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种虚化的情感.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842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种虚化的情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师,一种虚化的情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师,一种虚化的情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师,一种虚化的情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师,一种虚化的情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名师,一种虚化的情感真正的名师是能虚化为一种情感,悄无声息地融入别人的生命的。稍经触碰,这种情感便能像饱胀的蓓蕾一样突然绽放,刹那间清芬了你看似单调而寻常的生活。 那是洗尽人生浮华后所形成的自然、亲切和平易,就像和挚友一起品茗、聊天,或者听一位智慧的长辈娓娓叙说,不会盛气凌人,更不会恍若隔世,仿佛稍一用力,你也可以拥有类似的能量似的。这种情感所支撑的名师形象颇类似于现在网络上盛赞的“37 度男” ,平凡而不平庸,低调而不颓废,体贴温柔,洁净温暖 在华东师大读研,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曾和我们聊过学术上的“票友主义” 。白发苍苍的他竟然喜欢看少儿类书籍!从中他知道了会流泪的大象,利用汽车压碎干果的

2、乌鸦。兴致所至,他能像个小伙子一样通宵阅读,或者一天写上一万字左右的论文。即使是下放农村的时候,结束了一天的农活,他也不会忘记到水井边冲洗一番,然后换上干净的粗布衣服,到田埂上看看落日、小草,背背普希金的诗歌。被人发现,禁止背诵,他就在心里背,从普希金到莎士比亚,从中文到英文,从不中断。陆老师的“玩心”和梁启超信奉的“苦乐在心不在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陆老师的颖悟显然更具化入骨髓的亲和力与魔力!苦难而屈辱的生活都能被他轻松地酿制出诗情和快乐来,我们生活中的那点所2谓的苦累、不平、辛酸,又算得了什么呢! 遗憾的是这种淡雅、亲切和平易并非所有人都能感应。 语文学习编辑部邀请于漪老师在暑期为老师

3、们开列一个书目,老人推荐了 4 本书:中国哲学简史 、 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 中国文学概论和古文观止新编 。网民们立刻对之嗤之以鼻,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大名鼎鼎的于漪老师会推荐如此“老土”的书目。虽然他们没有另列“时髦”书目,但是老人从一生的教学实践中提炼而出的深切感悟“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应当是语言的传承者,也应是思想的传播者。课上得好,首先要有思想,至少有想法” ,他们无疑隔膜得很。估计对怀特海说的“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考试应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 ,还有鲁迅曾提倡的诗学观点“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 ,他们也会一概地以为简单、荒谬,不可理

4、喻吧!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火气很旺的人对慢性的食疗、中医理疗或许不以为然,但是时间总会证明一切。 有时,这种虚化的情感又是混合着睿智、赤诚、勇毅等个性特征,体现出坚韧、豪雄、洒脱的风神的!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是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句很不起眼的话语,但是到了于永正老师那里,立刻成了统摄全篇四个故事的“情眼” ,形成了课堂教学复沓式结构的重要脉络,也成了于老师和孩子们一唱三叹的情感旋律。 3无独有偶,上海曹杨二中的特级教师王伟娟在执教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一文时,从“变

5、化”一词切入,用“课文写了哪些变化” 、 “作者是怎样体验这些变化的” 、 “你是怎样看待变化的”这三个话题,引领学生优游涵咏,上下求索,巧妙地将自我、学生和作者带进了一个叫人神迷的艺术空间。 只要有一点点换位思考的意识,便不难体悟到:在他们举重若轻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情和辛劳!于老师强调的是“琢磨” ,王老师追求的是“沉浸” ,表述不同,却无一例外地都走进了“大巧若拙”的教学境界。因为是身临其境两位老师的课,所以我更能体验故事蜕变为智慧,人物虚化为情感的真味!于老师和学生读到动情处不禁泪光盈盈,王老师和学生交流到佳妙处不由笑逐颜开的画面,绝不可能是短期的练习所能达到的,那需要来自生命深处的对

