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套试卷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938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套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套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套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套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套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参考答案 】 教师招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 教育教学基础一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由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2.D【解析】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3.D【解析】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4.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5.A【解析】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6.A【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 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题干所述应为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7.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2、育法第三章第十九条“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8.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6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自 200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9.C【解析】学校教育因素在诸多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要主动同家庭和有关社会机构取得联系,互相协作 、及时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共同研究德育问题。 10.A【解析】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理解性。而题干描述的是知觉的选择

3、性。 11.B【解析】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4 岁。 12.C【解析】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13.D【解析】注意分配能力是教师注意力的特点的集中体现。 14.A【解析】人的学习 83通过视觉。 15.B【解析】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6.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十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 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17 B【解析】突然喊叫属于多动症的表现之一。 18 A【解析】 B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

4、为稳定的外在原因; D 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9 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20 B【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有三条:首先是发展基础教育;其次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最后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 C【解析 】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 9 年,小学 6 年,初中 3 年。 22 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23 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无意注意的定义。 24 D【解析】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25 A【解析】上述现象属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26 D【解析】 9 岁是小学生品德发展

5、的关键年龄。 27 C【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 28 A【解析】略。 29 C【解析】梦中形象往往不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再现,而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 成的新形象。但由于梦是在睡眠状态下无意识地进行的,所以是一种无意想像。 30 C【解析】略。 二、判断题 1【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相关内容。 2【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条“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3【解析】小学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4【解析】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解析】略。 6【解析】自我意识是由自我

6、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7【解析】略。 8【解析】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来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9【解析】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是儿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的表现,也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的保证。 10.【解析】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一)优等生: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 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

7、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二)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 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后进生: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

8、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答案要点】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

9、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 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答案要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为此,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

10、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为中华民族 21 世纪的全面振兴培养一代新人。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量点的教育。 国家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使得素质教育以立法形式予以保障。 教师招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 教育教学基础二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2.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就。 3.C【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

11、品德最重要的标志。 4.C【解析】由题干可知是在描述道德意志。 5.D【解析】只有让学生“信其人”,才能使学 生“听其言,奉其道”。为了使辅导矫正活动取得预期效果,辅导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7.A【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 8.D【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不仅仅指没有疾病。 9.D【解析】考查再造想像的定义。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

12、再造出与其相 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0.C【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能够根据所发现的新事实及时修改自己原来的想法,使思维从成见和教条中解放出来。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考虑问题;思维的敏捷性是指一个人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11.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12.C【解析】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 13.D【解析】 10 12 岁小学生注意的稳

13、定性约为 25 分钟, 12 岁以上可维持 30 分钟,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可维持 45 分钟左右。 14.A【解析】略。 15.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自我控制的定义。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16.D【解析】所谓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去接受一个新的概念。 17.D【解析】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18.D【解析】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沿着多方向,多通道求异地解答问题称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 19.B【解析】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

14、。 20.B【解析】 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 年 6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21.C【解析】儿童生长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22.A【解析】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特点。 23.B【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条相关内容。 24.B【解析】小学 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是识字、写作和阅读的心理过程。 25.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

15、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6.D【解析】略。 27.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动机与远景的问接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动机的概念。 28.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无意想像的定义。无意想像是没 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像。 29.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章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 (班 )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30.B【解析】 A项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 C 项与 B项矛盾, B项为正确说法, D 项心理辅

16、导不等于心理治疗,它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 二、判断题 1.【解析】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原理的推理。 2.【解析】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识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提出了人 类道德发展的顺序 原则。 3.【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 4.【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条。 5.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6.【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 7.【解析】略。 8.【解析】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日 益深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 9.【解析

17、】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物的推理。 10【解析】略。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2【答案要点】 (1)帮助维护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 制定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利用家长会向 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18、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 (2)帮助维护低年级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对一个学生的正确引导是使这些还没有定型的孩子形成健康良好人格的关键,特别是 低年级这样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周围新的同学,是影响他们心理和行为的 主要因素,他们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引导来逐渐完善自己的健康人格。老师平时的言行也是 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一条途径,教师须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在当今学习竞 争 相当激烈的背景下,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重视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

19、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指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 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2【答案要点】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圄宪法第 46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9 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

20、、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 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小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佣不满 16 周岁的儿童。 教师招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 教育教学基础三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

21、方法: 2 A【解析】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3 B【解析】创造想象是根据已有形象。红头腑巾蚀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 C【解析】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这 一 5 c【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六章第四十二条相关内容。 6 D【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条“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7 C【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二十条“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8 A【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

