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483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 要: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得到改善。然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及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这已经成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若要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就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关键词:河南居民;收入分配水平;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086-03 一、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

2、省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得到改善。然而,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逐渐下降 从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所占比例来看,不论是初次分配还是最终分配,居民所占比重均逐渐下降。 在河南省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部门所占比重相对稳定,企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则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分配比重由 2000 年的 71.96%下降至 2009 年的 57.14%,而企业收入分配比重由13.86%上升至 28.9%。由此可见,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再分配强化了居民收入分配比重下降的趋势。经过

3、再分配后,企业部门收入所占比重略有下降,政府部门所占比重稳步上升,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则持续下降。国民收入再分配后,居民收入分配比重由 2000 年的 70.91%下降至 2009 年的 53.22%,而政府收入分配比重由 18.54%上升至 24.42%。 综上所述,当前的收入再分配机制并未提高居民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反而导致劳动者收入分配占比进一步下降;初次分配向企业倾斜,再分配向政府倾斜,居民收入分配比重相对较低,且一直呈持续下降态势。1962 年美国人均 GDP 达到 3 144 美元,这时期美国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大约为 7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基

4、本保持稳定,平均为 73.4%。日本的人均 GDP 从 1966 年的 1 071 美元,增长到 1973 年的 3 348 美元,这时期日本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大约为75%。 (二)居民收入水平长期位于全国的中下游 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 2000 年差额为1 513.74 元,而 2010 年两者的差额已达到 3 179.40 元,呈持续上升趋势;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额从 2000 年的 267.58元上升到 2010 年的 395.01 元,两者的差额不是太大,但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河南省收入水平在全国的位置来看,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5、,长期徘徊在 17、18 位,处于中下游水平。 (三)居民收入水平处于邻省的中下游 2010 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在相邻 6 省中均居第 4 位,排山东、河北、湖北之后,安徽、山西之前。2010 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相邻 6 省中的第 1 位山东省低 1 466.55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第 1 位山东低 4 015.57 元。由此可见,河南居民收入水平在邻近省份中,还不能名居前列,仅处于中下的位置。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从城乡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2000 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为 2 780.44 元,20

6、10 年,差距达到 10 406 元,比 2000 年增大了 7 625.56 元。20002010 年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年扩大。2010 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 2.88:1,而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收入之比为 1.51 左右,超过 21 的极少,这说明河南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了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趋势的扩大还只限于城乡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并不完全反映城乡居民全部收入的真实差距。事实上,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总收入中比重越来越大的住房补贴、福利、红利、兼职收入,以及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城市交通等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等隐

7、性收入的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更大。 (五)行业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从各种分组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不同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别较大。目前,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制造业及农业部门等行业的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如采矿业、金融业、航空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等。2010 年,最高收入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证券业 108 390 元、航空运输业 63 989 元、银行业 50 426 元,最低三个行业分别为农业 15 674 元、渔业 15 918 元、畜牧业 16 725 元,最高收入为最低收入的 6.9 倍。

8、(六)居民收入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虽然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但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步提升,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步提升,2010 年同 2000 年相比,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 15.2%,占纯收入的比重由 23.85%上升到 35.2%;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002010 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年均增长 8.5%,占纯收入的比重由 71.87%下降到 58.66%。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加,20002010 年,

9、转移性收入年均增长 25.4%,占纯收入的比重由 1.47%上升到 5.07%。但是,财产性收入比重变化不大,占收入比例最低,多年来一直处在 2%以下,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前,河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中主要是利息和红利,其中,利息收入约占 80%左右,红利收入仅占 17%左右,这表明居民还难以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成果。 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2010 年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二者占到总收入比重的 90%左右。其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为 63.0%,比例比较稳定;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为27%,比重略有上升;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

10、较小,比重变化不大。相比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城镇居民收入构成相对比较稳定。 因此,河南省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收入,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都最低。 二、居民收入分配水平偏低及差距过大的原因 (一)企业利润挤占工资 河南省居民劳动报酬占 GDP 比重近十余年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已由 2000 年的 49.45%下降至 2007 年的 41.08%。作为政府收入的生产税净额比重较为平稳,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由 2000 年的 11.53%上升至2007 年的 13.5%;作为企业收入的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比重怎有较大提升,由 2000 年的 39%上升至 45.42%。从劳动者、政府、企业收入比重对比

11、变化情况来看, “利润侵蚀工资”已成为河南省劳动报酬收入比重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润侵蚀工资”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为获得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压低、克扣甚至拖欠劳动者工资、逃避缴纳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障费用,通过牺牲劳动者合法收益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当企业内部工资议价机制普遍缺失,企业所有者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被动屈从的弱势地位,从而使得利润侵蚀工资行为得以顺利实施。 (二)地方政府以 GDP 为导向,劳动力需求下降 在 GDP 导向的激烈竞争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为“增长而展开竞争”的行为同样会反映在产业选择上,而产业选择又会进一步影响不同群体的收入分配格局。这是因为不同的产业对投资

