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强朗读指导 提升朗读层次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朗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79 年级阶段目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从以上可以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问题,而是有着明确目标和要求的。然而它往往会被忽视。尤其是中学教师,尤其是在过于注重所谓智力培养的今天。因为它不像英语有口语测试,在中考和高考中算总分。 事实上,朗读的确是语文学科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着明确的目标,而且这种目标还是有层次的。我把它分为三个层
2、次:正确朗读、流利朗读和有感情朗读。 第一层次正确朗读。正确朗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得准确,调值要读得 “到位” ) ,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 。尤其是课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和轻声、儿化及“一” “不” “啊”等字的变调、音变,朗读时要能读得正确。 第二层次流利朗读。流利朗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2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 第三层次有感情朗读。有感情朗读,即指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将作品的思想感情朗读出来。它包括语气、语调、重音、情感等许
3、多方面的内容。 目前,我们的学生大多处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对于第三个层次,包括教师在内,也只有很少人愿意下工夫去做到。因此,真正把书读得好的、读出很高水平的学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要归结在教师的身上。 一、重讲轻读,重问轻读 多年来,受传统分析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讲和问,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就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分析。提问结束了,课文分析完了,课也就上完了。一节课中学生没有多少读书的时间和机会。教师一味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析课文上,把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方法放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往往会造成一节课问题过于琐碎,造成满堂问、满堂灌。课堂上学生没有
4、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对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感受,朗读水平上不去,学生也渐渐地缺乏了语感。二、随意性的“滥读” 在许多公开课中我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在课文教学中点缀一下;或为了自己设计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3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同时,由于不少教师对各年级段朗读教学的要求还不清楚,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要求偏高或偏低的现象。这样教学下来,也就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指导无方,效率不高 目前,朗读教学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抽象化、简单化或以录音朗读代替指导。例如:一位教师教陆游的
5、示儿 ,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悲壮的爱国感情。 ”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教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合理创设情境,学生还能读不出真切的情感吗?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其最大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作为语言学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是第一重要的。没有语感,人就不可能真正地掌握好一门语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应该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也是最经常的训练。教
6、师要加强朗读训练的指导,不断提升朗读层次,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科学有效地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例如,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叫“正确地读” ,什么叫“流利地读” ,怎么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朗读的基本要求以后,教师再步4步深入地加强朗读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会不断提升。 加强朗读指导,提升朗读层次,教师要注重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的指导。例如: 1.教会学生确定重音。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情感的一些特殊词语。这些词语大多要读重音。另外,
7、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一些表示强烈的兴奋或悲伤的地方,还可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 2.教会学生掌握速度。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要读得稍快一些;表示悲伤、忧郁、抒情的重点句段,读的速度则要慢一些。在整篇课文朗读中,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 3.教会学生把握语调。语调是语音、语速、语气的综合反映,是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训练,在实际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表示欢乐、赞美、喜爱等表达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高昂明快些;表达悲壮、凄凉情感的课文要读得低沉舒缓些。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科学的方法,学生就有了
8、提高的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最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和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作品中深厚的感情、体会作品中美的境界。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朗读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它有利于开发右脑,能改变学生的性5格,增强记忆力等。因为大声朗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完善。性格内向者不爱说话也不善于表达,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朗读课文,就很容易促使学生大声讲话,从而变得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同时,在大声朗读时需要精力集中,这使大脑容易处于“排空”状态,也就容易记忆材料。大声朗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如果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实质上还是一个修改完善的过程。所以,大声朗读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语文能力。因此,加强朗读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朗读指导,提升朗读层次,是颇具意义的教学要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