22、验。 9 C【解析】略。 10 C【解析】略。 11 C【解析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七条相关内容。 12 A【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 13 C【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章第四十六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适当形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 14 C【解析】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成熟。 15 B【解析】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16 A【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 A【解析】略。 18 B【解析】集中思维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

23、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 19 C【解析】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20 A【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相关内容。 21 B【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章第四十五条“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2 D【解析】略。 23 B【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 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使人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感色彩。 24 A【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25 D【解析】略。 26 C【解析】在

24、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27 A【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8 C【解析】属于智力核心的是思维能力。 29 B【解析】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30 I)【解析】教师对教育事业忠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二、判断题 1 【解析强见 i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 2【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j第二章第十 J 川二条。 3【解析】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 )一般都能导致探索行为的出现。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 4【解析】略。 5【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回忆有两种不同的水平,即再

25、认和再现。 6【解析】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各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7【解析】 见中华人民共和吲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适龄儿童 、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中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8【解析】略。 9【解析】学生的社会态度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劳动态度和对集体的态度。 10【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 j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

26、贷学金、助学金; (三 )在学业成 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卜列义务: (一 )遵守法律、法规; (二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答案要点】校风是学 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学校风气和精神面貌。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1)校

27、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 (2)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具有深刻的“强制性”的约束作用; (3)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具有在行为上的激励作用; (4) 优良的校风对成员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保护和增进作用。 (5)优良的校风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良品行的形成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小方回答砖头 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8、 2、【答案要点】对。学校是对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助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码、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 误。经过教育。小明也应当认识到自己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课,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招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 教育教学基础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遗传是儿童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 2 B【解祈】见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实施义务教育,不

29、收学费、杂费。” 3 B【解析】见教育法第九章第七十三条“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A【解 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5 A【解析】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精加工策略。 6 A【解析】学习 20 分钟之后,遗忘达 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7 A【解析】见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九条“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

30、咎辞职。” 8 C【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十九条对教师的规定。 9 B【解析 】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劳动也就具有了示范性。 10 D【解析】略 11 C【解析】见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2 c【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相关内容。 13 B【解析】 B项所述为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14 B【解析】略。 15 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习期待的定义。 l 6 D【解析】见程序性知识定义。 17 B【解析】见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 18 C【解析】见中华人民

31、共和罔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五条“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9 B【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七条。 20 B【解析】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21 B【解析】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方便学生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 21 A【解析】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 种最古老老的解释理论。 23 A【解析】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慨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24 C【解析】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

32、象。 25 C【解析】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26 D【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27 D【解析】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28 B【解析】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属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可知应为动作结构。 29 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怍活动方式。 30 C【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二、判断题 1【解析】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认识。 2【解析】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3【解析

33、】社会学习理沦 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 4【解析】略。 5【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章第十九条“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6。【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7【解析】桑代克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8【解析】略。 9【解析】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题之所述正是理智 感的表现。 10【解析】题之所述为应激的表现形式。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

34、是: (一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 )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 j)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业学校、技工 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帅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五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 )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

35、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2【答案要 点】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自发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甥健康教育。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

36、好的心理背景。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不符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第五 十八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列、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2【答案要点】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则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 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写给学生看。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

37、,更 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的“教育性”。 教师招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 教育教学基础 (五 ) 一、单项选择题 1 A【解析】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人格。 2 D【解析】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3 A【解析】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4 D【解析】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5 B【解 析】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刑和外倾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6 c【解析】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

38、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7 B【解析】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8 B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9 B【解析】见中华人心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条相关内容。 10 B【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十条。 11 c【解析】创造力的两个最本质特征是新颖性和独创性。 12 c【解析】教师的威信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13 B【解析】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 1

39、4 D【解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中心。 15 A【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相关内客。 16 B【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社会保护第四 十五条。 17 c【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第二十六条“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18 c【解析】瑶五主、 jj 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亩 19 B【解析】题之所述指的是人的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0 c【解析】见观察法定义。 21 D【解析】棋类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2 A

40、【解析】见发散思维定义。 23 B【解析】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 是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24 D【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四条。 25 A【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6 B【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一条相关内容 27 D【解析】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28 c【解析】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 29 A【解析】见学习动机定义。 30 B【解析】略。 二、判断题 1【解析】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逆推法。 2【解析】略。 3【解析】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4【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但小学高年级儿童还没有完全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5【解析】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但并不取决于师生关系。 6【解析】略。 7【解析】挫折容忍力是后天培养的。 8【解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可知,该男孩不享有我国的义务教育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9【解析】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