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在课堂“生生互动”中的运用及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491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商”在课堂“生生互动”中的运用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协商”在课堂“生生互动”中的运用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协商”在课堂“生生互动”中的运用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协商”在课堂“生生互动”中的运用及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协商”在课堂“生生互动”中的运用及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协商”在课堂“生生互动”中的运用及教学反思摘要:“互动论”认为,在对话交流中,话语的调整可以帮助理解,使语言使用者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 ,加快语言习得的过程。为了使课堂交流变得更有意义,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协商”尤为重要。在课堂实践中,除了学者们特别关注的“师生互动”以外,还要注意“生生互动”中的一些问题。作者以此课堂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真实课堂教学为依据,对“协商”的运用进行反思。 关键词:生生互动 意义协商 运用反思 1.引言 现代英语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作用,不仅有益于语言习得,而且对于学习者能

2、力的培养很重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者听到了什么,而是他们在“互动”过程中, “输入” 、 “输出”的融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中心的转移,教师的“话语时间”逐渐减少,大量时间要留给学生进行语言练习,相应地, “生生互动”比例逐渐加大。作为学习者目的语交流的有效工具, “意义协商”必然会与这种互动连接共同起作用,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意义协商”对有效利用目的语沟通的意义 语言学习者不熟悉目标语的语音系统、词语搭配和语法结构,相应2地就会开始出现理解问题。因此,学习者需要进行“意义协商” ,通过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反馈形式,主要包括纠正,理解检查,澄清要求,话题转换,重

3、复,等等。意义协商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口头练习的机会,提高输出质量,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不断修正表达方式,以便实现沟通目标。通过协商过程,交互修正的输入可以被学习者获得。说话人的言语输出经过修正,变成另外一个对话人的有效输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意识到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弱点,这样一来,学习者会更关注他们没有掌握的语言形式。 总之,课堂内学生之间的协商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其相互合作的精神,在互学、互促的过程中,将成功之处及问题所在有效地反馈出来,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目的语学习的目标。 3.“生生互动”对成功课堂的重要意义 StevickE.W.曾指出,当学生对自

4、己的学习能够行使一定的控制权和输入权时,其效果往往是最佳的。学生摆脱传统课堂上“被输入”的被动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内容、进程、策略、情景、评价等主要环节中具备自我调控能力,从而自觉地形成自己的语言结构与生成。国内外众多语言教学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笔者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同时知识和经验是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建构,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建构过程,是体验、发展、创造的过程。教学中还原真实自然教学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体验过程,学习者正是通过具体任务的体验和参与,实现了知识的重组和建构。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3方式便是互动与合作,这就

5、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学生的“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 ”过程,从而达到学习目的。成功的教学过程必然体现为教师引导,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要涉及两方面的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其中,生生互动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协商互动机会,但前提条件是所实施的任务必须是双向任务。师生的不平等关系是师生互动中缺乏协商机会的主要原因。作为引导者或操控者,教师依然是课堂上的权威,由学生引发的协商会被认为是对教师权威的质疑。学生作为主体的对等关系,更能体现出言语交际中的协商及互动。同时,一对一的“I-Thou relationship”能够体现话语交际的最基

6、本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在“生生互动”的模式下, “意义协商”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4.课堂反思 4.1 课堂设计 和传统的外语教学不同,同时与以师生互动为主体的课堂设计也有所不同,要实现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的规划上需要更加用心。首先,教师要“放权” 。即使是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也充分表现出其权威性和不可违背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在课堂上很少体现。在这一情况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放松对学生的控制。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在课堂的某一段时间里,以控制者的身份出现,成为目的语的4主人,而非奴仆。也就是说,对于

7、一些不明确的地方,以协商形式进行确认,使学习者更好地运用目的语。 其次,任务的适当性。这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最需要深思熟虑,而且体现其创造力的过程。对学生现有水平的充分了解是基本前提;任务的语境化设计是主要内容;任务本身与学习者“百科知识”的重合度是任务完成的重要保证;同时,克拉申的输入 i+1 假设的充分融入是达到有效学习的根本要求。总之,在任务的设定中,教师不可能把现成的东西直接搬进课堂,相反,其需要不断创新,因材施教。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任务也要做相应调整和进阶。在任务的时间上,要尽量做到满足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下达的时间不宜过早。按照中国学生的

