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 文 基础系列 1 汉语基础知识问题及答案 一、普通话 1、什么是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民族共同语进一步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对学习共同语也有了迫切的需要。因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于 1955 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的“普通”就是“普遍通行”、“共通”的意思,并不是“平常普
2、通”“普普通通”的意思。普通话也就是“通用语”。 2、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作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规范化语言,在语音上必须有一个语 文 基础系列 2 标准。规定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辽、金、元、明、清各朝都在北京建都,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明朝以来的“官话” ,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北方话,它随着当时的政治力量传播到全国各地。“五四”运动以后的“国语”、“国音”也都是以北京语音作标准音,近 60 年来的话剧、电影 、曲艺、广播,也都使用北京语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京为首都,北京语音对全国人民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这是理所当然的
3、。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也就是以北京音系作为普通话语音规范的标准,更准确地说是以北京音系作为规范的标准,北京土音是不能成为标准的。 3、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不是任何人凭空杜撰、随意决定的,而是以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为依据的。北方话是汉民族各方言中分布的地方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方言。作为汉语的书面语言,从话本、元曲到儒林外 史、红楼梦等优秀文学作品,以及“五四”以后的白话作品,都是以北方话作基础的。所以北方话完全有条件作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这并不是说凡是北方话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因为北方话地区很广,各地区使用的
4、词也有分歧。有些地方性很强的词,就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里来。 语 文 基础系列 3 4、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作为一种规范化的共同语,在语法方面也要有明确的规范。这种规范要以书面语言作依据。但不是任何书面语都可以成为规范。只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才有资格成为语法规范。 所谓“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就一定不是半文半白的、文白夹杂的作品,而是用纯粹的白话文撰写的,可以作为学习效仿的文学著作、科学论著,以及其他方面的文章、作品。有一些被公认为名家的文章、作品中,有时也可能出现词语搭配不当或运用方言词语、生造词语等不合规范的现象 , 这当然不属“典范”之列。所以,“以典范
5、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一般用例为语法规范”,典范作品中的个别失误,只是特殊用例,不属于典范的范畴。 5、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在国内外还有哪些名称? 现代汉民族共 同语 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见论语迷尔),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见杨雄的方言),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即“五四”语 文 基础系列 4 运动以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普通话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西方国家称为“华语”。 6、什么叫方言?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古
6、就存在方言分歧。方言是在一个地域流行的一方之言,是地域性变体。汉民族人多地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封闭的 小农经济使得各地人民之间很少交往,语言上也渐渐有了隔阂,形成了方言。汉语方言都来自古汉语,由于它们形成的年代不同,也就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痕迹。因此,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各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7、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哪十大方言? 1988 年 1990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共同编绘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分为 10 个方言区,这就是: ( 1)官话大区 它又可分为 8 个次方言,即:东北官话区,包括
7、黑龙江全省,吉林全省,辽宁省大部分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北京官话区,包括北京市 10 个市辖区, 8 个县,天津市、语 文 基础系列 5 辽宁省、内蒙古和新疆的个别或少数市县;冀鲁官话区 ,包括河北省 105 个市县,山东省 53 个市县,天津市、北京市、山西省少数或个别市县;胶辽官话区,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的 30 个市县,辽宁省辽东半岛的 14 个市县;中原官话区,以河南省、陕西省关中、山东省西南部为中心,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 11 个省区;兰银官话区 ,包括甘肃、宁夏的部分地区;西南官话区 ,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全部汉语地 区
8、,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甘肃等省区相毗连的部分地区;江淮官话区,包括湖北东部,安徽、江苏省长江以北沿江地带,以及江苏长江以南岸少数市县。 ( 2)晋语区 包括山西省除西南部、西北角以外地区,河北省西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内蒙古中部黄河以东地区,陕西省北部。 (3)吴语区 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浙江省(除淳安县以外),江西省东部,安徽省南部部分地区。 ( 4)徽语区 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浙江省建德、淳安、桐庐,江西省少数市县。 ( 5)赣语区 包括江西省 赣江中下游与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地区,湖南省东部及西南部,湖北省南部,安徽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部分语 文
