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莱易斯生态危机论的意义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和彰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本文选取加拿大学者莱易斯的自然的控制一书作为其研究基础,以其生态危机论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控制自然”这一新型的意识形态为切入口,从意识形态这一视野出发,既彰显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又继承和挖掘他的生态危机理论,分析其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B028 文献标识码: A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p1
2、20,莱易斯的生态危机论正是如此。莱易斯的生态危机论是基于对人类现代工业文明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和付出的沉重代价,对物质极大丰富与生态极度恶化以及人类生存困境反思的结果。莱易斯在自然的控制序言中批评了当代社会在理解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官方机构把解决环境问题仅仅看作一个经济代价核算问题, “按照这种思路,结果是完全把自然的一切置于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的纯粹对象的地位。 ”P3 另一种倾向是认为科学和技术是可诅咒的偶像,对这些假神的顶礼膜拜是灾害的根源。莱易斯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把征兆当作根源。因此,莱易斯认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实力,也不在于科技实力,而在于变革“控制自然”
3、的意识形态。这一理论对于,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我们反思全球化视野下人类的生存困境以及认识和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莱易斯生态危机论的理论意义 1.莱易斯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 莱易斯在自然的控制一书中,明确谈到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并且承认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与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分不开的等主张,他还指出:“这种研究给马克思的理论以巨大的力量和内聚力,因为它能够使人与自然的不同形式的关系与一种社会变化的理论结合起来。 ”p
4、76 只是自马克思研究之后,现实社会的科学技术和阶级力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才使得他的理论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和补充。显然,莱易斯强调用生态学观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和补充,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生态学视野。 2.莱易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目的是揭开被意识形态所遮蔽的社会现实,唤醒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激发人们的革命斗志,从而实现社会的变革,实践性和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基本特征。莱易斯从理论和实践统一的现代视野出发(虽然他没有对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提出具体的途径) ,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控制自然”已经演变为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它遮
5、蔽了在现实社会中“控制自然”的实质是“控制人” ,是统治阶级通过刺激人们的物质需求来迷惑人们,使其相信“控制自然”是全人类的历史任务,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但实际上它已经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存的意识形态,作为这样的一种意识形态应该终结了,应该对其进行变革,形成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控制自然”是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把人的非理性置于理性的控制之下,并且把这种意识形态变革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结合在一起。可见,莱易斯提出的“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莱易斯生态危机论的实践意义 1.重释“控制自然” ,是解决目前人类生存困境的必然选择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以
6、及与之相伴的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起来,空气、水源、土壤污染严重,森林惨遭毁灭,沙漠化程度加剧,物种不断减少,臭氧层变薄,SARS 病毒、HINI 病毒等问题显现。这既是大自然自身的危机,更是人类自身的危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不得不去进一步反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类社会要想不断进步与发展,必须首先保护好保证人类社会能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在当前工业文明的大力发展下,仅仅靠自然界自身的自我调节已经无法解决目前的问题,必须从转变我们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说,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解决目前人类生存困境的必然选择。
7、 2.论述科技的价值,有利于树立正确地科学技术价值观 莱易斯认为在“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支配下,科学技术沦为了一种控制工具。由于人们只把外部自然看成满足人类需求的客观对象,同时又把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看成人类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从而科学技术只是增强人们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错误的科技观,这样做只会把科学和技术束缚在日益增长的控制和日益增长的冲突的致命的矛盾中,并不会带来人类的幸福,只有转变这种科技观,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才能更加有保证,即不再把它看成一种工具,而是看成在人的理性控制下提高人的生活的能力,防止人类对科学技术滥用,加强对科学技术本身使用的控制。另外,莱易斯还提醒我们不要
8、盲目的崇拜科学技术的力量,认为我们面临的一切问题都能通过科学技术来解决;也不要把科学和技术看作是可诅咒的偶像,看作是一切灾难的根源,科学技术只是问题的征兆而已。 3.揭示“控制自然”的实质,对于实现“中国梦” ,建设美丽中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2 年 11 月 8 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2 年 11月 29 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
9、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此“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其核心内容归结起来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试想如果充斥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还会是一个人民幸福的社会吗?还会是一个美丽中国吗?这无疑都彰显着党和政府对生态问题的重视。 根据莱易斯的观点,控制自然的实质是控制人,自然并不能被控制,只有人才是被控制的对象,人们企图控制外部自然,是与激烈的生存斗争分不开的,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人们的利害关系的对立和冲突。因此,要解决生态问题,必须从解决社会问题着手,正如国内学者雷毅所指出的, “人对自然的公正总是与人对人
10、的公正相联系的。我们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人际公正和社会公正的社会能够达到对自然的公正。 ”p24-27 这启示我们生态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的解决要依靠社会问题的解决,反之,社会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生态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变革“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把自然纳入人类社会历史领域来思考, “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的一致性” ;“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 ”p9 做到对自然的公正,我们必须全力解决人民迫切的生存问题,做到对人的公正,从而保证不会有人为了生存去掠夺自然,实现“对人的公正”与“对自然的公正”的完美统一。 三、结束语 莱易斯的生态危机
11、论虽然还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但我们应当承认,莱易斯的理论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其政治倾向是社会主义的。莱易斯立足当代环境和生态危机的现实,从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面揭示生态问题的深刻理论涵义,从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及解决途径,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莱易斯揭示控制自然观念的内在矛盾,指出它与人对人的控制密不可分,把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内在的联系起来研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关系总和中研究人和自然关系的传统;莱易斯正确地指出对控制自然的重新解释应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控制,是负责任的使用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而这要与社会制度的改造联系在一起,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这都一再向我们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开放性、革命性、实践性、批判性等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蕴藏着解决当今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种重大问题的基本指导原则。这也进一步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么复杂的局面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决不能丢。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威廉莱易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龄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雷毅.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J.道德与文明,2000,(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