即可出苗。 3.4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揭除地膜、遮阳网等地面覆盖物,棚温白天控制在1525,夜间不低于 10。苗床撒播育苗于 23 片真叶时分苗 1 次,间距 6 cm 10 cm,分苗前浇透苗床,分苗后立即浇护根水。穴盘点播育苗要控制基质湿度在 70%左右,基质过干、过湿都易出现僵苗、徒长苗。一般苗期不施肥,若幼苗长势较弱,可酌施氮肥或喷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苗龄3040 天、幼苗具 45 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壮苗标准为下胚轴节间短,叶厚、色深,根系发育好,无病虫害。 4 田间管理 4.1 整地 选择 23 年内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
6、耕前要彻底清除前茬残株和杂草,每 1 hm2 施用腐熟优质农家肥 22.530 t 或商品有机肥 9 t,三元复合肥 300450 kg,土壤 pH 值6 的田块撒施生石灰 750 kg,深耕 2025 cm,耙匀作畦,畦宽 1 m、高 0.2 m,畦呈“龟背”形。6 m 宽大棚作 5 畦,8 m 宽大棚作 7 畦。为提高冬茬产量,畦宽可调整至 1.5 m。 4.2 定植 幼苗具 45 片叶、苗龄 3040 天时带土移栽。移栽前 1 天浇透苗床,并用小铲子逐株小心带土起苗,移栽时先起穴放苗、后用小耙覆土护苗。每畦定植 2 行,行距 60 cm,株距 4045 cm,每 1 hm2 栽 4 万株
7、左右。冬茬 1.5 m 宽畦可植 4 行。定植后浇足定根水。为提高夏秋茬成苗率,移栽前 34 天用大水沟灌种植大棚,待水自然落干、土壤潮湿时选择苗龄 30 天左右的小苗移栽,栽后中棚覆盖遮阳网 7 天。 4.3 水分管理 羽衣甘蓝喜湿怕渍,土壤或空气湿度过大易引发多种病害,土壤干旱易使茎叶老化、品质下降。羽衣甘蓝生长前期少浇水,长至 10 片叶后小水勤浇,忌大水沟灌、漫灌。春秋季采用膜下滴灌,可显著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轻病虫为害;炎热夏季采用棚顶间歇喷雾补水,可达到降温补湿和提高品质的目的。若遇暴雨应及时清沟排水降渍。 4.4 温光管理 通过大棚设施进行温光调控,创造羽衣甘蓝高产优质环境条件。
8、冬栽羽衣甘蓝早揭晚盖中棚膜或小拱膜,白天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增加光照辐射,夜温保持在 8以上;夏栽、早秋栽羽衣甘蓝应采用避雨、遮阳和喷雾灌溉栽培,白天棚温控制在 28以下、光合有效辐射控制在 400700 W/m2。 4.5 肥料管理 进入嫩叶采收期约 15 天追肥 1 次,每 1 hm2 穴施活性有机肥 1.5 t或浇施三元复合肥 225 kg。在冬季低温弱光期间可每 710 天喷施 3磷酸二氢钾液叶面肥 34 次。进入采收旺期配施 0.3%0.5%氯化钙,可提高产量与品质。 5 病虫害防治 5.1 虫害 菜蚜、菜青虫、斜纹夜蛾喜食羽衣甘蓝,可采用 32 目网纱隔离、悬挂诱虫黄板、安
9、装灭虫灯及人工清除害虫、虫卵聚集叶片等物理方法灭虫。虫量大发生时,可选用避蚜威、敌杀死等农药喷雾防治。 5.2 病害 羽衣甘蓝主要病害有黑斑病、霜霉病、灰霉病。除经常性地通气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外,及时清除杂草、病株和老叶。预防伤口感染病菌,忌在阴雨天、清晨或傍晚采摘羽衣甘蓝嫩叶。在病虫发生初期,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多菌灵粉剂 500 倍液防治黑斑病、灰霉病,用 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防治霜霉病。 6 采收贮运 定植后 2030 天,基叶长至 1012 片时开始陆续采中心部位嫩叶,每次采收 13 片嫩叶。采摘时保留 68 片基部成
10、长叶,嫩叶采摘质量要求为:叶片肥厚、色嫩绿、无虫斑,叶片总长 1012 cm,其中叶柄长35 cm,鲜质量约 5 g,每 250 g 包扎 1 捆,每 20 捆为 1 箱,并用胶带塑封。510 月,每 24 天采摘 1 次,11 月至翌年 4 月每 47 天采摘1 次为好。采收 57 次后,暂停采摘嫩叶,等 68 片中心叶成为功能叶后,除去羽衣甘蓝下部老化叶后继续采收。羽衣甘蓝全生育期应更换功能叶 4 次以上,嫩叶采摘至植株不能正常生长为止,一般整株可采收嫩叶 80120 片,鲜质量共约 500 g。因羽衣甘蓝中心部位嫩叶含水量较低,故易于贮藏。用保鲜膜包装的羽衣甘蓝置蔬菜保鲜柜内 7 天仍保持原色原味;在 02条件下可贮存 20 天。在长途运输中切忌装箱过高或重物压载。 7 经济效益 每季每 1 hm2 可收获羽衣甘蓝中心部位嫩叶 18.7522.5 t,按年均批发价 12 元/kg 计,每 1 hm2 产值 22.5 万27 万元,去除每季种子、肥料农药、诱虫板、农膜、能源、田租、管理和采摘人工、销售包装材料及运输费等生产成本约为 10.5 万元(其中采摘人工费、包装运输费约占 50%和 15%) ,每 1 hm2 可获利在 12 万元以上,若整年安排种植 23茬,利润可达 24 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