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作为教师,我们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总理那耳熟能详的话语曾经激励了几代中国人。读书,早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身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托举明天的太阳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在我们履行职责、追求梦想的路上,读书,将是我们启迪思想、陶冶心灵、丰富人生、提升智慧的人生必修课,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职业读书人”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海量般的信息在耳目间爆炸,很多人习惯了被裹挟,喜欢上了盲从,思考变得奢侈,内心变得浮躁,但对于真正的“职业读书人”而言,是不会被这些所干扰,也绝不会以此代替读书,
2、代替思考的。 “只有成为读者,才可能成为学者” ,因此,教师要想走得更远、更好,唯有不断地读书,唯有认真上好读书这堂人生的必修课。 一、为丰富人文素养厚积致远 读书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是提升气质品位的过程。 “厚积”应积学积能,即不断地增长学识、提高能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也。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对教师来说,人品也是教学的品位。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也就失掉了“教2师的一切” 。当教师怀着一个被“牛虻” 、克利斯朵夫等
3、形象激励过,被荷尔德林、海德格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富含哲理的文字熨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他的教育才能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读书其实也是在读人,很难让人相信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会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表面上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实际上更是他的精神世界心灵和人格的体现。 罗曼?罗兰说:“放弃独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 ”读书能帮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读书能使人聪慧、使人明理、使人视野开阔,不人云亦云。著名教育学者肖川曾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师缺少的主要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
4、蕴不够丰厚,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深度的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乏对“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得极端一点,把“教育”浅化、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因此,只有与书为友,才是使教师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与古今智慧对语、与中外大师交流,在读书中扩展教育视野,回归教育常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有思想的教师对日常生活和教育中似是而非的繁杂现象,不盲从权威的声音,也不轻信流行的观点,而是保持自己的敏感,持有独到的见解。这种精神世界的充实与丰富是那
5、些只能根据教科书、参考书来教学的教书匠所无法体会的。 3二、为强化专业品质登高致远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于教师,这不仅是激励鞭策,更是职业生涯的真实状态。教师是一个很容易被掏空的职业,只有理想信念和思想认识有高度,视野才开阔,头脑才清醒,精神才会振奋,才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读书是教书的必需,是专业成长的永恒路径。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一年不学习,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 80%。其实,就一个人一生所
6、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 10%,而另外 90%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获取。进入 21世纪,知识老化速度更是不断加快,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努力去践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对教师而言,书籍,更是专业成长的“能源” 。教师的专业性是在不断吸收优秀人类文化成果,尤其是人类优秀的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的,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专业阅读,以积累专业知识,开拓专业视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 心态阳光才有工作
7、干劲,观念转变才有幸福感受。读书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它是教师教育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教师一旦在价值观上出现问题,无论其在专业上有多深的造诣,也无法弥补因观念上的偏差而给学生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有偏差的教育观念,犹如枷锁,学生的心4灵一旦戴上它,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都解不开。麻烦的是,有些观念有其时间性的一面,最容易过时、落伍,教师一不小心,就可能会以这些过时的观念建立起铜墙铁壁,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自以为是,而对外面的世界保持封闭和无反应的生命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继承优秀的教育观念,更要通过阅读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并努力运用新的教育观念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 三、为陶冶思想情操宁静致
8、远 当前,落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成为教育人思考、探索的热点,我认为,立德树人重在为师者先善其德。读书,能彻底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的人生状态,去浮躁气、功利心,如春风化雨,滋养心田,不仅给生活增添意趣,更让心灵得到滋养,使教师避免职业倦怠。只要教师不轻易放过一个问题,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生活,那么教师自然会发现教学工作很精彩。带着问题阅读,不断反思,不断寻找研究方法,各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可能成为被研究的对象,并有意识地预测与检验教育教学行为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当融入了自主的阅读和研究时,教育教学工作便不再是沉重的劳役,而是获得思想的尊严、专业的威信,体会在自己领域内独立进行创造的
9、快乐的过程。周国平先生说:“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是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阅读那些充满哲理、富有诗意、发人深5省、耐人寻味的书籍,涵养睿智的眼光、深沉的思想,去发现生命的真谛,去参悟教育的意义,摆脱名缰利索,从容行走于美好的教育世界,享受职业幸福。 伟人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即使是在战争年代条件极其艰苦时、在和平时期国事异常繁忙时、在晚年病魔缠身行动困难时,读书都始终
10、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当我们敬佩毛主席知识渊博、才能杰出、功绩卓著时,同样也敬佩他那种“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崇高品格。而即使是毛主席这样的伟人,也极其尊敬自己的老师,因为老师的职业是崇高的,做老师就应该是永远的“读书人” 。国家督学李希贵说:“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教育,使我顿悟人生。 ” 对于读书的意义毋庸多言,想必大家也能说出许多好处,但百分之九十的教师, “非不知也,是不行也;非不行也,是不恒也;非不恒也,是不乐也”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作为教书育人主力军的教师更应该行走在时代的前列,做读书的排头兵,做“职业读书人” ,自觉建立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意识,重拾读书习惯,切实做到以读书谋求发展,以读书促进成长,以读书丰盈思想,以读书感悟人生,以读书升华品性,从而真正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真正享受读书过程中的幸福,只有这样才能以“职业读书人”的学识、品性,更好地践行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推荐书目 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6多元智能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 学会生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