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 年第四季度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2018 年 4 季度,本市通过“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在线提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385 份,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30.14%。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677 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 5.06%,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 2961 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 22.12%。按照报告单位类别统计,来自医疗机构的 11475 份,占 85.73%;来自药品生产企业的1086 份,占 8.11%;来自药品经营企业的 824 份,占 6.16%。按照报告人职业统计,医生报告 6395 份,占 47.78%;药师报告 5206
2、份,占 38.89%;护士报告 736 份,占 5.50%;其他报告 1048 份,占 7.83%。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65 岁及以上的患者最多,占 44.34%。按报告涉及患者性别统计,男性 5810 例,占 43.41%;女性 7451 例,占 55.67%;124 例病例报告患者性别不详,占 0.93%。男女比例为 0.78:1。按怀疑药品类别统计,涉及化学药报告 12026 例次,数量居前的类别是: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肿瘤用药、精神障碍用药、镇痛药。涉及中成药报告 1992 例次,数量居2前的类别是:理血剂、祛湿剂、清热剂、补益剂、祛痰剂。按药品剂型统计,注射剂占 42.93
3、%,口服制剂占 51.07%,其他制剂占 6.00%。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位居首位的是口服给药,占 52.08%,其次为静脉滴注,占 36.95%。2018 年 4 季度本市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五位的是:胃肠损害(占 26.9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 21.47%) 、神经系统损害(占 10.20%) 、全身性损害(占 8.18%)和血管损害和出凝血障碍(占 3.90%) 。3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多为皮疹、恶心、瘙痒、头晕、呕吐、腹泻、头痛、腹痛、便秘、胃肠道反应、胸闷、胃不适、锥体外系病、白细胞减少、静脉炎、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热、心悸、乏力、心慌、骨髓抑制、肝酶升高、腹胀、潮红、瘙痒性皮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