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要点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同样在桥梁施工中出现各种质量事故也表现很明显,而且灌注桩质量事故引发的后果又相当严重,所以本人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所学理论,分析了导管进水、卡管、坍孔、钢筋笼上升、桩身夹泥断桩等几种常见的事故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成桩的关键性工序,灌注过程较易出现影响质量的差错,不但要做到快速、连续施工,更应尽可能避免发生质量事故。 1. 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 1 导管进水 (1)主要原因 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导管接头不密封,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
2、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到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2)处理方法 如果是原因 引起导管进水,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浆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利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来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如果是原因 、引起导管进水,因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新下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混凝土压入上部
3、凝固层导管内,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用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 ,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增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 。导管内装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
4、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设计桩顶。 1. 2 卡管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卡管有以下两种情况:(1)初灌时隔水拴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塌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震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应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整修,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和物落入井孔,须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等予以清除。 (2)机
5、械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导管内的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导管内。故在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时立即调换备用机械,同时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增混凝土时,应将导管拔出,重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粘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1. 3 坍孔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突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坍孔,可用侧探仪探头或侧探锥探测。坍孔原因:护筒底脚周围
6、漏水,孔内水位降低;在潮汐河流水涨潮时,孔内水位减少,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或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或减小机械振动等。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混凝土钻开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粘土掺砂砾回填,待回填土沉实时机成熟后,重新钻孔成桩。 1. 4 钢筋笼上升 钢筋笼上升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以下 3 米至 1米时,混凝土灌注的速度过快,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口向上反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的重力。为了防止钢筋笼上升,当导管底口低于钢
7、筋笼底 3 米至高于 1 米之间,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上下 1 米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还应从钢筋笼自身的结构及定位方式上加以考虑,具体措施如下: 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数量,可以减少混凝土向上的顶托力;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 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 12 道加强环形筋,并与钢筋笼底部连接。 1. 5 桩身夹泥断桩 以上是钻孔灌注桩常出现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清孔不彻底,或灌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凝固,流动性降低,而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也会在两层混凝土中加有泥浆渣土,甚至全桩加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对已发生或估计可能发生夹泥断桩的桩
8、,应采用地质专机,钻芯取样,作深入的探查,判明情况。或者用非破损检验混凝土桩质量的方法进行判定。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压浆补强方法处理。对于柱桩,桩底与基岩之间的夹泥大于设计规定值;桩身混凝土有夹泥断桩或局部混凝土松散;取芯率小于 95 % ,并有蜂窝、松散、裹浆等情况。 1. 6 灌注桩补强方法 (1)对需补强的桩,需要钻两个孔,一个作进浆孔,一个作出浆孔。孔深要求达到补强位置以下 1 米,柱桩应达到基岩。 (2)用高压水泵向一个孔内压入清水,压力值不宜小于 0. 5Mpa0. 7Mpa ,将夹泥和松散的混凝土水渣从另一个孔冲洗出来,直到排出清水为止。 (3)用压浆泵压浆,第一次压入水灰比
9、为 0. 8 的纯水泥浆(宜用425 #水泥) ,进浆管应插入钻孔 1 米以上,用麻絮填塞进浆管周围,防止水泥浆从进浆孔冒出。待孔内原有清水从出浆口压出来后,再用水灰比 0. 5 的浓水泥浆压入。 (4)为使浆液得到充分扩散,应压一阵停一阵。当浓浆从浆口冒出后,停止压浆,用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用麻袋堵实。 (5)最后用水灰比为 0. 4 的水泥浆压入,并增大灌浆压力至 0. 7Mpa0.8Mpa ,关闭进浆闸,稳压闷浆 2025 分钟,压浆工作即可结束。 2. 结束语 灌注桩质量事故引发的后果相当严重,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加强管理、协调,制定并监督岗位责任制的落实,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备用方案,确保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并把质量事故降低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