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摭谈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具体到某一学科,创新教育仍然十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要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的内涵 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但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越离奇,感觉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
2、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 ,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培养学生的2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数学教学环境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中心命题,是一种理念。“为本”的引
3、深分析,即是对教育主体的真诚和尊重。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儿童智慧的发展是主体内化认知结构趋向平衡的过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是认识的主体,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使我们得到数学教育规律的崭新认识,这是扭转“地球中心说”迈向“太阳中心说”的世纪飞跃,以学生为太阳,以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依据,对数学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以确保学生主体的和谐全面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更进一步说,就是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信任感和
4、安全感的“数学环境”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把学生视为解题的客体或接受“题海”的容器,也不要把教学视为单纯教会学生学会教师所传授的“常识” 。 三、加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3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归类鉴别。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
5、能。 四、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教师应由原来的指挥者、领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配合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并参与讨论;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必须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此,在教学整式的加减中的同类项一节时,我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设计:我在上课时先拿出几小袋硬币,要同学们数一下各有多少钱,结果出现:
6、学生 1 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中拿出来,边拿边加数:5 角,1.5 元,2 元(三分钟后报出共 83 元)学生 2 把 1 角的硬币 10 个 10个的拿出来,把 5 角的 2 个 2 个的拿出来(二分钟后报出共 83 元)学生 3 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 1 元,一堆全是 5 角的,一堆全是1 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一分二十秒后报出共 83 元) ,至此,教师点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那就是同类项。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错,数学的知识内容就是如此而已,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经常性的让学生参与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的过
7、程,那学生就会愿学、乐4学,就会自觉、主动去探索数学中的真知。 五、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要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8、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5延伸,拓展思维。 总之,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