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出版业改革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出路.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212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出版业改革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出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我国出版业改革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出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我国出版业改革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出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我国出版业改革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出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我国出版业改革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出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我国出版业改革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出路摘 要 毋庸置疑,在过去的十年,我国的出版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其背后潜藏的深刻危机也不容忽视,化解危机的根本出路无疑是继续推进更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其实只是市场化改革的破题,政府管理职能的彻底转变才应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前应以出版企业的股权多元化作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逐步落实市场开放的规制政策,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出版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配置优化来增强我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出版产业 政府管制 公平竞争 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2-00

2、21-04 在我国,出版业因其突出的意识形态属性一直面临诸多的改革障碍,市场化改革的呼声虽然很高,但真正实质性的改革举措却甚寥寥。过去十年的改革虽然看上去成果显著,但制约出版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并未根本消除,出版业表面繁荣的背后其实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图书生产与消费之间相当严重的脱节现象。一方面,出版机构快速扩张,图书生产数量急剧攀升,并稳居年图书出版品种数量世界第一;另一方面,读者对图书市场的负面评价居高不下,阅读需求长期不见起色,从而造成图书销售滞胀,库存激增。 面对如此尴尬的现实,我们不免会有这样的疑问:出版体制改革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果说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激发文化创造力和生产

3、力,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那么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我们真的通过体制改革实现这一目标了吗?我想很多人都难以给出斩钉截铁的肯定回答。笔者认为,出版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推进更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来解决,只有真正解除了桎梏创造力和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出版业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大繁荣。 1 出版体制改革当前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持续推进出版业市场化改革的动力明显不足,真正触及政府部门权利和利益的深层次改革面临较大阻力 毋庸置疑,自 2003 年起的十年间,政府主管部门在推动出版社转企改制方面的力度是空前的,但在完成转企改制之后,对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却表现出明显的“叶公好龙”心态,

4、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在持续推进改革的问题上明显动力不足,尤其是在触及部门权利和利益的时候越来越表现出裹足不前、畏惧改革的心态。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民营出版机构的平等出版权利和市场公平竞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出版管理制度改革迟迟不见根本性的举动。 长期以来,我国的出版业一直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国有出版社与民营出版机构并不具有平等的市场地位。无论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管理观念上,都普遍存在着对民营出版机构的身份歧视。由此,民营出版机构不得不通过购买国有出版社的书号或以“合作出版”的名义进入出版、印制、发行等各个环节。经过十几年的“野蛮生长” ,涌现出一大批颇具实力的民营出版机构,在品种

5、和销售码洋上甚至达到正规大中型出版社的出版规模。然而,面对民营出版机构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政府主管部门并不是通过深化制度改革赋予规范的民营出版机构以平等的出版权利,从而进一步有效释放民营出版机构的活力;相反却是持续推行“国进民退”政策,大力支持国有出版机构“收编”民营出版机构。 在新闻出版总署 2009 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大背景下,国有出版社开始通过收购或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大举收编市场发展前景好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从表面上看,民营公司由此解决了图书出版权的问题,而不用再为书号发愁,还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国有出版社则可以吸收社会智力资源从事图书策划,提高自身的出

6、版策划能力1。但是,从目前的合作实践上看,这种国有出版社与民营公司的合资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国有出版社本以为通过资本合作可以获得民营公司的排他性资源,期冀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把书稿只放在本出版社出版,但是在实践当中却很难有效控制合资公司选择出版社。更让国有出版社感到头疼的是,在当下出版管理体制下,国有出版社经常要为合资公司的“问题”图书“顶雷” ,在内容管控上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事实上,从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上讲,国有出版社与民营公司很难真正融合到一起,因此这种合作方式绝不应该成为未来改革的方向。事实上,根本的解决之道应是赋予民营出版机构本应享有的平等出版权利,让不同所有制的出版机构在市

7、场上公平竞争,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来激发整个出版业的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书号管理作为政府管制出版业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已经严重扭曲出版主体的市场行为。书号管理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理应随着出版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虽然也在不断调整书号管理方式,但迄今为止未见有真正实质性的改革。众所周知,国际通行做法只是将书号作为对出版物进行识别的标识,但在我国却异化成为一种稀缺的有价资源。这一制度安排导致出版界书号买卖盛行,一方面使得一些优秀的民营出版机构不得不为获得书号背负高昂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那些毫无市场竞争力的国有出版社完全依靠卖书号维持运作,从而严重影响出版