8、特点,提前下达的任务,学习者会直接罗列语言知识,以背诵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是对于“协商”交互的过程来说,这却是致命的,脱离了设定的意图,减缓了语言知识的内化过程,甚至起不到一点作用。 在小组人员设定上,教师一定要关注梯度的问题。 “协商”并不是在任何的学习者之间都会发生。只有 ab 时,在互动过程中,a 才可能引导b 进行协商,而在这个过程中,a 和 b 二人谁在语言的学习中取得更多、更明显的进步,也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2 有效过程 笔者曾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课堂形式倾向性的问题。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学生逾半数希望回归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原因主要是

9、课堂压5力的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轻松,师生互动式会使其压力加大,生生互动式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特别是这种即时输出的方式。 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然经历一个有限言语输出+大量非言语输出不流利言语输出+部分非言语输出流利言语输出+适度非言语输出的显性过程。而且这一过程还是在学习者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都具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旦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有所影响,这一过程就可能会无限期地延长。同时,如果互动过程能够达到有效,那么这一过程就会被缩短。 基于这一现象,有效的互动过程就会涉及很多因素。从学生的起始语言能力,到教师任务设定的合理性,到互动话题的可表达性,到学生间反

10、馈的消极规避性,到教师反馈的适度性,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并且在课堂的组织中注意的。 4.3 信息反馈 诚如上文所述,信息的反馈是协商互动过程,能够促进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中包括学习者之间的反馈和教师的反馈。 学习者之间的反馈主要体现在互动过程中,在可理解输入、输出融合的过程中,两名说话者作为言语的主体,随时反馈对方的话语内容。其形式以否定反馈为主,当然,单方或双方的肯定反馈是成功协商过程的体现。协商在言语交流中所体现的最重要的功能通过这种过程中的反馈体现出来。以此为基础,任务的设定 i+1 可理解输入的参照标准就可以有所提高。在多数情况下,此过程中要以两个人(a、b)当中,语言能力更高

11、的那个人(a)的程度为基础设定,i 或者是 i+1,但是如果要6想达到有效协商,则以 i 为宜,其表现是 a 逐渐简化话语内容,直至 b的 i+1 程度。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差异在不同语境、不同话题中会呈现出不同,即使是在同一个对话中,也可能出现“对话主体”的转换。 教师的反馈要表现得更复杂一些。传统的教师反馈的直接表现就是纠错。因此,纠错尺度一直是英语教师需要大量探讨的问题。我们这里探讨的任务教学模式框架下的生生互动中,教师的反馈尤为重要。其重要表现在: 肯定反馈比否定反馈更有效。也就是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要以鼓励为主,其目的是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信心,可以完成

12、并做好手头上的任务。 语义反馈比句法反馈更具有意义。语义上的问题也并不是都要提出来,共性的问题,或者频繁出现的问题,或者在语义的表达上使话语完全背离想要表述内容的问题,这些是一定需要反馈和引导学生进行纠正的。一些小的问题,只要不影响交流的继续进行,可以忽略。而句法上的问题尽量不要纠正,即使在这种问题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也要发生在语义或语境的基础之上。 语用反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效性。任务教学模式中的互动都是以创造真实语境为基本内容的,语境中的语用体现往往是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这方面的反馈主要以示范结合解说为主要形式。 阶段性反馈比即时反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目的语交流

13、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特别是对初学者,如果教师见错就纠、有错必纠,7则我们可以想象学习者的心态变化。建议是:在任务过程中,主角是学习者,这时不是教师反馈的有利时机,任务完成之后,教师的反馈时间才开始,而且,如上文所述,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揪出来进行批判。教师反馈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以鼓励为主,以引导为主。 4.4 其他问题 如上文所述, “协商”的发生并不是没有条件的。最基本的就是言语交流双方语言能力的不平衡性,当双方语言及相关百科知识接近重合时,以习得为目的的协商出现频率就会降低,甚至消失,这是教师在做人物设定、任务组织下达时需要注意的方面。随着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协商的水平将逐渐上升,但其出现频率呈下降趋势。并且,这一过程也是语言学习的“内化(internalization) ”过程的重要体现,这一点则趋近于课堂教学目标。 5.结语 当前,外语教学越来越多地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一大前提下,课堂的互动交际必然成为主流。目的语的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加速语言学习的内化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以此规划课堂活动。生生互动作为主要活动之一,体现了为了实现可理解输入及输出所必然经历的协商互动过程。对于协商的一系列特点,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一定要予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