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利用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干预经济及建设“两型产业” 、 “两型社会”的措施刍议摘 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资源紧张、传统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两型产业对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也已向我们表明,两型产业是一个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具有无穷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带动效应。因此,对两型社会、两型产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两型社会;两型产业;政府替代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0-03 国家与市场同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只是市
2、场是基础型机制,国家是辅助型机制,国家与市场两大机制并不对现代市场经济关系进行平面式与板块式的分解性调节,而是一种交互式与立体式的调节。经济学上已经被反复证明过的市场缺陷需要国家予以辅助性克服,但国家参与市场经济的目的,并非为了替代市场,而是为了恢复充分的市场条件与竞争条件,保护市场机制继续发挥作用,并弥补公共空间中的产品缺失。 一、实施在市场作用基础之上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中国目前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发育阶段,不健全的法制与不成熟的市场并存,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有效配置到最佳的状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政府既有必要根据行业发展情形制定竞争规则,又要施以强有力的手段来监督这些规则的贯彻
3、落实。但是,政府介入并不是要由政府完全替代市场,代替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政府的管理职能主要应体现在建设“两型产业” 、 “两型社会”政策的制订上,而不是日常事物的管理上。现阶段,由于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大量介入,各地政府往往只考虑本行政辖区内的经济利益,而较少顾及其他地区及全国的整体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的以行政区域进行经济管理,过于强烈的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是矛盾的,必然造成产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随着市场的发育成熟,微观行为应让市场供求双方自主抉择、自行调节,政府不适宜过多当“保姆” 。在此情况下,更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实施在市场作用基础之上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加强宏
4、观管理与调控,包括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维护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在方法上,行政管理需要以经济办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两型产业”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两型产业”的认识,将其作为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全局的大事来抓,像培育支柱产业一样培育“两型产业” ,做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作为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党政主要领导要重视“两型
5、产业”的发展,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发展“两型产业” ,要从长远、全局来考虑,算大帐,只要能加快发展的,该扶持的就要扶持,只要有利于发展,该举办的一些重大节庆、会展等“两型产业”活动还要坚持下去,但要注意提高质量,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确保“两型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理顺“两型产业”资源管理体制,实现管理职能和区域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全国范围来看,一处较好的具有开发价值的“两型产业”资源往往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和主管部门。换句话说, “两型产业”资源是被分割的资源。当资源需要转化为“两型产业”资源即被用于开发建设的时候,这种分割便会造成思想不统一
6、、管理不统一、体制不统一。由于“两型产业”资源的综合性很强,资源管理也具有综合管理的性质,因此需要探索体制创新,实现管理职能和区域“两型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一方面需要各个综合管理部门的支持配合,更重要的是需要相应的综合管理手段,尤其是在市场整顿、交通治安和保护建设方面,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高层次的、高效率的管理机构,解决跨行业、跨职能的管理问题,进而一步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效果,有效解决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上力不从心的局面;另一方面,对于“两型产业”资源的管理,可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规范优势和经验,整合一定区域内的“两型产业”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7、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为“两型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适应“入世”要求,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有关部门都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全局观念,积极主动地支持“两型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下大力气做好城市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加大“两型产业”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更是关系“两型产业”兴衰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职能分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和完
8、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做好这项工作,没有过硬措施不行。政府对“两型产业”发展实行“承诺制” ,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今后,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地方主要领导要承担责任;哪个企业出了问题,企业领导要负全责。不这样搞,建设“两型产业”就会流于形式。有关部门要在贯彻国家和省内法规政策的同时,认真抓好配套法规的制定,抓好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健全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和投诉机制,有效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价格管理,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和超标准收费,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兜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经营和服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治理整顿中要端正态度,坚决纠正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9、,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信誉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树立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 三、积极引进市场运作机制,实现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 目前,迫切需要我们在市场定位、推动经营机制改革、市场开拓和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对“两型产业”寻求新的突破。目前,首要任务是在理顺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适应市场的新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经营模式,真正实现“两型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充分调动经营者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建设、保护和经营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四、政府借助于宏观经济管理功能对产业结构实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把“两型产业”定位于支柱产业加以发展 1.实现“两型产业”业态多样化。传统的产
10、业结构的格局被完全打破,出现了一定量的新兴行业,在传统的产业、行业内部衍生了许多新业态,这些新兴业态已成为当今“两型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2.“两型产业”企业经营规模化。综观世界“两型产业”强国,一批实力雄厚、规模庞大、模式领先、管理先进的集团企业正引领着“两型产业”与行业的发展。全球最大的旅游企业美国运通公司,建有遍布全球 130 多个国家的 1 700 多家营业网点,年营业收入 360 亿美元,资产总额 2 000 亿美元。德国途易集团(TUI)拥有 3 500 家分销旅行社,超过 120 架飞机,279 家酒店(分布 28 个国家) ,年接待人数超过 2 200万,营业额超过 200
