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初中化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 初中化学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化学作为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如何发挥其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 21 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通过化学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给于学生创新空间 营造氛围,就是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氖围,也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消除课堂拘谨的场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解放,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
2、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就得到培养和支持。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就要求老师自己也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在教学工作中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建设性建议,养成创新习惯,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假设、小心的验证。让学生品尝创新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上不单是老师2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问、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
3、能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一定的培养和发挥。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即使有不准确之处也应给予充分肯定。千万不能有意无意地扑灭在学生大脑中冒起的各种神奇的创新性的火花。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这一点比较重要。 在学习实验室制氧气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书上选择: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应该用直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既省时又省催化剂,比书上选择的两种方法简便得多。还有学生表示用高锰酸钾可以代替二氧化锰来做催化剂,因为高锰酸钾分解后产生二氧化锰,对这种敢于怀疑的观点。我表示钦佩、赞赏。又如:在探究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得出二
4、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此时。有一学生提出,空气能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呢?我不敢确定空气中有微量二氧化碳是否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我鼓励学生去做这样的实验尝试。这样的尝试也许不能成功,可学生思考过,提高了,创新尝试成功了就说明他们创新的,假若失败,则也可以使得学生学的知识,得到锻炼。 二、凸现主体改变从众心理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两个显著特征,即摒弃从众心理,人人乐于参与。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分属一定的群体,群体中的个人有共同的集体意识。当大多数人都不说话时,某个想表达意见的人会感到一3种无形的压力。当一个人与大多数人意见不一致时,也会感到极度的压力,这压力甚
5、至足以使他改变观点,迎合多数,但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实验验证,一旦群体中出现了偏离者,其他人的从众压力则大大下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发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又不敢发表的学生,让他阐明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正确与否,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而是挑起学生之间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为了论证各自的观点正确,都认真地寻找证据,积极的参与讨论。这样不仅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且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讨论中,克服了羞怯、畏惧,克服了茫然、懒散,改变了从众心理,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比如,在讲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
6、成水 B.铁丝弯曲 C.蜡烛燃烧 D.灯丝发光发热。学生们略加思索后,其中一位同学说“选 D”,理由是灯丝发光发热,符合化学变化的现象。回答似乎很有道理,因而赞同的同学很多。此时我追问:“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没有人应答。我让他们回忆讲过的内容之后,有一位同学说“选 C”,我让他阐述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进一步分析、总结并回答错误形成的原因所在,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认真、独立的思考问题,不能人云亦云。 三、联系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创新灵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实验。并喜欢自己动手做实
7、验,通过实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如当学生4接触到原子、分子、元索核外电子排布等抽象概念时,会造成学习困难,此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又如,通过用 pH 试纸检验苹果、唾液、土壤的酸碱性;做简易的净水器等都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哥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一个对化学无兴趣的学生不会认真记忆化学知识,不会把知识信息牢固地储存在大脑里。尤其是学习化学的起始阶段。只有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化学中的奥秘。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当学生学习了物理性质的概念后。设问“你知道醋是怎样变成的吗?”又如,学习碳时,提出“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石墨炸弹是利用了碳的什么性质呢”学生经过学习和探究。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大大激发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兴趣。再如,新石灰雕像为什么会被腐蚀?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氮气的性质。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