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析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摘要:大豆籽粒中含有 40%以上的蛋白质和 20%的脂肪,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本文针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茎折病、大豆食心虫、大豆卷叶螟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简述,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大豆病害 1.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SHV) 、大豆矮化病毒(SSV) 、花生条纹病毒(PSV)多种病毒单独或混合侵染所引起,受害植株豆荚数量减少,百粒重降低,褐斑粒增多,常年减产 5%7%,重病年减产 10%25%。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减产可达 95%,
2、甚至绝收。并且病株豆粒蛋白质含量及油含量减少,影响种子商品价值。防治方法:主要采取药剂防治蚜虫,消灭传毒介体。常用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或用 25%蚜螨清乳油 2000 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2.大豆胞囊线虫病 本病由大豆胞囊线虫寄生所引起。一般减产 10%20%,严重时可达30%50%,甚至绝收,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多种豆科作物。主要根部受害,影响地上部植株生育不良,矮小,茎叶发黄,花器群生,结实少或不结实。农业防治措施:轮作,与禾谷类作物轮作 12 年;增施磷肥,适时灌水。药剂防治;用 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 24 千克,在播种沟内施药,施药后覆土。 3.大豆根腐病 多
3、发生在土壤潮湿或有积水的地方。幼苗的根及茎基部产生褐色或红褐色长条不规则病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片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小。发病轻时,后期可恢复正常,病重时使病株萎焉,幼苗枯死。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下列农药浇灌。 (1)农抗 120 水剂 150300 倍液; (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 (3)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 (4)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2000 倍液; (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4.大豆茎折病 当前,大豆生长正值开花、结荚期,多种大豆中后期
4、病虫害在田间不同程度发生,主要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茎折病等。根据本省植保站监测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栽培状况及天气情况等综合分析如下: 主要发生在西北部大豆主产区,将中等偏重发生。大豆主产区多年连作导致田间病残体积累过多,为大豆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致病菌源;进入 7 月份,全省降雨天气多,7 月中旬本省降水总体偏多,下旬降水仍较多,对病害发生有利。大豆茎折病已在多地发生,发生较重的病株率一般为 6%,高的达到 2030%。目前大豆田已陆续封垄,田间郁闭,形成了对大豆病害发生有利的田间小气候。为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田间调查,重点监测历年发病较重、施肥量高、低洼、重迎茬等地块。指导农户对发病
5、地块采取农艺和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大豆茎折病等病害的发生蔓延。 (1)农业防治。对涝洼地要及时排水散墒,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 (2)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发病初期喷施,25%咪酰胺乳油 250 毫升+43%好力克 50 毫升/公顷;或 12%苯溴铜水剂 2000 倍液;或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700 倍液。 二、大豆虫害 1.大豆食心虫 中等偏轻发生,大豆食心虫虫食率全省平均为 4.6%,较上年上升0.9 个百
6、分点,呈上升趋势,各地差异较上年更为显著。冬后存活率平均为 26.8%,与去年持平,比常年低 6 个百分点。7 月份,本省降水偏多,土壤偏涝,越冬幼虫向地表转移及化蛹气象条件不适宜。预计大豆食心虫在全省为中等偏轻发生,西部和东部部分虫源基数较大的县(市)有偏重发生趋势。 防治建议:大豆食心虫防治:当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出现打团,并且每团蛾量较大,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12 天内开始防治成虫。成虫盛期后 710 天为幼虫防治适期。采取田间喷雾防治,每亩可用 25%氰?辛乳油 2030 毫升,或 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20 毫升,或 2.5%溴氰菊酯乳油每亩 2030 毫升对水 30 公斤喷雾,喷药时要注意雨天对药效的影响。 2.大豆卷叶螟 为东北地区大豆的重要害虫。幼虫将叶片卷成筒状,尤以大豆开花结荚盛期为害严重。多雨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大豆卷叶螟的发生;生长茂密的豆田、晚熟品种、叶毛少的品种、施氮肥过多或晚播田被害较重。 防治:药剂防治在卵孵化盛期,第 667/m2 用 50%杀螟松 8001000倍液、80%敌敌畏 1000 倍液或 90%晶体敌百虫 1500 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