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了解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会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 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其方向。 能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知道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地性质有关。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
2、方向的判断。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学生处于高一年级,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对易混淆知识的辨别能力还欠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本节与初中学过的力的认识息息相关,又是后面学习受力分析的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重力和弹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按照迁移规律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学质疑、交流探究,获得新知。 教学思路: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学过的摩擦力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正压力与上节课弹力的知识相联系,在实验中总结出摩擦力的规律。巧用提问
3、和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摩擦力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 (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1.准备知识: 什么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摩擦力,常见的摩擦力分为几种? 2.实验一:仔细阅读课本 57 页图 3.3-1 思考下列问题: 小孩用力推箱子,推而不动的原因是什么? 3这个与推力平衡的力在小孩不推箱子时存在吗? 结合实验与分析,你能否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可知: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时,也能产生摩擦力,你能否概括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
4、实验二:老师完成以下两个实验, 手握杯子在空中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 演示课本 58 页 3.3-2 用弹簧秤拉木块的实验。 通过实验,你认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与否有关吗?静摩擦力究竟沿那个方向?作用在那个位置? 通过观察与分析,你认为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是否是一个定值?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我们已学过的哪些知识来求解? 通过观察与分析,请同学们给出静摩擦力大小的范围: 请学生思考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实验三:将手平压在课桌上向前移动,用力推动一撂书本,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作用,思考下列问题。 通过实验,请你给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思考:滑动摩擦力沿什么方向
5、? 你认为静止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滑动摩擦力?能否举出实例? 思考: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5.实验四:演示课本 3.3-2,拉动测力计使其匀速运动。将木块平放、侧放;在木块上放上几个钩码;铺上毛巾。 这是用什么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的? 4你认为两个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同学们给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阅读课本 59 页的表一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思考: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6.利用所学摩擦力的知识,分析下面的实例: 人走路时的摩擦力分析; 拔河比赛取胜之道; 自行车中的摩擦力问题。 (二)精讲点拨,拨云见日 1.关于摩擦力的方向问题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静
6、摩擦力的方向与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没有关系,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2.关于摩擦力的做功问题 一谈到摩擦力,有的学生就错误地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是阻力,所以摩擦力总是做负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它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3.不能说 F=Fn 中的就是 Fn 重力 Fn 表示物体受到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以与重力无关。如下左图,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在大小上等于重力的一个分力,5即 Fn =mgcos 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如下右图,物体对竖直墙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外力 F,方向垂直于墙面。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 Fn 的大小才等于是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