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寻教科研课题管理的创新之路“中部农村地区教学现代化推进策略研究” ,是宜都市承担的省级“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五年前拿到课题立项通知的时候,在欣喜的同时不免有些担忧;而五年下来,我们如释重负。因为我们不仅顺利通过省级结题,获得了宜都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还用五年来的坚守和潜心探索,破解了大课题难于驾驭、容易做虚、甚至中途夭折的难题。五年来我们紧扣“三个创新点” ,做出了一些值得回顾的探索: 一、创新管理机制,推行“智囊团加实验基地模式” ,强化课题运行的力度。 其主要做法是:构建双主体运行机制,以“项目组”为主力军、 “项目学校”为主阵地,实现骨干引领、项目攻关。 “中部农村地区教学现代
2、化推进策略研究”涉及三个维度的目标。一是“教学内容现代化” ,即追求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认识和理解的先进程度;二是“教学方法现代化” ,即追求教学制度、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的建立和使用的先进程度;三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即追求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置的先进程度。为了在全市有效推进实验工作,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申报竞选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选拔认定了教科研意识较强、教科研能力较高、教科研组织与管理水平较强的六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分别担任中小学上述三大项目的组长。智囊团本课题的总负责人与 6 位组长构成,同时又履行组织管理的职能。 2对于项目组长,由教研室下聘书,交权利,给待遇。比如,常规工
3、作调度可以邀请学科教研员参加活动,可以指定下次活动的承办学校,可以分解具体任务给相关学校老师,定期不定期视导实验学校,等等。总体整合与协调工作,则由由本课题组总负责人负责。 以同样的方式,我们公开招标确定了第一批参与研究的项目学校,项目学校就是课题的实验基地。项目责任人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的主阵地,通过点与面上的研究,通过批次滚动发展,5 年来,带动和辐射了全市五十多所中小学参与研究活动。在 5 年的研究过程中,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任何一个专题的研究,任何一个难关的突破,都体现出项目负责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项目学校也是如此,他们为推进实验而主动谋划,不惜人力物力,承担研究任务,成为出经验出成果的源
4、头之水。 “智囊团加实验基地的模式”改变了我们的实验工作,课题实现了集团化集约化管理、专班化和常态化管理。将目标与责任统一、机构和基地的职能统一,将各种积极因素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课题实验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二、创新活动方式,推进“中小学联动与学科联动” , 突出实验过程的效度。 其主要做法是:构建“双向联动的推进机制” ,通过“中小学联动、学科联动” ,带动区域协作、实现点面辐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项目组每学期有计划选定 2-3 个主题活动,在项目学校开展现场交流活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各项目组举行全市性的大型研讨活动达 36 次之多。每次的研讨活动,都集中围绕一个主题,研讨一个问题,引导
5、实验向纵深挺进。 3项目学校每开展一次研究活动,都会按照“五个一”来操作,即一节研究课,一次全员深度评课,一个经验介绍,一个主题讲座,一份教育科研简报。非常务实地推动了项目学校的研究;项目学校开展的研究活动都留下详实的过程资料,包括活动日程安排,执教研究课的教案、说课稿、评课记录等。这样丰富的活动内容能不能将它的影响最大化?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办法来加以实现: 一是学科联动:在三个项目组基本完成各自既定的研究阶段之后,我们及时将三个项目组的研究进行了整合,每次活动,三个组都统筹设计,小学活动邀请中学参加,中学活动邀请小学参加;教研员与老师们平起平坐,与所有老师互动,中学老师评点小学老师的教学,
6、小学老师为中学老师指出课堂上的不足,思想碰撞,互通有无。 通过现场观摩指导,精品课示范和全员参与的深度评课,一些成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模拟情境法” “现场体验感悟法” “立体阅读、扣点拓展法” “课堂开放、教学民主策略” “学情预测与量度把握策略”“动态生成、灵动调控策略”等悄然走进课堂。跨学段研究的方式让老师们感到十分新鲜,大家取长补短,互为促进,协调发展,促进了中小学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每一次活动结束,老师们都会期待下一次活动早日到来。 二是区域联动:比如“方法、手段、内容”三个项目组,都划分有不同的乡镇区域,开展活动时,那个片区的同类学校都要参加。两个联动,让尽可能多的
7、一线老师享受到“五个一”的丰富资源,经过现场的培训指导,对于怎样让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走进课堂课堂,参会老师则4获取了更为直接的经验。 此外还有纵向深入的“项目组推进” “项目学校推进” “专题活动推进” “学科整合推进”等推进的具体方式。比如通过“项目学校现场观摩研讨” 、 “精品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提炼推介”等方式,推介我市名优教师教学方法和艺术,推介学校研究成果。 “中小学联动与学科联动方式”极大地优化了实验过程,由于重心下移,课题实验走出书斋,走出纸上谈兵的象牙之塔,融入教师群体,走进课堂,让老师们真真切切地看到,教科研是有用的,是实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是花架子。 三、创新运用平台,
8、推广“即时经验与优质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 其主要做法是:以“网络和简报”为平台及时传递优质资源,进而推出了“一本专著和一个网站” 。 由于课题在行动研究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源,那么怎样让这些成果使一线老师及时获取,不断推广,实现信息共享的最大化。我们的做法是: 1. 简报传递: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验简讯的方式及时总结交流项目学校研究经验,在 5 年的研究中,我们共结集实验简讯 24 期。我们坚持研究案例征集评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征集到无数教学案例,一个一个案例的积累达成量变到质变的研究效果。为了增强研究者生动的研究轨迹和研究的指向性,我们还倡导提炼教学精彩片段研究,仅通过课题
9、研讨积累的精品教学案例就达 300 多个。 52. 创建资源库:我们投资数万元专门建设了一个“宜都市教学资源库”网站。现已累积资源 22029 多个,分为四大块,一块是教学现代化课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三个子课题。共计 164 个子栏目,其中管理员 28 名,学校管理员 27 名,注册会员 1500 名,网站点击量已经突破 35 万次。 3. 出版专著:我们将 5 年来取得的经验成果、体会收获,通过打磨,在数十万字的资料中去粗取精,加以汰选,结构为章节体系,由长江出版社出版,我们的想法是,让这些从实践中来的所悟所得,再一次回到实践中驱接受检验,希望那位创建高效课堂铺路搭桥,作为参
10、照。 “经验共享加交流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优质资源的传播速度和共享的广度。资源库的建设建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加快了成果的转化利用,为老师们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优质信息;在教学手段方面,通过以用促配,以配促练,以练促会,以赛促优,使“班班通” 、课件制作、空中英语课堂等成为教学手段的必选必备。 我们欣喜地看到:用理念转变思想,让理念走进课堂,成为老师们追求的风尚;用高效引领课改,以创新优化教学,成为老师们的教学常态;用优质资源丰富教学,以一流硬件支持教学,成为学校的基本规范;用活动锤炼老师,以研究促进成长,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选择;用达标规范管理,以评价盘活全局,成为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