8、资源的有效配置。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书号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当下出版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管制制度,不规范、不合法的书号买卖行为就很难抑止,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也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2。 1.2 地方或部门行政垄断未有根本性改观,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建立和出版业的有效整合受到严重影响 其一是进入管制和退出机制缺乏。在我国,出版业被设置了严格的进入壁垒,出版社的设立要经过极为严格的行政审批,而且近十几年来,基本上没有新批的出版社成立。政府将出版机构视为关键的意识形态部门,担心开放出版机构的设立会影响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另一方面,出版社的倒闭也是极为罕见。在现行体制

9、下,一家出版社即使处于严重的经营困境之中,也不会退出这个行业3。由于政府对出版业的进入管制,再加上退出机制的缺乏,导致社会上的优质资产很难进入出版业,而劣质出版企业又无法被淘汰,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二是部门垄断。由于中央级出版机构是与相关的部、委、办等中央级行政机构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它们之间形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政府部门给所属的出版机构提供了行业垄断性出版和市场资源,使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出版社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之后,又将一部分利润以版税、稿酬、发行费等貌似合理的方式回报给相关部门,从而使得部门垄断因这样一种利益共同体关系得以长期存在。 其三是地区垄断。在我国当前的行政

10、管理体制下,部门垄断与地区垄断其实是一体两面。各地区的行政主管部门为了保护当地的出版企业,往往采取地区封锁、封闭市场等手段,排斥其他地区的出版物进入该地区的图书市场,这一问题在发行量非常大的中小学教材、教辅读物市场尤其突出4。地方政府对出版企业体现出的是一种“父爱主义”的保护,而作为企业的出版机构则为地方政府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而导致地区垄断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近年来,通过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地区和部门垄断的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地方或部门主办单位的保护依然未能有效根除,从而导致以资本为手段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国有出版机构之间的兼并重组很难实现。目前所谓的出版集团战略,多数只是同一地区或同

11、一主管部门下的出版企业的联合,而并没有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出版集团整合,大规模的资产兼并和优质资产的扩张则更是无从谈起,这对于提升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非常不利的。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整个出版业既缺乏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竞争力强、能够进行低成本扩张的大型出版集团,也缺乏富有特色、运转灵活的中小型出版机构;特别是在经营规模上,我国的国有出版集团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相比远远落后5。世界出版领域的集中化发展趋势彰显,我国的出版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必须要实现国内的产业整合,通过兼并重组来优化出版产业结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来打破现有的地区和部门垄断格局,以有效促进全国统

12、一市场的尽快形成。 1.3 国有出版集团的产权改革受到诸多掣肘,以混合所有制为表现形式的股权多元化改革进展迟缓,机制改革所创造的制度红利正在逐步丧失 毋庸置疑,国有出版社的机制改革非常重要,但在体制改革远未到位的情况下,转企改制之后的国有出版社其实很难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会严重影响到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建立。国有出版机构竞争行为的扭曲,已经在改制之后出版市场的非理性竞争中有所体现。近些年,一些改制后的国有出版社打着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旗号,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大肆扩张规模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在增加码洋和品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图书版权市场的无序竞争。由于国内的创新出版资源有限,历史积累的

13、传统出版资源被过度消耗,重复出版现象非常普遍。国内有市场潜力和有知名度的书稿,必定会遭到国内多家出版社的哄抢;而国外版权的引进价格也是畸高,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明显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由于出版业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通过增加要素投入以维系增长的粗放模式,使得整个出版业产生了大量的无效供给。从表面上看,这些乱象似乎是市场化改革惹的祸“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产能扩张来参与市场竞争似乎无可厚非但真要细究起来就会发现,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恰恰是市场的不健全。事实上,国有企业在“半拉子”市场中的非理性竞争行为,早已为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经验所证实。因此,出版业的乱象只有通过建立真正的市场体制来解决,其微观基础绝

