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性的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922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性的创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性的创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性的创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性的创新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性的创新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如何提高“90 后”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性的创新研究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面对当前高校学生中出现的信仰危机,以“概论”课程为例,从教师、教材、学生多个角度分析了提高“90 后”大学生信仰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基础、难点及重要的方式、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信仰教育;“90 后”大学生;“概论”课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64-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多元化思潮的出现,部分“90 后”大学生信仰迷茫,理想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学说与思想的信奉与追随。

2、一种思想学说成为信奉追随的对象就必须让信仰者接受、认同,并不断内化,通过情感体验,最终上升到意志层面,形成稳定政治信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如何在遵循信仰形成的规律与课堂教学二者做到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一、高素质的“概论”课教师队伍是提高“概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信仰教育职2责。然而,目前高校中信仰教育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概论”课的有效性,成为了政治课教学的中心课题。 “概论”课教师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路人,首先必须有坚定

3、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其次要具备精深而广博的知识储备。不但要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专业知识,还要积累广博人文知识。作为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思考,对焦点、热点问题要能进行深度剖析,让自己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信仰内容是提高信仰教育有效性的基础 “概论”课教材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教材编写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所采用的事实根据都能从党的历史文献中找到根据。理论上剖析问题切中要害,做到以理服人,就能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帮助大学生在多元

4、价值并存的思潮中站稳脚跟,而不至于随波逐流。对大学生所进行“四信”教育的内容,都能从教材中找到相关章节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本身就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 28 年是无数革命英烈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自觉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结果;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让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不再迷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让我们头脑更为清醒,明白身上的担子还很重,路途还很漫长;而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所焕发出来的活力,让我们对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因此,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信仰教育内容,将有利于3大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让学生理解信仰的超越性是提高信仰教育有效性

5、的难点 信仰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超越性方面,既是精神对物质的超越,也是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改革开放几十年,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已经随着“90 后”大学生的出生而浸染身心,网络获取信息的便利化,多元文化的加快融合,产生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思想的不乏其人。现实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给以解析,要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结合“概论”教材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章节中给学生解疑释惑。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这种以物质的占有和消费来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并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这种幸福只是短暂的、虚幻的,而不是终极的,不能成为人生的信

6、仰。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共产主义作为信仰尽管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但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不是当下就能实现的,而是指向遥远的未来,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上,它植根于现实,对现实社会的不断改良就是通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 四、加强课堂内外的结合,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是提高信仰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90 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媒体日益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来自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在纷繁复杂信息之中难免鱼目混珠,思想不坚定的大学生很容易被网络舆论牵着走。杜绝使用网络、手机等封闭手段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愚蠢的。倘若课堂所讲与现实背道而驰又会造成

7、大学生对4“概论”课教学的不信任,起不到信仰教育的应有的效果。 “概论”课是理论与现实联系相当紧密的一门学科,既有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也有百姓关注的社会公平与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本身就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特质,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这些优势应在讲授课程的过程充分体现出来。然而, “90 后”大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往往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对国家政治层面的关注度并不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把课堂的学习与大学生课后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采用“课前新闻播报”的形式,让学生把一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在课前 10 分钟内给全班同学进行播报,教师给以恰如其分地点评。通过这种

8、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同时教师也达到的渗透信仰教育的目的。 五、 “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信仰教育的重要形式 理论上的信服倘若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去,就体现不出信仰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信仰不能只是停留在头脑中,而应该是知行统一,立足现实,在平凡的工作与学习中去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 “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就要体现出信仰教育的这一目的。实践教学的活动设计既要与教材内容配合紧密,同时又要与大学生的信仰养成相一致。比如,可以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可以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进行家乡巨变图片展;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社会调研在这些活动中,让大学生加深对国情的了解

9、,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来之不易,其发展也必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信仰坚定者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较为持久和可行的信仰教育实践是与所5学专业实训、实习相结合。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更为重视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的信仰一天就能形成,而且信仰不一定都是家国天下。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产生敬畏感,像乔布斯那样追求一种技术上和艺术上的完美,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能激发自己奋进的专业精神何尝不是一种信仰呢?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变得自律,觉得生活的意义不再是花天酒地、天上人间。他不是以财富去炫耀自己,而是以一种创造力和工艺的完美来升华自己的人生,赢得他人的尊敬。培养大学生这样具有专业精神的信仰,其实也是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 基金项目:本文是 2012 年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90 后”高职生信仰现状与教育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J12SW63) 。作者简介:于军(1971-) ,男,山东文登人,烟台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