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预设与生成 构建高效课堂.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581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合预设与生成 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融合预设与生成 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融合预设与生成 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融合预设与生成 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融合预设与生成 构建高效课堂新课标指引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不速之客” ,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预设,甚至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 ,让它成为我们课堂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妙地处理“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 。 一、巧解“错误”皆生成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出现的“错误”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心有不悦,弃置

2、不顾,或者大声加以指责,使学生心生畏惧。其实,课堂中学生或者教师的“错误” ,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艺术处理,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资源,就能使得“纠错”增值。 1.将错就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往往不可能会十全十美,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错误” ,此时教师要选准突破口,将错就错,灵活地调整教学预案,使之成为教学的新亮点,引出新的精彩。 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我在示范时没有准确地把球投入篮2框,此时,我将错就错,请学生讨论:教师在示范时技术上存在着哪些错误?这时学生的兴致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老师在投篮的时候,手腕力量太大了” , “老师的动作太僵硬了” , “

3、老师的动作不够协调” ,“”。 “同学们看得真准啊!老师再来示范一个。我又示范一个下肢不发力,只用上肢发力的投篮技术,球还是没投进, “同学们,再帮老师找一找投不进出的原因好吗?”学生们讨论的激情比原先更为热烈,错误找得也更正确了, “老师,你的腿怎么不蹬伸啊” , “对!老师刚才的两个动作,一个是屈腕拨球不到位,一个是没有蹬伸,这两点是我们投篮技术的要点。 ”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了投篮的技术关键。 2.顺错改错 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要急于指正,可以采用顺错改错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正确动作的认识。 如,在教学肩肘倒立时,我要求学生在倒立时,肩与肘应成三角平面,倒立成功后,重心在两肘

4、之间,身体应与地面成垂直。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我的动作要领提出了质疑, “老师,肩与肘不一定成三角平面也可以倒立,你看同学,他立起来了” ,说完,请同学示范,“老师、老师,你来看” ,又有一位同学发现了“新大陆” , “老师,重心不一定要在两肘之间也可以倒立“,他指着他们组正在练习的同学大声地说出他的发现,这些发现显然与我讲得正确动作不同。这时我把学生召集过来,请上这二位同学,又找了一位与他们体质相当,能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动作的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作出哪一种方法更好的判断。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重心在两肘之3间最好,它易于控制重心,维持身体的平衡。而肩与肘不成三角平

5、面的方法支撑时间不长,重心不稳,且易造成颈部损伤。由于我意识到三种方法所折射出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及时利用、挖掘,所以收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二、巧化“疑点”成亮点 “学贵有疑” ,疑是汲取知识的动力,有疑惑才有探求,才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新课程指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问题的出现就意识着学生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教学“后滚翻”时,复习前滚翻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这时,学生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 ,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我顺势提出问题:同样是滚翻,为

6、什么有的同学会在原地打转,有的会偏离“轨道”?谁来说说这两种技术的动作有什么不同?我先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然后说说原因,我再适时地加以指导,并讲解示范动作,最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后滚翻在关键在于蹬地、团身、推手;明白原地打转是因为没有团紧身;偏离“轨道”是因为推手时用力不均匀。 三、巧设“引导”出创新 课堂生成只有立足预设的文本,才能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对在教学实践中捕捉到的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和充满智慧的问题及学生们的反馈信息进行有价值地引导。关注生成,贵在价值引导,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方面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4如:前滚翻教学时,在教给学生方法后,让学生自主尝试滚翻,这时学

7、生东倒西歪,有的学生半低头,用前额顶住了体操垫,翻不过去,有的学生双手用力不均匀,滚到了一边,更多的学生还是出现了分腿的现象,轻松地站起来没有几个。这时,一个学生因为天气太热,把红领巾解下又没地方放,就把红领巾往下巴下一夹,含首夹住了红领巾,和大家一起完成这次前滚翻。嘿,奇迹出现了,这个班里最胖,每次都翻不过去的学生竟然也像模像样地翻了过去,我被这场面惊呆了, “这是怎么回事,他怎么能翻过去了?”我以为他找到了办法,连忙说:“请你再来一次。 ”他将红领巾戴好,又做了一回,但失败了。 “哦,原来红领巾的功劳!”我恍然大悟。我连忙让他把红领巾夹在下巴下再试一次,他又轻松地成功了。学生们也好像明白了,还没等我说话,他们便开始纷纷将红领巾解下,夹在下巴底下,做起了前滚翻。没想到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地翻了过去。 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总之,关注并重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课堂会更加精彩。正如叶澜教授所言:“突出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同时也就是突出了教育过程的生命性” 。课堂教学要关注动态生成资源,建构符合学生天性的课堂,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