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学校教研的“真空地带”.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221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摸学校教研的“真空地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触摸学校教研的“真空地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触摸学校教研的“真空地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触摸学校教研的“真空地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触摸学校教研的“真空地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触摸学校教研的“真空地带”缘起:“真空地带” ,客观存在 在教研活动实践过程中,看似轰轰烈烈的活动背后,隐藏着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死角”有的教师沦为看客,无须动脑,最多做个教研笔记;有的教师有所思考,却没有机会表达;有的教师口头表达能力有限,找不到更适合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教师因为当面不好直接提出建议,心有顾忌,于是听课评课往往一片“叫好声” ,没有实效。综合以上情形,我们暂且称之为教研活动的“真空地带” 。 “真空地带”如何形成?一是教研时间的限制,校内的常规教研活动往往是定时开展的,考虑到各种客观因素,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于是就会出现想说而没时间说的窘境,况且时间短促,想要准确评价一堂

2、课,或是进行互动,对有些教师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二是空间的限制,与授课教师面对面,有些话(如正面评价)交流着方便,有些话(如批评或建议)却不好说出口,其中尤以时间限制更为突出。如何消除这两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真空地带” ,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设想:传承创新,关注个体 要想让每位教师参与到学校教研活动中来且都得到发展,学校教研除了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之外,形式的改变更是迫在眉睫。 先看看传统的教研活动都具备哪些优势。教学观摩、圆桌会议、教研沙龙,在这些形式里,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沟通比2较直接、平等,能促进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在新的时期里,在现代传媒的冲击下,学校教研

3、完全可以对传统教研形式进行合理的扬弃,既传承传统教研形式的优势,又能去粗取精进行创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施分层教研,这样,在顾及老教师的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更为便捷与畅通的平台。 例如,我校开展的“学科教学论坛” ,着眼于教师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的不均衡现状,着手于校本教研的渠道与形式的变革,着力于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学科教学论坛”活动,把集体备课、现场研讨与网络互动三者进行有效整合,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参与哪个层次的活动。 可以设想,年纪稍大的教师,无法适应网络的纷繁与复杂,那么,现场的研讨是最受他们欢迎的,而与执教者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又最适合参与集体备课的过程。在每个

4、环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都能有效地顾及小集体,甚至个体,校本教研便可落到实处、细处。 就青年教师而言,论坛互动则是最合适的交流平台。虚拟而富有个性的网名让交流更直接,网络的实时性让发表言论的时间与地点更自由,直观形象的表情符号让语言的形式更丰富,网络的可编辑修改功能又能让发言者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斟酌语言,形成准确、深刻而又有条理的见解。与现场互动不同的是,对于他人的见解,网友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做出反应,这样无论是执教者或是观摩者,都可以有充分反思的时间,也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最为优势的是论坛还可以让教研在时间上无限延伸,只有开端,而没有终端,一改过去“人走茶凉”的尴尬局面。 3实践:分层实施,修补“

5、真空” 1.发酵层:集体磨课让学徒教师无真空。 教研活动求实不求大,小团体出大智慧。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能做到化大为小,关注小范围内的教研需求。教学研究的第一层次便是备课,而集体备课则是最“给力”的形式。集群体智慧,融众人见解,深度磨课能够迅速提升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 从确定课题到深度磨课,从师傅指导到提前试讲,都需要承担执教任务的教师及年段集体备课的成员献计献策。如此,既帮助了青年教师在磨课中的成长,又提升了集体备课的水平。我校的“学科教学论坛”活动第一板块就是集体备课的组织与指导,因为同年段班级不多,因此,集体备课由同年段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并且采取师徒携手的方式,顾及了部分在解读教材及教学

6、设计上存在困难的教师,无论最终哪位教师承担观摩、研讨课的任务,所有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尤其是学徒教师)都在这个环节上得到提高,这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2.对流层:现场互动让超龄教师无真空。 登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互动与交流应当是教研的最大特点,而不是单向的灌输与传授。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 ,但绝不能把老教师“拍在沙滩上” ,让他们成为被教研遗忘的角落。因此,在现场互动的环节中,应当充分关照年纪较大的教师,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时间,让他们在教研活动中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谈谈对现场课堂的见解,能给青年教师一些启示,这是十分有益的。 我校的“学科教学论坛”正是如此,现场观摩环节,除了校外嘉宾4与

7、专家的发言,力求给不善于上网的教师一些发言的时间,让他们有话能说,当然,也不排斥与青年教师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辩课。我们所聘请的特级教师嘉宾,在执教者现场献课之后进行即兴指导、点评,或与执教、听课教师进行互动。专家们的点评高屋建瓴,彰显出其引领价值,为教师指点迷津,也把教研活动推向了更高的高度。 3.积淀层:网络评论让青年教师无真空。 观摩之后的思考,是思想的生成,而教师用言语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是思想的再次升华。众所周知,听课之后的一些感悟与体会,无论浅显或深刻,都是零散而无序的,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思想呈现有序性和深刻性,就必须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才能让研究的成果积淀下来,成为教师今

8、后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经验。 尤其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需要青年教师在广泛阅读、善于思考的基础上勤于动笔,这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要求所有同学科的青年教师(包括执教者)都必须在指定网络论坛上参与每一次教研活动的讨论,或发帖,或回复。执教者对预设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深度反思,备课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后的反思,听课者紧扣教研主题对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等等,要出现在“网络互动”中。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开辟的主阵地,学校的教师业务管理制度中,把这一项列为重要指标。 4.增值层:编辑精华让后续学习无真空。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一场普通的教研活动,

9、通过有效的组织,一样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了这些精彩,我们就想着如何留住它,让5它“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在保持连贯而又相对独立的学校校本教研中,实现研讨活动的增值。 对于教研过程中的一些成果,往往成为过眼云烟,尤其是网络评论帖子,过一段时间没有人“顶” ,就会下沉,直至无人问津,一些不方便上网的教师甚至从来没能看到这些闪烁着教师智慧的文字,资源和成果就此浪费。作为教研团队的管理者,就应当考虑把一些教研活动中的精华留住,或编辑成纸质教研专辑,或刻录光盘,成为随时可取用的内部学习资料。教师们(尤其是不方便上网的教师)在闲暇时间可以再次阅读这些教学实践经验,再次感受学科教学论坛带来的教学智慧与思考。 影响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因素众多,除主观因素之外,学校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搭建适合教师发展的平台,寻找适合校情的校本教研之路,是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学科教学论坛的开展,有效地扫除了教研活动中常被忽略的“真空地带” ,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鳌阳小学责任编辑:朱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