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新生辅导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摘 要】大一是整个大学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有效地开展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结合笔者的亲身教育实践和调查研究,对创新开展大学一年级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思考。 【关键词】大学新生 辅导员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25-02 一 探索有效开展新生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和改进新生年级教育的现实需要 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而新生年级工作是关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环。由于新生年级本身工作量大、事务性工作繁多等
2、实际情况,目前的工作中仍然存在:教育重全体,对个体关注少,个性化指导少;教育内容应进一步丰富;教育手段相对单一,缺乏感染力和互动性等现实问题。这直接影响着辅导员开展新生工作的实效性。探索有效开展工作的方法途径,是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新生年级教育的现实需要。 2.对新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大一新生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尤为重要。从中学进入大学是青年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面临2着生活、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它是伴随着新的环境变化而出现的。如果缺乏必要有效的引导,新生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大学新环境,便会出现诸如悲观情绪、人际关系焦虑、失落
3、自卑等心理问题。相反,若通过有效的工作方法,引领新生打好第一年的基础,开好头,起好步,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以后的学习、个人发展则相对会更顺利。正是由于大一新生的特殊性,所以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工作的关键时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走好大学的第一步,对于新生圆满完成四年的学习任务、成长成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 有效开展新生辅导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在一年级的辅导员工作中除常规工作外,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1.提前建立系部新生 QQ 群,在假期开展与新生的广泛交流 为了更早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我们将迎新的时间提前,在专业录取之初的暑期期间由辅导员老
4、师建立系部新生 QQ 群,发布通知让新生加入群,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新生群的作用。 一是在辅导员的组织下,于新生群中开展系列交流讨论,相继开展校史、校情、系况介绍;专业学习计划;大学生涯规划;大学行为规范;优秀系友经验谈等专题交流,激发新生的爱校热情,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二是辅导员与每一个加入群的学生进行一次深入交流,尤其是重点和调剂志愿、对专业不了解的同学进行多次深入交流,加深他们对专业的认同和归属感。三是开展“一封邮件入心灵”活动,让每名新生给辅导员发一封邮件进行自我介绍,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文体特长、大学规3划等内容,做到每封信件都仔细阅读,用心回复。 通过新生 QQ 群这一载体,在
5、新生报到前,提前了解部分学生,收集他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也让新生对学校、专业、辅导员老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入学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2.尝试一对一精细化的工作模式,真正走近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大一新生大多是第一次离家,离开父母开始独立求学生活,辅导员是他们入校后见到的第一位老师,在心理和情感上更易产生依赖和信任;同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乃至全家人的关注爱护,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而大量的教育实践也证明,有效的情感激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面对新生时,辅导员应尽全力地投入爱心与感情,尝试采用一对一的工作模式,尽力关注每一名学生,真正
6、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心与心贴得更近。为此,我们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坚持和每个学生有一次深入的谈心交流。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更易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坚持每天主动约谈学生,详细了解他们入学以来各方面的适应情况,围绕大学适应、大学学习、习惯养成、生涯目标等方面给学生提出建议和希望。谈话过程中注重以情感人、以法教人,尽量避免空洞说教;谈话环境侧重选择操场、寝室、食堂等更为轻松的场所。同时,进一步多渠道搭建沟通平台,通过电话、QQ、电子邮件、班群、班级日志等多种形式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第二,坚持周末电话、短信关怀。新生年级日常工作相对繁忙,而4周末相对空
7、闲,新生在周末也处于心理的空档期,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如影随形,周末电话、短信一对一联系学生:每周星期六、星期天,针对学生的性格、日常表现等特点,有针对性地一对一打电话或发短信,或嘘寒问寒、或鼓励表扬、或学习建议。由此了解更多学生的近况,解答他们的疑惑,同时也借此进一步巩固一对一谈心的效果。 第三,坚持生日送祝福。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生日,大多是孩子满十八九岁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具有纪念意义。而且他们大多人又是第一次离开家,融入新的集体,更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为此我们通过学籍档案信息、侧面了解等多种方式,力求准确记下每名学生的生日,每逢有学生过生日,尽量在第一时间给学生发去祝福,也借
8、此希望他们把握好大学时光。倡导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日送祝福活动,如每逢学生生日时,送上写有全班祝福的贺卡,着力营造班级“家”的温馨氛围。第四,重点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负担沉重,来到新的环境遇到的困难和心理挫折可能更多,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为此应专门建立档案信息,保证与他们每个月至少有一次深入的谈心交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一方面注重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尽可能为他们争取勤工助学、假期实践的机会,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 第五,关爱异地求学的孩子。来自外地的孩子在异地求学,远离家、远离父母,在学校辅导员就是他们最亲的人。为此,我们也应想方设法将