6、事业的认同,还有“不达卓越誓不休”的坚毅,包括以教学推动自我生命不断升华的自觉! 程红兵抛弃江西的优越境遇,独闯“上海滩” 。在历尽艰辛,终于功成名就之后,又开始了刻苦攻读博士的征程。他的理由是感到知识老化,并毫不讳言“面对年轻的博士,我有压力” 。李镇西每天都要落实“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常人避之惟恐不及“麻烦” 、 “磨难” ,他却视作生命的“需要” ,乐此不疲。 每念于此,总觉得他们是一簇跳荡不居的火焰。对冷漠的心,他们送来的是温暖;对黑暗的心,他们送来的是光明;对衰竭的心,他们送来的是能量;

7、对厌世的心,他们送来的是激情!可是,一个内心没有太4阳的人又怎能完成这个貌似简易实则艰巨的伟任呢! 在莫言获“诺奖”之前,有朋友曾将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归因于“缺乏大信仰” ,理由是没有大信仰,便没有大悲愤、大欢乐,而这恰恰是文学创作所必不可少的。我深以为然,并坚信:真正的名师同样是需要有大信仰的!那种虚化后的情感正是大信仰浸润后的笃定、空灵、博大、深邃的情感! 这方面,不论是已经如日中天的“显在名师” ,还是我们身边已经崭露头角却没有被主流媒体关注的“潜在名师” ,应该说都有了一定的趋势或苗头,有的甚至已经渐入佳境。 有很多人问李镇西:“你参加工作之初,想过今天会成为教育名人吗?”李

8、镇西坦言:“我真不认为我今天就成了什么教育名人了,但一晃 25 年过去,在旁人眼里,我的确也算硕果累累了:头衔一大堆,著作十多本。但要问我 25 年前我想过这些没有,我还真说不清楚。仿佛是刻意追求(我一直把学生的满意当作我工作的目标) ,又仿佛是无意之间(的确没有想过要去争名夺利) ,也许是有意栽花 ,也许是无心插柳 ,总之,和参加工作的第一天相比,现在的我的确有一些当初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 华东师大马龙生教授的光场时频域精密控制与超灵敏激光光谱研究一文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多次引用,因此和那些科学界的巨擘们交流甚多。马老师说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得什么诺贝尔奖,他们用心考虑的是如何把

9、事情做好,如何让身心愉悦。这种淡泊名利的想法和李镇西老师的“无心插柳”属于异喉同曲,显然是大信念支撑下5的一种常态的心境! 李老师多次和学生说“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谈苏东坡对待人生进退得失的禅心,聊张中行的信条:“一切都无所谓,这是外貌;骨子里却是有着坚实的壁垒,因而任何外力才攻不破,这是心境的彻底安然,所以可以算作最高的禅悦。 ”还有自己在公共场合的心灵告白“只问攀登不问高” ,无一不体现了他内心追求的一致与谐和。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韩军似乎是个另类。 这位曾经在千百名选手中“左冲右突” ,获得山东经济广播电台主持人资格的“斗牛” ,被学校强行 “按”在教育的槽上“吃草” 、

10、“下奶”后,铁定是永远与热情、笃定、忠诚无缘了。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他很快就转型为一头“孺子牛” , “为这个职业而努力,为孩子们付出,踏踏实实,卖力苦干,心无旁骛”了!不仅如此,他还练就了一双历史的宏大的“眼睛” ,将目光移向读书 、 新华文摘 、 二十一世纪 、哲学研究 、 西方哲学史 、 西文现代哲学 、 中国思想史等语文教育学科以外的杂志和书籍上,意欲借助哲学界的思想资源,使语文教育理论走出迷途,走向深刻。 可以设想,说服自我,抛弃挚爱,死心塌地,且心悦诚服、雄心勃勃地投入一个自己相对并不特别喜爱的事业,如果没有一种神圣的信念指引,实现这样的惊天逆转,不是痴人说梦又是什么! 不知怎么的,我本人一直不太喜欢张爱玲,觉得她太冷、太灰、太硬、太暗,没有一点温柔、婉约、娇媚的女人味,但是很感动于她对胡兰成说过的一句话:“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6内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种情怀很契合我心目中的名师对事业所持的那份情感。他们都是凡人一族,但又都是响当当的凡人!说他们“凡” ,是因为他们脚立在了滋养他们不息生长的教育大地上;说他们“响当当” ,则是因为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远方,且迈开了笃定而飘逸的步伐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英才学校)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