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不同级别城市竞争力测度.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449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不同级别城市竞争力测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不同级别城市竞争力测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不同级别城市竞争力测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不同级别城市竞争力测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不同级别城市竞争力测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不同级别城市竞争力测度内容摘要:自上世纪以来,海内外许多的学者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采用定性描述或者测度比较的方法,并未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笔者在本文中设计了实证研究模型,以期定量的研究我国 25 个代表城市的竞争力水平。研究使用的主要指标有:GDP、地均 GDP、GDP 增长率。研究发现: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有城市的产业结构、开放、资本、企业、人才、制度、区位,而环境、文化、基础设施对其贡献较小。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 面板数据 随机效用模型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我国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当前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我国正处在不断的

2、城市化的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城市竞争力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表 1 通过对各个城市 2004-2010 年的竞争力指数求均值,得出了 25个城市最终的竞争力排名。排名最靠后的 5 位依次是:长春、太原、温州、珠海、嘉兴。中、西部城市普遍靠后。排名前 5 的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广州、青岛、东莞;总体上看东部城市整体上靠前,因为,从原始数据发现,东部城市的经济规模、地均 GDP、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都比较高,其梯度变化的规律是清晰的,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吸引外资量、投资规模等都呈从东到西逐步减弱的趋势。其中东西部之间人均 GDP相差一倍以上,对外贸易、外贸利用

3、水平相差十几倍。可见,差距是巨大的,有的是倍数级的;差距不只反映在个别经济门类的水平上,而且反映在社会、经济、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综合水平上。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东部城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大为相关。正是由于东部城市良好的条件,从而节省了它们发展经济的成本,也为它们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提供了便利,工业产值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强,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这些优势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东部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未来我国的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金融业和先进制造业;中部地区围绕武汉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等配套产业将逐步完备。西部农业在国民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放程度较低,但自然环境

4、脆弱,要积极投入可持续开发利用。 一些省会城市的竞争力反而不如非省会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在江苏省内的两座城市,苏州和南京。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又有深厚的历史发展渊源,它的城市竞争力排名是第十四,而苏州名列第六。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查询,我们发现 2004-2010 年这段时间内,苏州各年的地均GDP、GDP 增长率均高于南京对应各年的地均 GDP、GDP 增长率;南京只是在 GDP 规模上高于苏州。因为竞争力指数是 GDP、地均 GDP、GDP 的增长率三者的合成。因此,三项合成后,苏州的竞争力水平比南京高,所以其排名高于南京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提高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不能单方面

5、一味追求其经济规模总量,同时必须要关注城市经济规模同经济发展速度等的平衡协调发展,城市内部的各项表现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座城市的竞争力。 历史的来说,我国东部城市排名基本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一些非省会城市上升尤为明显,例如:东莞、中山。而中西部城市整体上排名下降,特别是一些省会城市下降的非常厉害,例如:武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中西部城市与东部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距越来越明显,当然这是一系列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但是中西部城市也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家政策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各个城市在各个时间段内的竞争力指数排名变化明显,有的城市甚至很剧烈。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是:东莞。排名

6、上升了 17 位,它的竞争力排名在后两个时间段分别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明显。相反,排名下降最明显的 5 个城市依次是:温州、武汉、南京、杭州,排名依次下降了 12 位、9 位、8 位、7 位,它们的竞争力排名在后两个时间段都呈下降趋势。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级别的高低给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小。 城市竞争力历史排名数据 本文首先根据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侧重地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 25 个城市,从城市规模划分的角度来看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以及小城市;从地域分布上来说又涵盖东、中、西部区域;照城市职能划分,当然也把综合性城市、工业化城市等纳入进来;按城市等

7、级分类也包括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由于笔者能力和时间的关系,采用的数据虽然不能全面的表现出我国城市竞争力的此消彼长,但这些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我国城市整体的发展态势。数据总共包涵了这些城市 30 年来的变化,然后又分别划为 1979-1990、1991-2003、2004-2010 共三个历史时期,接着就用阈值法代入数据并逐个分析各个城市在三个期间的竞争力排名,并就各个城市在不同期间的排名进行历史比较分析。 (一) 城市排名模型的计算 由前面已经知道,Z 是反映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指数,它是 GDP、地均GDP、GDP 增长率三个指标的合成。因此,我们定义: Z(城市综合竞争力指