9、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尽量减轻他们远离家乡的孤寂感。如可通过5时常翻阅学籍档案信息,将他们的基本情况烂熟于心,一对一查阅他们生源地家乡的相关信息,记下最有特色的点,以利于和他们交流时找到切入点,有话可说,产生亲近感。 第六,基于爱的赏识教育,让每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教育根植于爱。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只有用心爱每一名学生,才能发现和欣赏他的不同之处,引导他进步。为此,在工作中,我们采取用心表扬、顺向表扬、逆向表扬、及时表扬等方法原则,总是努力去发现、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感受到我们的关注。 3.采取家访、与学生家长深入谈心交流等方式,搭建家校“心桥” ,开创
10、家校共筑学生成长平台的新模式 只有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才能更真实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突破口,真正为学生和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密切与家长的日常联系。开学迎新时,撰写致学生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介绍学校和系部的基本情况,同时对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提出建议,初步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开学后,通过电话长谈,与学生家长开展深入交流,一方面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同时也从家长那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第二,尝试开展假期新型家访。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通过寄送个性化评语的信件(针对学生的一对一详细评价) 、电话长谈、电子邮件等新型家访
11、形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汇报学生在校的各方面情况,共话学生未来成长规划。让家长和学生在假期也感受到来自辅导员6的真诚关心。 第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配合,密切家校联系。如在第一学期的中期,开展“感恩两地书”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自己以传统的手写家书的形式,向父母表达问候与祝福,汇报入学以来学习、生活情况,谈自己的大学规划;在第二学期开展“我眼中的故乡我讲民风民俗”活动,鼓励学生在假期收集家乡传统风俗的相关资料,然后做成课件,讲给同学们听;开展“亲恩难忘”主题征文、主题演讲比赛。 4.探索实施新生学生导师制,深入推进朋辈教育 为了协助辅导员,引导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的引领
12、示范作用,我们在新生年级试行学生导师制。从高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骨干担任大一新生的学生导师,让他们以同辈朋友的身份为新生提供学习、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的辅导和帮助,对新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以引导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具体而言,第一,严格学生导师的招聘,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考查方式,侧重选拔思想觉悟高、成绩优秀、心理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高度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学生骨干担任;第二,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和措施,对学生导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邀请具有专业背景的老师为学生导师作团体辅导、组织优秀学生导师经验交流会、召开学生导师工作培训会等;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导师制的载体与平台
13、,如举行“我与学生导师”征文比赛, “与学导共成长”系列活动等;第四,严格学生导师工作的检查与考核,定期表彰优秀学生导师。实行学期检查,学年末考核的评定制度,检验学生导师的指导新生的实际工作效果。 75.创建三位一体的大学新生导学模式,深度辅助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同感,引导新生做好学业规划,改进教育形式,我们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尝试建立三位一体的新生导学模式:系列专业导学讲座、系列专业比赛和专业课外研习小组相结合,促进专业学习的导学模式。 一是邀请专业课、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专业老师给新生作专题讲座,围绕大学专业学习、大学心理适应、大学生涯规划等新生关注度高的内容一一为新生详
14、细讲解,指导他们更快地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学业、生涯规划。二是结合专业特点,着眼新生专业素质的养成,有计划地在年级开展系列专业比赛。每次比赛均通过面上宣传、一对一鼓励动员、临冲刺指导等多种方式确保活动的参与率和实效,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三是建设专业研习小组。围绕深入专业学习,加强专业实践和社会锻炼,在年级施行课外学生专业研习小组制度,通过定期开展小组讨论、读书报告会等方式来进行,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拓展和提高。通过导学模式的建立,引导大一新生深化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对专业的热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 三 结束语 大学一年级是青年学生成长最重要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教
15、育引导,对学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新生辅导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推进工作模式的精细化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迈好大学第一步,真正当好大学生人生导师的重要角色,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8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全国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周保平.朋辈辅导员制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1) 4秦伟.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11) 5王晓莹.探析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