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546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扣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紧扣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紧扣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紧扣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紧扣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紧扣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近年来,盐城加快推动“以工兴市”向“工业强市”跨越,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毫不动摇发展实体经济,全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盐城工业开票销售总量从 2010 年的全省第十位上升到 2014 年的第七位,达 4009.7 亿元,总量苏北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3”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多年保持了 30%以上的增幅,2014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1500 亿元。 一、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轻量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托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在 582 公里海岸线上,建成了 184 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电、光电及生物质电厂。江苏省一半的

2、风电和光伏发电量,来自盐城。2014 年盐城清洁能源发电量 37 亿度,占全市用电量 13%,节约标准煤 119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309 万吨,相当于减少 60 万千瓦燃煤机组排放。目前,正以千万千瓦风电、千兆瓦光伏为建设重点,着力打造“海上三峡” ,今年清洁能源发电将占到全市用电的 20%,提前 5 年达到国家标准。 二是发展轻量化产业。2014 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超过 800 亿元,列江苏第四;汽车产销量达到 65 万辆,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八;新能源汽车已有东风悦达起亚、奥新和登达 3 家整车企业获得生产资质;高端装备销售收入达到 100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 20%;电

3、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 360 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 108 亿元,城南新区被列入国家住建部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截止 2014 年底,全市化解船舶过剩产能 25万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602 万吨、印染产能 3100 万米、纺织产能 4.8万吨、化纤产能 1 万吨、铜冶炼能力 4 万吨、造纸产能 5.3 万吨,淘汰丝绸生产能力 400 万米。加快推进全市化工产业及园区转型升级,全市化工企业由 735 家减少到 340 家,全市化工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 90%。开展节能技改工程, “十二五”以来,累计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近 200 项,总投资近百亿元,实际节能达 60

4、万吨标准煤以上。2015 年盐城又将全市30 项重点节能技改工程写进了政府报告。 二、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慧产业,在重点突破新兴产业过程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产业。3 月 27 日,11 个大数据项目签约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涉及大数据存储、分析应用、数据备份、产业基金等领域,对盐城市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条、彰显产业集聚效应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首批示范区,近年来,盐城市把握智慧产业和互联网经济发展潮流,加快建设智慧科技城,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产业,打造标志性产业创新高地,以此推动全市产业升级、城市转型。 二是发展汽车及

5、新能源汽车产业。2014 年盐城汽车产业销售突破1000 个亿,目前正朝着整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三个千亿”目标迈进,打响“中国东部沿海汽车城”的品牌。盐城市依托汽车产业发展坚实基础,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建成江苏省第一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具备新能源汽车研发、展示、孵化、检测、服务和制造六大功能,形成了乘用车、专用车、客车的制造能力,25 款产品进入国家工信部汽车公告目录。1 月 20 日,我国首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盐城下线,并获得意大利 1 万辆整车、美国 2 万辆整车散件的订单。三是发展高端节能环保产业。合力打造“中国烟气治理之都” ,实施全产业布局,着力主攻研发和服

6、务,盐城环保科技城已集聚中国环科院等 20 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吸引中节能、龙净等国内外 80 多家领军企业落户,成为全国最大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2014 年全市规模以上环保企业达 286 家,主营收入 813 亿元。 三、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提升临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实施沿海开发不断挖掘区位特色潜力 一是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围绕产业港定位,加快盐城“一港四区”港口建设,大丰港区三期通用码头建成通航,滨海港区 10 万吨级通用码头开港试航,响水港区一类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推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高新区、环保科技城、智慧科技城“两区两城”标志性产业

7、创新高地建设,引领沿海加速崛起。加快 5 个沿海经济区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实施临海城镇培育行动计划,完善功能配套,为产业发展和人气集聚提供支撑。 二是推动临港产业升级。临港产业是沿海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全天候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化招商,重点面向世界 500 强企业、央企、大型民企,大力招引临港型、基地型、龙头型重特大产业项目,努力把盐城市沿海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基地。2014 年列入江苏省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的 78 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3008 亿元。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抢抓中韩自贸区建设机遇,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全力推动形成两国政府(商

8、务部门)主导、地方与企业参与、市场化建设的开发机制,打造国际合作创新园和生态园。深化两岸两地产业合作,打造台资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高地。发挥综合保税区平台作用,争取一批跨国公司在盐城市建设生产制造和物流基地。加快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和各类合作园区建设。 四、大力实施“千百十工程” 、 “五抓五比” 、为企服务,在稳企业稳投资稳要素过程中实现稳增长 一是开展“千百十工程” 。扎实推进千企技改、百企重组、十企上市,激活产业存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截至2014 年底,全市千企技改覆盖率达到 93%;累计已有 78 家企业完成重组合作,其中战略重组 19

9、 例;4 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数量苏北第一。 二是开展“五抓五比”活动。深入开展抓投产达效比新增长点、抓开工建设比实物投入量、抓洽谈签约比协议投资额、抓注册到帐比资金到位数、抓软环境建设比服务效能。2014 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 1663.2亿元,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205 项,竣工重点工业项目 200 项,百项重点新增长点新增开票销售 420 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1.3%,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紧扣企业需求开展专项活动。联合金融、供电、人社等 12 个部门并组织 563 名处级以上干部,围绕企业需求开展 16 项专项服务活动,解决 271 件企

10、业发展难题,为 93 家重点企业争取银行授信 107.7 亿元,为 2000 多户中小企业融资近 70 亿元,帮助 7200 多家企业招聘 10.9 万人。开展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为 16 户企业节约电费支出 1012 万元。组织盐城(上海)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签约引进 47 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五、着力造浓创业氛围、培育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出台引导政策,造浓创业氛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的意见 、 加快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 ,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进一步加大全民创业激励力度的意见 、 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的若干意见

11、,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出台了鼓励和促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 。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和创业节活动 15 场次,推出市县各类创业典型 180 多人。市委市政府举行 2014 年度盐城市创业之星颁奖活动,表彰了 31 名创业之星,造浓全市全民创业氛围。 二是突出主体培育,加快载体建设。全市确定了大学生、科技人员、在外务工人员、青年、妇女、农民、下岗职工和转退役军人八大类创业主体,建立各创业主体基本台账,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和实训。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已初步建成创业辅导基地 35 个,创业实训基地 50 个,建成创业园 127 个,创业示范园区、示范街、示范专业市场和示范特色镇 50 多个,建

12、成市级各类公共服务平台 58 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 20 多个。 三是简化行政审批,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并联审批”和“容缺预审”制度。全市 55个行政部门“自我革命” ,将 6539 项行政权力精简为 1727 项,精简率达73.59%。行政审批办理平均承诺时间从 8.24 个工作日,缩减到 3.96 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推行公司网上登记方式。大力实施涉企收费目录及标准和企业付费登记卡(一表一卡)制度,压降企业负担,开展企业负担专项清理行动,取消一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014 年 6 月“一表一卡收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道。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经信委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