8、数)=F(GDP,地均 GDP,GDP 增长率) 由于各个数据的单位不同,首先需要对各个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阈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 xi 为转换后的值,Xmax 为最大样本值,Xmin 为最小样本值,Xi 为原始值。经计算加总后,所有数据变成无量纲数据,且取值在0,1之间,但大小顺序还是维持原来的顺序,保持不变。这里 x1、x2、x3 分别是指变量 GDP、地均 GDP、GDP 增长率转换后的值。 表 1 给出了 1979-1990、1991-2003、2004-2010 年三个阶段各个城市的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变化情况。 (二)计算结果的分析结论 表 1 通过对各个城市

9、2004-2010 年的竞争力指数求均值,得出了 25个城市最终的竞争力排名。排名最靠后的 5 位依次是:长春、太原、温州、珠海、嘉兴。中、西部城市普遍靠后。排名前 5 的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广州、青岛、东莞;总体上看东部城市整体上靠前,因为,从原始数据发现,东部城市的经济规模、地均 GDP、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都比较高,其梯度变化的规律是清晰的,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吸引外资量、投资规模等都呈从东到西逐步减弱的趋势。其中东西部之间人均 GDP相差一倍以上,对外贸易、外贸利用水平相差十几倍。可见,差距是巨大的,有的是倍数级的;差距不只反映在个别经济门类的水平上,而且反映在社会、经济、技术、人才、

10、基础设施等综合水平上。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东部城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大为相关。正是由于东部城市良好的条件,从而节省了它们发展经济的成本,也为它们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提供了便利,工业产值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强,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这些优势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东部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未来我国的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金融业和先进制造业;中部地区围绕武汉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等配套产业将逐步完备。西部农业在国民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放程度较低,但自然环境脆弱,要积极投入可持续开发利用。 一些省会城市的竞争力反而不如非省会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在江苏省内的两座城市,苏州和南京。南

11、京作为省会城市,又有深厚的历史发展渊源,它的城市竞争力排名是第十四,而苏州名列第六。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查询,我们发现 2004-2010 年这段时间内,苏州各年的地均 GDP、GDP 增长率均高于南京对应各年的地均 GDP、GDP 增长率;南京只是在 GDP 规模上高于苏州。因为竞争力指数是 GDP、地均 GDP、GDP 的增长率三者的合成。因此,三项合成后,苏州的竞争力水平比南京高,所以其排名高于南京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提高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不能单方面一味追求其经济规模总量,同时必须要关注城市经济规模同经济发展速度等的平衡协调发展,城市内部的各项表现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共

12、同构成一座城市的竞争力。 历史的来说,我国东部城市排名基本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一些非省会城市上升尤为明显,例如:东莞、中山。而中西部城市整体上排名下降,特别是一些省会城市下降的非常厉害,例如:武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中西部城市与东部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距越来越明显,当然这是一系列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但是中西部城市也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家政策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各个城市在各个时间段内的竞争力指数排名变化明显,有的城市甚至很剧烈。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是:东莞。排名上升了 17 位,它的竞争力排名在后两个时间段分别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明显。相反,排名下降最明显的 5 个城市依次是

13、:温州、武汉、南京、杭州,排名依次下降了 12 位、9 位、8 位、7 位,它们的竞争力排名在后两个时间段都呈下降趋势。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级别的高低给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小。 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选取及变量的设计 (一) 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本体竞争力包括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的本体竞争力。城市内部环境竞争力包括生活环境竞争力和商务环境竞争力。城市外部竞争力包括城市所在区域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环境。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具体如图 1 所示。 (二)实证模型假说和变量设计 本文从城市的产业结构、开放、环境、基础设施、科技、企业、区位、人才、政府、制度、资本