12、的要求不一样,一些产业所要求的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而一些则规模适中、周期也较短。同时,不同的产业所能带来的经济增长率、税收和就业等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在我国现有的发展阶段,那些投入较多、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产业链条较长的产业所能带动的经济增长率越高,创造的税收越多;而那些投资小、规模不大、技术较低、产业链条不长的产业所引起的增长效应也较弱。因而,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往往对企业有“做大做强”的偏好,在产业上有“高、精、尖”情结,偏向于那些大型项目、大型投资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抑制中小企业发展,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导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过度发展,增加对资本和技术的需求,进而使资本和技术

13、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强,资本和技术的价格上升,引起资本性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同时,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劳动力价格增长缓慢,带来劳动分配份额的持续下降。 (三)城乡二元分割政策 为了促进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实行了城乡二元分割的政策,通过城乡分割,把大量农民限制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导致农村边际劳动生产率降低。而农村与城市边际生产力的差异为城市的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使得进入城市的居民在工资中的讨价还价能力长期没有提高。这种现象在地方政府竞争下不仅没有得以消减,反而愈演愈烈。 (四)财政支出不甚合理 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固然有户籍制度分割等宏观政策原因和

14、劳动力素质差异等个人原因,但是地方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用于居民收入方面的比重较低。目前河南省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的比例不到 10%,而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美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30%,德国则达到 50% 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异。二是在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上,城市大于农村。作为财政资金重点投入的城市拥有绝大多数的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农村学生难以接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还有,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但有些地方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真正起步。 (五)劳动力市场组织行为的缺乏 政府行政系统与工会组织未完全

15、分离,工会组织在市场经济下为居民维权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有效集体谈判制度缺乏。在缺乏有组织集体谈判制度的情况下,居民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以中小企业为就业主渠道的大背景下,区域性、行业性集体谈判制度的发育严重滞后,使资本收益压缩劳动报酬。有效集体谈判制度的缺乏使一些劳动纠纷极易引起群体性事端,政府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往往为了平息事端而采取行政处理的手段,不断沿用行政处理的结果是无法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协商机制的形成的。 三、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水平的对策 提高居民报酬比重、缩小收入差距不仅是河南省产业结构提升、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最广泛地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应从破除不合理垄断、构建集体谈判制度

16、、健全劳动保障立法、地方政府在价值取向和政绩考核上更加注重收入公平、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收入保障机制建设、优化地方财政支出、创造就业岗位等方面着力深入推进居民收入分配水平的提高。 (一)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资源和制度垄断所得的暴利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改革没有到位。必须破除不合理行政垄断,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化促进机会均等的市场化改革。不断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不合理的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进一步完善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加强对高收入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 (二)构建集体谈判制度 居民工资长期、合理地上涨需要制度性保障。集体协调

17、或谈判制度是调节企业分配的主要手段,在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利益矛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着力加强集体谈判机制组织体系的建设,坚持劳动力供求双方主体独立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定位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职能,围绕各自组织的职能定位深化改革,促成工会组织和雇主组织职能转变,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谈判。(三)健全劳动保障立法 完善劳动标准体系,改善劳动条件。考虑分类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尤其是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出台相关劳动保障法律,保障集体谈判等制度的顺利实施,并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限制部分工会活动等,对集体谈判进行补充或适当干预。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定期开展劳

18、动合同制度执法检查,重点督促非公有制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监察,依法规范劳动关系,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的机构和程序。 (四)地方政府在价值取向和政绩考核上更加注重收入公平 在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的同时,在客观上也需要着力调整执政理念。在价值取向上,各个地方政府应从靠效率优先做大生产总量、创造雄厚财力基础作为价值首选,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促进收入合理分配作为价值首选上来。在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体现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同时,应力争做到使人们的收入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应摈弃 GDP 等硬性指标,应转向包括收入公平在内的注

19、重考核经济发展方式和体现发展质量方面的指标。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防止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各地要加大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推进力度。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要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保障能力为重点,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并加大对用人单位拒不参加社会保险和拒缴保险费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各地应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稳妥地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基本保障,多种层次,广泛覆盖”的医疗保险体系。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各地要理顺劳动保障部门、农村工作部门、民政部门和卫生教育部门的关系,形成分工合理、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同时,各

20、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将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各项社会资金的落实,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社会救助提供捐赠、资助,并全部用于社会救助项目。 综上所述,政府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经济主体,地方政府活动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及缩小收入差距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要规范,而不是去除政府作用。河南省及我国未来的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经济能够健康稳步发展,关键取决于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能否的规范。参考文献: 1 宋桂芳.提高劳动者收入是保增长的根本J.就业与保障,2010, (2). 2 于泊.提高劳动者收入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J.理论观察,2008, (3). 3 韩保江.合理稳步提高劳动者报酬J.瞭望,2010, (39). 4 刘慧.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的财税政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0, (42). 责任编辑 王 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