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国教育独立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前言:2012 年 10 月 11 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不仅仅对中国文学界产生影响,更对中国教育的何去何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教育的讨论再次被提上议题。 1.教育的内涵 教育的产生是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产生而发展。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从广义来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学校里面的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或者阶级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以及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把其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
2、.民国教育的独立思想 民国时期的教育可谓是蓬勃发展,而民国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开展。而在洋务运动之后,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发生变化,科举制度被废除,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中国教育界在接收西方教育思想影响之后对于教育的观点逐渐扭转:首先意识到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其次,明白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之间存在制约;再次,明确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本质功能要以人为本,主要是为人服务;最后,明白教育有自己的独立性,存在独特的客观规律性。 2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3.1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大规模地学习苏联模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3、主编的教育学成为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蓝本。伴随着改革开放,在一切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之下,教育逐步向生产力学说靠拢。生产力学说认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教育,是一种包括意识形态现象和物质现象在内的社会现象,教育不但进行着精神生产,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再生产。 而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教育逐渐与市场产生了巨大的联系,教育产业学说被提出。其认为教育是以教书育人为本,通过市场和家庭产生交换,以获取价值的第三产业。而在中国社会进入 21 世纪之后,关于教育的发展,又有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主张,对于教育的本质有了重新的认识和
4、定位。 3.2 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步入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中国教育稳步前进,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趋势:学龄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特别注重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的年限将被延长,对于一定儿童的教育实行免费和补助;普通教育与职业化教育互相渗透发展;高等教育日趋多样化,受众群体的比例在逐年升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在逐渐走向淡化;国际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方式逐渐多样化。 教育逐渐呈现一定的发展规律,教育的过程开始走向终身化,而且实现全民教育。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技术逐渐现代化和多3元化,而教育也在进一步向全民化和公平化发展。在全世界多元解构、多元思想、多种文化的影响之
5、下,教育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既体现教育学术发展的成果和时代的特征,又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特征。4.民国教育独立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4.1 民国教育独立思想的特点 民国时期的教育独立思想在建构现代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框架体系,而且发展过程中有着属于自身的特点,对于教育独立有清楚的发展脉络,显现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思想文化独立的肯定。虽然民国教育独立思想有了一定的雏形,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独立思想的说服力和社会影响还不够巨大,其生存空间和影响力还是有限的。 4.2 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6、2020 年) 。纲要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适应时代需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多元化的,教育必须启迪智慧、发展理性、培养人才和起到文化的传承作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向多元化的社会系统提供文化服务。 44.3 民国教育独立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民国教育独立思想所表现出的超越现实功利主义的倾向,
7、还是能对现代中国教育有所启示。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项精神领域的探索活动,思想上不受规则束缚的因素造就教育对于独立的本质追求。民国教育的独立思潮之一,就是对于教育本体价值的彰显,对于受教育者个性解放和独立人格的尊重,这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方向的,是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一致的。教育独立思想不仅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彰显,更是对现代教育社会分工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鲁杰.2005.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淑娟.李承先民国时期私立名校的办学特点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 3袁振国.2004.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沈玉顺.2002.现代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警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