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康村乡居规划特色的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0280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康村乡居规划特色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康村乡居规划特色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康村乡居规划特色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康村乡居规划特色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康村乡居规划特色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州康村乡居规划特色的研究摘要:从“美丽乡村”的概念到“美好城乡建设”的实践行动,康居乡村的内涵与外延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本文将通过提炼苏州乡村特色,使康居乡村的建设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更加凸显城乡空间特色的差异化,让城市更像城市,让乡村更像乡村。以期对全国的“康居乡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字:康居乡村 苏州 特色规划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 1 研究背景 在中国城乡长期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不协调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传统文化的丢失等等。近年来提出加快推进城乡

2、一体化的进程,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在江苏省乡村整治的主要内容中“六整治” 、 “六提升”之中首次明确了康居乡村以“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为目标,组织开展省级康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引导各地加快推进康居乡村建设。 1.2 研究方法和目的 在上述背景下,该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的“康居乡村”规划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田野调查法、历史性与共时性研究方法来探讨从苏州乡村演化的历史路劲出发,归纳总结苏州康居乡村建设的特点;最终达到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传承农村社会文明、焕发农村社会活力的目的。 2.1 康村乡居的概念 从字面意

3、思理解:康即安乐,安定 ,民康乐。礼记乐记 ,居即居住,顾名思义康居乡村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幸福安定适宜居住的乡村,即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绿化美化,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管理水平高的宜居乡村。 2.2 苏州乡村历史演化的特征 时代 农耕时代 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 城乡统筹 特征 生产力低下 村落聚集 分散布局 优势地区集中 集聚发展 3 苏州乡村要素提炼 苏州传统乡村村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以及人文要素。自然要素主要有河流、湖泊、山体、田地、植被等,是村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人工要素主要有街巷、建筑、桥、广场等。人文要素则是指乡村的历史及风俗等。 3.1 自然要素 3

4、.1.1 水 苏州地处太湖流域,整个地域内河湖水网密布,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这是苏州乡村形象的景观基底。苏州乡村或靠山或临水或得二者之厚, “天人合一”的理念尽显其中。在此之中尤以水对苏州乡村的影响最为深远。水不仅成就了“鱼米之乡” ,还影响着苏州人居住、出行、衣着等生活的基本层面。民居一般沿水而建,沿长河发展,形成各式各样的前街后河的民居形式,乡村就是零星散落在稠密的河网水系节点上的居住聚落,同时乡村与河网的依存关系也决定了乡村发展形 态取决于河流走向的形制特征或“村包水”或“水围村” 。 3.1.2 山体 苏州乡村大都在山脚或者树林的边缘坐落,与风水学说相通,在中心考虑的士、风向、 太

5、阳等方位的基础上进行选址。这就是作为同时具备给予平静感的“眺望”与“围合”机能 的场所,塑造了理想的居住空间。如今保存较好的苏州山村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是背山(面水)型;另一是山环内聚型的,再有是长条带状的。 3.2 人工要素 乡村肌理要素 a.线性肌理 苏州传统村落的村巷和院落,不仅是村落的交通组织载体和景观组织的重要依托,也是村民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乡村内部形态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巷主要肌理为线形肌理和围合肌理,而院落的肌理为开放型。线性肌理村巷按其线形可以划分为直线形、折线形和曲线形,传统村落中村巷以折线型最为普通,村巷经过一次或多次折线,有利于村巷景观和空间导向,减少了过长村道的单调性

6、,有很强的空间趣味性。b.围合肌理 围合肌理村巷按其所在的位置和建筑的围合程度可以分为临河村道和围合村道两种。水乡城镇的巷道空间功能是复合的,巷道两旁的民居和店铺,空间使用功能并不明确,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街道与民居空间几乎是渗透的 。街道通过这种模糊空间建立起来的不仅是邻里关系,还通过商店、茶馆、河埠联结起一个社会网络,形成了居住、生产、购物、休憩等复合功能的有机系列。 3.3 人文要素 3.3.1 风水理念“风水”是中国古代一种有关建筑环境、村寨乃至城镇选址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它是一门“环境选择”的学问,本质上就是一种择吉处而居的活动。风水术指导下的村落布局是地理环境选择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

7、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体现。基于风水观念的影响,乡村立足于太湖平原的山水形势,村落的选址布局大多“枕山、环水、面屏”, 形成临山偎水、山环水抱或枕山环水的格局。如苏州东西山的乡村大多依山就势占尽“风水”之精华。除此之外,乡村内部建筑朝向、形制格局大都遵从古代“堪舆”相宅的理论. 3.3.2 水文化 苏州的水既是自然形态的存在形式,同时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也形成了与水有关的品格。可以说,苏州水乡特色是基于水文化的有形与无形、形式与内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精神与物质的辨证统一。水文化是苏州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并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水而生的价值观念更多体现在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上

8、。如渔稻文化下的饮食习俗、乡村民居建筑的外表装饰、人生礼仪、文体娱乐、岁时节令、民间信仰等,或多或少有着与水相关的情结和内容。水之宁静、膨湃、蜿转、变通的特性也赋予了苏州人以艺术创作的灵感,反映在乡村古代社会灿烂的诗、画情趣和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上。 3.3.3 民俗文化 苏州乡村民风纯朴,现存的民风民俗可细分为生产习俗、信仰习俗、生活习俗、文化习俗等层面。生产习俗是古人在陆地稻作或太湖打渔形成的习惯。根植于发达的稻作农耕基础上的耕作习俗、饮食习俗、节令民俗与诞生于打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渔帮、渔号、渔规、渔讳等都堪称特色。二者共同形成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习惯,成为博大精深的吴文化产生的基础。缘于水

9、乡泽国的环境,夹杂迷信的诸多信仰也构成了当地错综复杂的信仰体系。农村的生活习俗更是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如以水乡渔民的包裤、头巾,鱼的食法与忌讳,以船为住、行工具的禁忌与习俗等等。此外,长期劳作还形成了渔歌、庙会等文化习俗。 3.3.4 茶文化 吴地(以苏州为中心)茶文化渊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唐代陆羽著茶经曾在吴中居住生活二十年,现苏州虎丘存有陆羽井。吴地现存茶书今凡 28 种, 已近现存主要茶书 58 种之半。吴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图 275) 。吴茶三绝之一的碧螺春又名“水月茶” ,清末震钧茶说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次则龙井,岕茶稍粗” 。吴地

10、不仅拥有名茶,并深谙茶道,吴地的茶俗、茶艺、茶道堪称一枝独秀,成为吴文化重要组成。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也均出自吴地茶文化的传播并受之影响。 4 结论和讨论 4.1 对乡村特色的认识和研究,整体性是前提和基础,这种整体性体现在乡村对象本身,也体现在其演化过程上。通过对苏州乡村要素的提炼使规划者更了解其地域特质,为以后的规划设计康村乡居时提供有益的借鉴。通过”康居乡村“建设发展,使更多的人关注到乡村景观,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维护,传承乡村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田建文等.村庄改造、整治与保护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1 2刘梦琴.村庄终结 城中村及其改造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5 3建设部城中村研究课题组编.城中村规划建设问题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阎立主编.中国苏州发展报告(2005)M.古吴轩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