11、亿欧元。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是支撑起“两型产业”强国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区际竞争和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 “两型产业”行业内部集团化、网络化、连锁化已逐渐成为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 3.产业发展链条化。 “两型产业”必将是是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综合性产业,必将形成“两型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互融,横向一体化与垂直一体化日益明显。一方面,实现市场网络化;另一方面,整个产业正沿着产业链向上、向下无限延伸,形成“混业经营”和“一体化”经营格局。 4.管理手段信息化。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已成大势,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已开始引领“两型产业”的未来。我国“两型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12、落后于国际水平,利用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提升已经刻不容缓。 五、政府借助于宏观经济管理功能对环境实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打造“两型产业”环境的高地和投资的洼地 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两型产业”聚集的洼地。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确定之后,措施是关键。合理建设,优化环境,吸引“两型产业”企业和人才聚集,打造产业集群。 1.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相结合。 “两型产业”的特点和当前宏观政策,决定了在发展上我们一方面要着力于改造现有资产,盘活“两型产业”圈的国有资产和土地,进行腾退改造;另一方面与沿线大学、科研院所积极协商,优化其房产和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得到其积极支持。建设“两型产业”园,打造国家级的“两型产业”
13、基地。在此基础上,也适当发展增量,支持知名开发企业建设“两型产业”园,鼓励城中改造的产业用地向“两型产业”发展,打造若干“两型产业”集中地。具体要“三谋”:一是要“谋大” ,使我们通过改革和建设提升城市群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凝聚各方力量,汇集新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发挥核心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和带动全省加速发展。二是要“谋深” ,使我省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拓展“两型产业”发展的空间。三是要“谋远” ,使我们深刻把握发展规律,以城市群为依托,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城市化,增强湖南的长远竞争力。 2.发挥文化优势与发挥科技、区位优势相结合。
14、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应该充分体现湖南文化特色。湖湘文化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艺术传统,蕴藏着丰厚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近 10 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把“两型产业”的发展提到了繁荣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来认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 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相继构建了广电、出版、报业、娱乐四大核心优势文化产业,夺得了中国文化发展的20 多个“第一” 。实验区改革建设要充分体现湖湘文化特色,塑造、培育长株潭城市群文化元素、文化品牌和文化精神,因此,实验区“两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并在全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在重点推动“
15、两型产业”圈建设的同时,积极扶持周边区域发展与科技、文化相关的优势产业。在沿湖、沿江、依山区域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等等,让“两型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服务业互相融合、促进,共同提高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应建设成为我国南方现代化、高效益、综合实力雄厚的滨水型城市群,形成经济繁荣、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大型城市化区域。而“两型产业”将为实验区的发展增光添彩。 3.制定优惠政策与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一方面,制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人才留驻。目前已经起草了相关方案,内容包括:第一,降低创业门槛方面的政策:拓宽准入领域,确立“非
16、禁即许”的原则,放宽注册资本限制、经营场所规定、证照办理限制,降低注册成本。第二,培育创业主体方面的政策:支持学校、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大中专学生开拓创业,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创业,提供创业辅导、资金支持、法律援助、低租金办公场所。第三,税费优惠方面的政策:扩大“两免三减半”等政策享受范围,减免工商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规费,给予税收大户一定奖励。第四,财政金融支持方面的政策:设立“两型产业”发展基金,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创业,奖励争创名牌,等等。这些措施正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在与相应创业扶持政策对接之后,将全面实施。 另一方面,立足于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全体从业人
17、员建设孵化器、网站、信息共享平台、技术支持平台。举例来说,要使一个具备创意能力的人才从接受培训、租赁办公用房、注册企业、获取业务信息到取得软件、商业洽谈、展览展销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齐全的、迅速的、免费或最低廉的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成本和运行成本,在“两型产业”的海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们提出和强调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目的在于明确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两型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与“两型产业”人才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以人为本”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
18、的本质内涵,也是长株潭试验区“两型产业” 、 “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 理查德 E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施密特.娱乐至上:体验经济时代的商业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菅谷实.美国传媒产业政策电信和广播的融合M.北京:中央经济社,1997. 5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 沃尔夫.娱乐经济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7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5 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19、5. 8 黄健.新媒体传播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7, (11):102-105. 9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6 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 胡惠林,李康化.文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11 赵子忠.内容产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1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13 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4 胡正荣.媒介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5 夏大慰.产业组织:竞争与规制M.上海:上海
20、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6 邬义钧,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7 杨建文,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18 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9 张伟.传媒盈利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报业,2008, (3). 20 周蔚华.当前我国出版业态十大失衡现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6-11-24(5). 21 周蔚华.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看出版改革的症结所在J.中国出版,2005, (4):15-20. 22 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4)R.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22. 23 李一鸣,刘军.产业发展中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 24 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1-217. 25 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