14、不应是国有出版机构一枝独秀。但是,在问题已十分明晰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却抱残守缺,不仅拒绝民营资本参与国有出版企业的股权改制,甚至试图通过不断扩大国有出版企业的存在,来限制民营出版机构的扩张。这不仅与我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的大势相背离,而且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出版业的创新活力,使得出版产业无法充分享受到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制度红利。 2 出版业市场化改革的实质和突破口 毋庸置疑,我国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应以效率为导向,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减少行政管制力量对微观主体的过度干预而激发整个产业的创新活力。市场化改革的本质要求是,要逐步废除不同市场主体在出版资格上的身份歧视和人为

15、设定的限制,破除部门和地区垄断,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赋予不同所有制的出版机构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 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就是要使出版业实现法治化管理,行政管理目标必须基于法律法规来实现,部门规章和管理条例应服从更高层级的法律,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行政管理便利的需要。目前,过于主观随意的行政管理手段,虽然方便了政府管理者,却极大地增加了出版产业的交易成本,甚至干扰了出版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从这一点来看,法治化的最大好处就是给予企业稳定的管制预期,规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利关系,消除因人治而导致的无谓损失的增加。 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就是要让出版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读者的认可作为精品图书的衡量

16、标准,而不仅仅是为了参与政府评奖。市场看重的是能否不断地给读者提供优秀的产品,因为读者才是出版企业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者。读者会用货币来投票,让真正优秀的出版企业脱颖而出,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优胜劣汰。市场就是要满足多样化的读者需求,所谓的精英需求和大众需求并没有好坏之分,这也是市场经济有别于计划经济的根本所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只给消费者提供它认为“好”的东西;而市场经济则完全不同,生产决策是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分散进行的,因此其产品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在市场经济中,包容多样化是必须要接受的理念。 当然,在强调并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出版业在我国的特殊性,厘清出

17、版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些认识误区。 首先,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并不是要自由化,并不是不要内容管理,而是要创新政府管理手段,建立法治化的规制体系,从而给出版企业以稳定的经营预期,降低交易成本。我国出版业的市场化也并非完全的私有化,国有企业依然是重要的出版力量,但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存在,不一定非要以国有独资的面目参与市场竞争。混合所有制更有利于公平市场环境的建立,从而可以更加充分地释放出版产业的创新活力。 其次,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并非必然导致低俗化。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理解“低俗化” 。市场经济改革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已经变得越来越包容,事实上,我们既然接受了市场

18、经济,就必须要接受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能总是以精英意识来定义低俗化。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并非是去导向化,任何社会都有主流价值观导向,但导向必须建立在公信力的基础之上,缺乏公信力的导向只能是自欺欺人。因此,舆论导向的确立不能仅仅靠“管”和“堵” ,而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东西,要靠在意见市场的竞争中胜出来达到其目的。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我国出版业市场化改革的出路在于,应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来寻求突破,从而向更深层次推进我国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改革政府当前的行政审批制度,通过重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激发出版市场的无限活力。政府应从直接干预出版

19、企业,向提供公共管理服务转变,从行政性管制向法治化规制转变,通过改革市场准入制度,赋予不同所有制的出版机构以平等的出版权利,强化出版社的退出机制,实施书号登记制,让国有和民营出版机构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公平竞争来实现出版业的优胜劣汰。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培育社会组织管理出版行业的能力,尤其要大力促进行业协会独立发挥作用,建立起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利益协调、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自律性规则,使各出版企业以这些规则来约束自己的出版行为,真正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竞争行为、维护行业整体形象和整体利益方面的作用。 三是剪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条,破除地区或部门行政垄断,建立公平

20、竞争的市场环境。出版社转企改制只是打破这一利益关系的第一步,只有通过出版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版业整合的体制障碍。股权多元化改革不能仅仅是国有资本的合资,更要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以实现规范的混合所有制为改革目标。通过实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才能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权力的相互制衡和监督,促使出版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 四是建立法治化的出版规制体系,给出版企业以稳定的管制预期。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必须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在我国,出版业作为对意识形态有重要影响的特殊行业,对国家的安全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出台专门的法律,用以规范出版业的各项活动,从而使得出版业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注 释 1耿晓鹏.民营图书文化公司与出版社的合作模式探讨J.出版广角,2012(10):61-63 2叶文庆.后改制时代出版业的监管理念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2(10):13-16 3周蔚华.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垄断分析J .大学出版,2002(4):13-15 4姜明.图书出版业体制创新探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5):144-148 5姜明.试论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J.编辑之友,2004(4):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