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7.21灾后重建白石山镇集中安置片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860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涞源县7.21灾后重建白石山镇集中安置片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涞源县7.21灾后重建白石山镇集中安置片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涞源县7.21灾后重建白石山镇集中安置片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涞源县7.21灾后重建白石山镇集中安置片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涞源县7.21灾后重建白石山镇集中安置片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涞源县 7.21 灾后重建白石山镇集中安置片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摘要: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结论,为建设工程防灾减灾、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建设项目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地质环境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1.1 工程和规划概况 涞源县 7.21 灾后重建白石山镇集中安置片区原规划位于涞源县白石口村南,白石山旅游公路两侧,距国家地质公园白石山东门约 1.5km 。 项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为一层或二层的独立式院落,结构类型均采用砌体结构、基础类型为条形基础。 1.2 工作方法 (1)收集建设场

2、地所在区域的相关工程勘察报告等地质资料,了解场地及周边相关地区的构造、环境、气象、水文、区域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状况等。 (2)手持 GPS,定位 47 点,环境调查点 36 个,且标志点相机留影,同时根据委托单位所提供的勘测定界图,大致确定建设场地边界及位置。(3)利用追索法的方法,对建设场地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进行线路调查约 20km,面积调查约 1.8km2。主要调查此区域内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和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了解建设场地及其周边相关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交通、植被等,确定评估区的范围。 (4)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类型、选取评价要素、对地质灾害

3、危险性和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论证,并提出防治措施,最终完成本报告的编写。 1.3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该建设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DZ/T02452004),确定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级。 2.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北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四季分明,冬具有春旱多风,夏季多雨,秋爽冬寒的特点。年平均气温 9.8;降雨受太行山地形抬升气流影响,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冬春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瞬时最大风速 24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2696.1h,无霜期由北部的 120 天至南部

4、的 180 天;最大冻土深度 1.3m,冰冻期为当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 区域内主要河流有拒马河,属于大清河水系。拒马河发源于县城南旗山脚下,以地下水溢出成泉群形式变为地表水。经南屯、杨家庄、王安镇、塔崖驿等乡镇,于桑园村东北流入易县县境。涞源境内干流长45.65km,流域面积 1656km2。该河为常年基流河,河道为砂卵石河床,槽形比较稳定,河槽宽 100-200m。坡降为 1/100-1/170。因季节性强,流量变幅较大。 拟建场地位于拒马河支流东约 2km,该支流河面宽约 11.5m,常年有水。经现场调查询问,历史最大洪水位未到达评估区,对评估区影响较小。 2.2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

5、涞源盆地及白石山北麓山谷,地貌类型为坡洪积(锥群)倾斜小区。场地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旱地为主,地形总体较简单,场地高程 876-947m,相对高差 71m,场地内东部发育有两条冲沟。2.3 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 万菜村岗幅) ,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世地层和第四系更新世黄土层,下伏基岩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 2.4 工程地质条件 本场地尚未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根据野外调查及区域资料,建设场地地层主要为冲洪积、坡积成因的粉土、粉质粘土、砂砾石层等,地层由上而下为:耕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砂砾石、卵石。 2.5 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依据基岩裂隙成因及其

6、发育程度和埋藏条件及含水介质的不同划分为基岩(岩溶)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 区域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依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保定市涞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评估区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 (图 7) ,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局部有潜在的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灾害,一般规模小,稳定性较差,危害较小。 不稳定斜坡发展变形主要受降水控制,明显变形主要发生在 6-9 月份雨季,且与降雨时间、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密切相关。 区域上泥石流多为暴雨沟谷型稀性泥石流。规模较小,一般小于2104m3/km2,泥石流

7、特征不典型。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地处涞源盆地及白石山北麓山谷,海拔高度 876947m,场地相对高差 71m。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建设场地未受 7.21 灾害的影响,评估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内在因素制约,评估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 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建设场地地处涞源盆地及白石山北麓山谷,主要建筑物为一层或二层的独立式院落住宅,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建设场地内发育有两条沟谷,工程建设中将会按照设计进行挖方回填及场地整理工程,如若大规模挖方可能会引

8、发边坡失稳造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害对象为施工工人,若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施工,可降低引发危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 建设项目建成后用水主要为日常生活用水,用水量小,来自于白石山山泉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小。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综合确定,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边坡失稳造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若施工采取适当措施,危害发生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4.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依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保定市涞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评估区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 4.2.1、崩塌滑坡 建设场地内东部发育有两条沟谷,在

9、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场地整平、基坑开挖等工程,可能涉及切坡、填方工程,形成人工边坡,坡体土质中密、土层分布不均,在强降水或其他动力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边坡经过加固处理后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4.2.2、泥石流 G1:位于场地东南侧,沟口中心 3 度带坐标为:38559671、4350029。 主沟长 1.7km,汇水面积 0.6400km2,走向约 320,呈 U 型,沟底宽约 50-200m,沟床坡降 117.65,平均纵坡约 6.8(照片 5、6) 。 植被覆盖率约 20%。沟内无水流,沟内有梯田,根据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表 4-1) ,该沟为

10、轻度易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规模大小是由前期降雨量所决定。在暴雨期有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但可能性小。泥石流主要威胁该新民居项目,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结果: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2.3、岩溶塌陷 评估区内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岩性主要为冲洪积、坡积成因的黄土状粉土,厚度约 120m,下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为典型二元结构地层。场地地下水水位约 10m,局部断层破碎带岩溶较发育,存在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但该区第四系厚度大于 100m,属于岩溶塌陷较不易发区。因此产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结果:地质灾害危险

11、性小。 5 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 5.1、加强上部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设计良好的防渗、排水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2、对于场地内的沟谷,要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平整和回填对切坡形成的人工边坡要进行必要的防护加固处理。建筑物距边坡应留有一定安全距离,确保地基基础的稳定。 5.3、针对泥石流灾害:在各潜在泥石流沟流通区修建拦石坝等。在沟口外修建排导墙及导流槽等。在泥石流形成区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减缓降雨冲刷,增加坡体稳定性,抑制冲沟形成。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1989) 2、 河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2004) 作者简介:孟瑞娜 ,女, 1978 年 7 月出生,籍贯河北曲阳县,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师。 任国德 ,男, 1958 年 6 月出生,籍贯河北涞源县,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专科,工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