14、、文化这 12 个方面来锚定对城镇化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占 GDP 的比重(反映一个城市的税负水平)lgb,用来衡量制度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2.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 afi,用来衡量城市开放程度对其竞争力的影响。 3.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年末存款余额 acd,人均固定资产投资invest,用来衡量资本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4.专利授权数 patent,高等教育学校数 nou,用来衡量科技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5.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scs,它反映企业为居民提供产品,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的能力。用来衡量企业层面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6.城市濒临海港 ath,用来衡量区

15、位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7.非农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nagdp,用来衡量产业结构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8.万人拥有影剧院个数 tn,用来衡量文化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9.人均道路面积 ar,邮电业务总量 tpos,医院个数 noh,万人医院床位数 bn,用来衡量基础设施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10.年末总人口数(反映城市人口规模)tp,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反映城市对教育的投入)aee,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城市人力资源的基本成本)eincome,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反映城市人才质量)sn,反映人才方面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11.人均财政收入(反映城市政府的财政实力)ami,人均财政收入增长率(

16、反映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rami,用来衡量政府方面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实证研究及其分析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根据上面的理论模型假说分析,要真正找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大小,我们需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的实证分析来判断,剔除了一些不相关、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后。剩下的变量都通过了单位根检验,然后经过 Hausman Test 得出以下随机效应模型: 模型 1 In(Z)=-4.3549+0.0623ln(afi)-0.2803 t= 0.4527 0.029 0.087 ln(acd)+0.1206 ln(invest)+0.33 ln(scs)

17、+ 0.059 0.1011 0.1086ln(ami)+ 0.0105ath 0.0483 0.1126 调整 R2=0.292 DW=1.9014 df=499 模型 2 In(Z)=-3.0012+1.425 ln(nagdp)+ t= 0.579 0.049 0.0541ln(afi) -0.1896 ln(acd)+0.1266ln 0.0304 0.0977 (invest)+ 0.289 ln(scs)+0.00043 ln(tn)+ 0.0604 0.103 0.000276 0.1056 ln(ami)+0.083 ath-0.1918In 0.049 0.121 0.103

18、 (eincome) 调整 R2=0.35 DW=1.953 df=499 模型 3 In(Z)=-2.67+1.154ln(nagdp)+0.072 t= 0.573 0.484 0.029 ln(afi) -0.254 ln(acd)+ 0.126ln(invest)+ 0.095 0.06 0.284ln(scs)+0.00054ln(tn)+0.139ln(ami) 0.0994 0.00027 0.0546 +0.10645ath-0.3943In(eincome)-0.951 0.0933 0.1075 0.629 lgb+0.148In(tpos) 0.053 调整 R2=0.4

19、06 DW=1.90 df=499 模型 4 In(Z)=-2.186+1.4119ln(nagdp)+0.06007 t= 0.579 0.487 0.0293 ln(afi) -0.189 ln(acd)+ 0.1426 ln(invest) 0.0971 0.0603 +0.2469 ln(scs)+0.000044 ln(tn)+0.1514 ln 0.0996 0.000272 0.054 (ami)+0.253ath-0.435In(eincome)-1.3308 0.107 0.107 0.639 lgb+0.0923In(tpos)+0.0079nou 0.0558 0.002

20、9 调整 R2=0.425 DW=1.937 df=499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下面分析各个解释变量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模型 4 的调整 R2 最大,故选择它来作为说明。 模型 4 中,nagdp, ami,scs 与城市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从而分别验证了模型假说 H6,H9,H2 和 H4、H5。反映城市开放程度的变量 afi对城镇化质量的贡献弹性为 0.0600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占 GDP 的比重 lgb 反映一个城市的税负负担,该变量与城镇化质量呈负相关关系,lgb 的变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相应的城镇化质量的变化率降低1.3308 个百分点;ath 对城镇化质量的贡献弹性为 0.253;invest 代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化质量的贡献弹性为 0.1426,验证了模型假说 H8、H3、H1 和 H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