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深入挖掘 焕发教材活力【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入,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巨大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合作与探究等等。但是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的教学情境是否真实有效?看似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到位?本文试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为出发点,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 【关键字】情境 教材 有效 创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从中感悟良多。 一、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 新教材常常以一些真实的或想象的故事作为问题的情境,在情境中体现数学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避免为了情境而情境的现象发生呢? 1、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小学儿童的无意注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抽象材料的有意注意正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利用具体、直观的事物引起儿童的注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童话故事,卡通人物,趣味游戏或者熟悉的能够理解
3、的事情或道理来创设情境,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面积与周长的对比一课中,利用故事情境引入:山羊和狐狸各自用篱笆围了一块菜地。好吃懒做的狐狸地里长满了野草,而山羊的菜地却是绿油油的一片。于是狐狸偷偷的将山羊家的篱笆移动了一下,山羊很生气,狐狸却说“我没有偷你一米篱笆,地也不会少的!”山羊听狐狸这么一说也糊涂了,同学们山羊的地少了吗?学生立刻被故事情境所吸引,从而展开面积与周长对比。 2、问题情境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 数学教学情境不仅起着包含知识产生背景,更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括之间的桥梁。例如:在
4、认识周长一课中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小火车绕轨道一圈,同学们用彩带装饰黑板的四周,学生 400 米赛跑。 (跑道一周)然后引发思考:有什么共同点?从而概括出周长的定义。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学会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 3、情境创设要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执教相遇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演绎“同时、相向和相遇” 。通过这一情境,学生深刻体会到同时出发、3相向而行、相遇时所用时间相等等相遇问题的重要特点,为学生思考和解决相遇问题提供了支撑。 所以,情境创设不是一时之事,教师要深入挖掘情境与数学问题
5、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情境为整节课的发展和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铺垫。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解决问题的场景,以及相应的练习,根据这些素材我们可以进行教学。但一定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使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 。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造: 1、对问题情境的创造 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有时教材中的情境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对问题情境进行再创设。例如:春游(北师版以年级下册 100 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中,教材呈现的情境是发新书:女生 19 人,男生 18 人,每人一本书够吗?而此时早
6、已过了开学发新书的时间,我们班上的人数也远大于 31 人,于是我把情境改为了春游:女生 27 名,男生 29 名,每人一瓶,60 瓶饮料,够吗?学生一听春游便来了兴趣,积极的思考,产生了多种算法。 2、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在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这样的现象发生,比如教学大数的读写讲到四位一级分级法时,有学生提到见过三位一级,再比如学习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时,学生问:“老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面对类4似这样的情况,大都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扩充。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对练习进行再设计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学生
7、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内化。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教材中的练习分为巩固和提高两部分,从中挑选要用的练习、删去重复的练习,最后形成一组有梯度的练习。例如:在相遇一课中,教材呈现了 6 道练习,而我选择了 3 道:1.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铁路线长 660 千米,一列火车从呼和浩特开出,每小时行 48 千米,另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每小时行 72千米,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这道题与例题类似,可以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2.挖一条长 165 米的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两端施工,甲每天向前挖 6 米,乙每天向前挖 6 米,挖通这条隧道需要多少天?这道题乍一看与相遇无关,但与相遇问题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8、。3.淘气到笑笑家的路程是 840 米,笑笑先行 6 分钟后,淘气从家里出发。淘气每分钟行 40 米,笑笑每分钟行 50 米,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相遇时淘气和笑笑各走了多远?结果,学生不仅通过练习巩固了相遇求时间的方法,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着相遇问题,还意识到当两人不是同时出发是可以将其转化为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进行解决,教学效果非常好。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更新观念,变记忆性教学为思考性教学,不断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深入挖掘使用教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成就精彩课堂! 5参考文献 1陆丽萍主编.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马云鹏等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