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这以上的一切。 ”数学像绘画与音乐一样,能使它的信徒得到欢快。在赞美数与形那种奇妙的和谐时,在每一个新发现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景色时,在知道每位数学家的丰功伟绩和不凡的人生时,信徒们为之惊讶,感到快乐。即使说不出为什么,也会被数学的美所感动。数学美是无与伦比的,博大精深的,在数学中蕴藏着可以描述或不能描述的无穷无尽的美。 一、数学美的价值 (一)数学的价值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
2、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不有数学的贡献。 ”伽利略说:“自然界这部伟大的书是用数学写成的。 ” 数学是富有思想、智慧、灵感的,它能使人聪明,能使人坚强向上,能使人学会鉴赏美、塑造美、追求美。在人类知识的领域中,数学以其辉煌的智力成就被尊为“科学的皇后” ,同时数学又是“科学的仆人” 。 (二)数学美的价值 从数学美的角度审视数学,数学美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征,它能鼓舞学生奋发向上,它能引导学生积极创造,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2兴趣,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 从数学美具有丰富的内容的角度来看,数学美包括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
3、概括性、典型性、应用性、奇异性等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行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等将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数学不仅能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怎样做人。掌握好数学信息审美要素,能培养学生正直、勤奋、坚韧、勇敢等优良品质。把美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以美的欣赏、美的熏陶及感染,进而达到美的升华,塑造出美的灵魂。 二、数学美的表现 数学美的表现无处不在,例如简洁美、形式美、变换美、运动美、统一美、应用美、奇异美、数形美、趣味美、辩证美、逻辑美、构图美、朦胧美、常数美、哲理美等等,进而升华为感知美、体验美、评判美、
4、应用美、创造美。 比如平面几何中的“黄金分割”:建筑师设计的很多矩形窗户是符合黄金分割的;晚会报幕人站在舞台上的黄金分割点处将达到最佳的境界;令人扑朔迷离的维纳斯雕像符合黄金分割;庄严美丽的五角星上也有许多黄金分割点;此外,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中国的故宫的构图中都融入了“黄金分割”的匠心。人们都熟悉的圆,是最完美的象征,圆的表示方法多种多样,在适当的坐标系下方程都可以写成 x2+y2=a2,是多3么美妙的统一啊!立体几何中,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台与球体这七种几何体似乎是互不相容、毫不相干的,然而若把柱体、锥体、球体当做台体的特殊形式,那么利用中截面面积公式,就可以把这七种几何体的体积公式统
5、一地表示成:V=1/6(S+4S0+S) 。从上面,我们看出,数学美的境界是美不胜收的,只要勇于探索,刻苦拼搏,一定会摘到成功的果实。 三、提高数学审美意识 (一)寻求数学美 数学美给人以内动力,引导直觉和猜想,诱发与激励人们开拓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去寻求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克思指出“艺术的对象主要是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习审美教育的理论,提高审美意识,悉心挖掘教材中美的东西并进行精细加工,揭示美的因素和价值,引导并感染学生体验美的情境、美的旋律,在寻求数学美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
6、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寻求到数学的美,从而改变因数学的抽象难懂、公式呆板难用、运算枯燥无味导致的厌学心理。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用数学史、数学思想史以及数学教育史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数学美 充分利用数学美,独具匠心地提高数学的审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4要善于发现那些由数式对称或图形结构美而另选捷径的解题方法并及时表扬;评析来自学生独立思考的优化解的和谐美;联想数式、方程曲线、函数图象、几何图形的造型美;联想数字达到的高度艺术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联想数字深化了的时空意境, “两个
7、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寓教于乐,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还具有广阔的空间。 数学美是一朵艳丽多姿的奇葩,是数学教育中一道灿烂的曙光,它对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循循善诱,让学生漫步在数学王国里,充分领略数学的风光美景,更多地挖掘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中的美,使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啜吸知识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 参考文献: 1李文林 数学史概论(第二版)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393414 2许云华 对数学美育的初步认识与实践J 数学通报,200110:46 3李忠海主编 中学数学教师学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139,140,149151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