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群体特征、培养目标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理念革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645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大学生群体特征、培养目标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理念革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大学生群体特征、培养目标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理念革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大学生群体特征、培养目标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理念革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大学生群体特征、培养目标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理念革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大学生群体特征、培养目标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理念革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从大学生群体特征、培养目标浅谈我国基础教育理念革新通过分析现代大学培养目标、大学生群体特征及其与基础教育之间的比较,提出现代基础教育理念滞后是高等教育面临困境的一项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从人格、人才培养,德育和法制教育,持续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方面的理念革新建议,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所应采取的理念一致性问题。 群体特征培养目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理念革新 2000 年以来,伴随多次高等院校扩招进程,我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最大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然而,扩招后的高等教育存在的大学生培养质量下降

2、、道德素质水平滑坡、创造能力和分数倒挂、心理素质差、恶性事件相关率升高、就业困难等问题一直在拷问着现代大学教育。虽然扩招前的大学教育也许在这些问题方面表现的并不突出,但也同样存在着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悖论,难以解答钱学森先生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本文从大学教育培养目标、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大学教育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的基础教育理念革新提出一些新的有意义的建议。 一、大学教育培养目标 2传统的大学教育倾向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目标和对培养对象的基本要求简单明确: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3、习。现代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五花八门,但概括起来讲,基本包括以下两个基本培养目标和三个拔高目标: 1.执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富有专业创造力。这是作为一个大学培养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投身大学生活的最初目的。大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创造力是高等教育的本职工作,也是学生赖以生存的执业能力培养过程。 2.社会生存的必需素养。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高等学校肩负的另一基本要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这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和处世态度要求。 3.职业素质的提升。有良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压力的能力。这是对大

4、学生智力和心理要素的拔高要求,是杰出人才所应必备的较高层次的职业素质要求,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消除压力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是决定个人职业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 4.社会属性的提升。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社交能力。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发展的高度,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接触职业生涯中重要人群的必备素质。 5.个人品质的提升。有积极的兴趣爱好、多才多艺。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出众的才艺技能是当前大学教育对个人品质的拔高要求,对于3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和关注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对于大学生就业和创造长远发展机遇、扩大发展

5、空间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 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时刻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心理。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最活跃、接触和接受新知识新文化最快的群体,有着独特的视角和适应性优势。当然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年龄阅历所限,他们还必然有着不成熟的表现和角色的局限性。现代大学生群体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 1.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相对独立性并存。大学生作为离开家庭、首次独自生活学习的特殊群体,往往主动要求生活上的独立性,努力为自己营造独立的空间;同时,初离家庭的感触,也使得他们对集体有强烈的依赖感,追求从集体活动中发现自身价值,而且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2

6、.独特的个性化追求与现实冲动性并存。2010 年之后的大学生正式进入“90 后”时代,独生子女占到绝大多数,自小的生活习惯和家庭培养,形成了个性化的意识,也促使他们刚刚接触社会时对现实的看法特立独行,容易因某些新出现的事物而发生情况和行为的冲动,做出不成熟的举动。 3.自由意识强化与自制力薄弱并存。大学生所处年龄的特性,决定了他们自我控制力薄弱,社会、环境中充斥的娱乐、浮躁因素往往会诱导他们勿视学业,而走向负面发展方向。 4.强烈的道德要求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并存。大学阶段是学4生思想意识成形的重要时期,对社会负面因素的接触和反思,促使他们对社会、对环境有着强烈的道德和法制要求,但却往往无

7、法认清和改进自身的缺点,对其他因素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定义,却难以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调整自身的定位。 这些相互矛盾,却并存于同一个体的特征是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年龄紧密联系的。一方面,大学生全面崇尚个人对美好事务的追求和对丑恶现象的痛恨,希望将自己塑造成有能力、有魅力的人,并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美好;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又难以依靠个人的意志严格要求自己,在对社会反思的同时,却不能对个人行为进行反思;此外,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个人能力与个人追求之间的距离,往往无法依靠个人能力实现自己的社会、艺术主张,而形成新的思想问题。 三、大学教育对基础教育理念革新的要求 大学生群体特点

8、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现象。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意识、理念和培养体制的完全分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从大学生群体特点和培养要求出发来推进基础教育理念革新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基础教育中的人格和人才培养意识革新。人格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先天因素的影响,又具有明显的后天环境特征。基础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理念在现阶段一般停留在学习绩的单方面要求上,这与社会的需求,甚至与大学的培养目标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只有基础教育教师以开放的思想包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全方位的角度来发现学生的特5长和优势,才能保证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社会需求的人才。 2.

9、基础教育中的持续教育理念革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大学生,在现今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这样的培养要求已经远远脱离了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此情况下继续以如此浅短的目光来兴办基础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往往将受到教育的短视影响,而很难有突破性进展,也将影响到未来社会对创新性人才需求的基础支撑。 3.基础教育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革新。在未来的基础教育中要分门别类,保留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特长发挥的因素,坚决站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路上,排除一刀切的教育方法,放弃唯成绩论的思想,发展个性化教育。 4.基础教育中的德育与法制教育革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黄金时期,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也同样处于接受最快的阶段,在中小学阶段广泛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生动形象的道德意识培养和法律知识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成长都会留下有利的引导,也将成为我国国民素质提高的最有利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