9、 基础系列 6 或个别市县。 ( 6)湘语区 分布在湘水、资水、沅水流域,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少数几个县。 (7)闽语大区 包括福建、台湾、海南三省,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江西省东北部也都有闽语分布。这个大区可分为闽南区、莆仙区、闽东区、闽北区、琼文区、雷州区、邵将区等 8 个方言区。 ( 8)粤语区 粤语分布于广东、广西,此外,海南迈话也属粤方言。 ( 9)平话区 平 话集中分布在广西。从灵川向南沿铁路到南宁一带,分为桂北片和桂南片。 ( 10)客家话区 客家话分布于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
10、等 8 个省区,其中以广东省东部、中部地区、福建省西部地区、江西省南部地区最为集中。 8、方言与土语有什么区别? 语 文 基础系列 7 方言是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由于演变分化而成的变体。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化。它是某一社会单位中一部分成员所说的话,只是在这部分成员所居住的地区流行,所以说方言是“一方之言”,是“地方话”。一个方言具有不同于其他亲属方言 ,也不同于民族共同语的某些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来。方言的内部发展规律是服从于全民共同语的。汉语的各个方言之间,各个方言和普通话之间,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一方言中不同地方的话,如果在语言上又有一些
11、明显的、互不一致的特点,那么,又可以划分为若干次方言。例如在我国语言学界曾广泛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将现代汉语中的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即:华北方言,又称北方官话;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又称西南官话;江淮方言,又称下江官话。 土语是一个比方言、次方言都小的概念。俗 称土话。如果说方言是地区性的,那么土话就是地点性的。土语也可以叫做地点方言。例如湖南南部的永州和彬州除通行西南官话外,各县还有各不相同的土语。 9、如何看待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语 文 基础系列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白让说方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政策。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
12、也是标准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方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能在一个地区发挥交际作用。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 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渗进了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推广普通话,其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的总要求是正式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说普通话,但并不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要使方言区人民逐渐习惯于从单一语言(方言)的生活向着双语(普通话 +方言)的生活过渡。一旦举国上下,各方言地区的人民都能自然地运用方言和普通话
13、,又能自觉地在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标也就基本上实现了。 二 语音 10、什 么是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拼写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拼音方案。它是总结了前人汉语拼音的经验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设计和制语 文 基础系列 9 定的, 1958 年 2 月 11 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这个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这个方案的制定和推行是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它是三百多年来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也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的经验总结。 11、汉语拼音方案是怎样制定和公布的? 1949 年 10 月,
14、“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在北京 成立,着手进行汉语拼音方案的研究。 1952 年 2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决定设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 1954 年 10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作为国务院的一个直属机构 ,把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三项主要任务之一。 1955 年 10 月,教育部和文改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文改会在研究了 1949 年以来,海内外热心文字改革的人士寄来的 655 个拼音方案之后,向大会提出了 6 种汉语拼音方案初稿,征求代表们的意见。会议之后,群众又寄来许多自拟方案,前后共 达1200 多种。在吸收
15、了 300 多年来自各种拼音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在经过多年的反复深入地研究讨论之后,文改会于 1956 年 2 月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语 文 基础系列 10 经过一年多的讨论,文改会对草案作进一步的修改,并经国务院新成立的“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的审议后,提出了“修正草案”。这个草案在 1957 年 11 月 1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 60 次会议上通过。1958 年 2 月 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12、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一 、字母表;二、声母表;三、韵母表;四、声调符号;五、隔音符号。“字母表”规定了 26 个字母的顺序,名称(即“读音”)、体式;“声母表”列出普通话的 21 个辅音声母,它的顺序是按照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的;“韵母表”共列有 39 个韵母。表格内列出 35 个,同时对表格以外的 4 个特殊韵母作了简单的说明,对常用的韵母在不同情况下的写法作了规定;“声调符号”列举了表示普通话中的 4 个声调的符号,并举例说明了标写声调符号应注意的问题;“隔音符号”指出了隔音符号的用途和用法。 13、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