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与学校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693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育人与学校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育人与学校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育人与学校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育人与学校文化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育人与学校文化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化育人与学校文化建设按人的生活空间,通常把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类。这三类教育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任务,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人实施着不同的教育。显然, “文化育人”是这三种教育类型的共同育人方式(之一) 。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急剧转型,从一个封闭保守、缺少流动的静态社会,成为一个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流动社会。这种变革导致人们的信仰,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的方向发展,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的方向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变。 ”“理想和现实的分野,使人们的信仰处在一种无根、无魂、无序、无力、无声、无信的状态。 ”显然,这种社会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具有十

2、分明显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社会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影响很大,甚至很深。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由于家庭结构、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等多种因素,家庭环境和氛围差异极为不同,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极复杂,甚至对孩子心理的伤害也屡见不鲜。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计划性、针对性、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是学校教育的鲜明特征,所以,学校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功能显得更加明显,也更为重要。 “学校文化”作为“文化”的下属概念,它除了与文化本身的一些要素,如文化的定义、性质、分类、产生的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联之外,还与学校的历史、学校的领导、教师的假设、教师的态度等多种因素密2切相关;所以,

3、多种文化的定义,也就意味着学校文化的定义很多、很难。但我们坚信,不论怎样界定学校文化, “文化育人”这条宗旨一定不能改变;另一方面, “文化管理”也是当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形态和被推崇的模式,为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三个维度来界定学校文化:结果与产品;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信仰与信念。 “结果与产品”维度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维度,直接决定着人们想事和做事的方式和显性的状态。如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到底应该是“以教师为主体” ,还是“以学生为主体” ,不少人认为,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结果带来的是“教师中心” ,教学改革应该从打破这一观点入手,转而

4、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即“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这实际上就是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对立起来,形成“要么是教师中心,要么是学生中心”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这是一种“二元对立思维” ;相对而言,在“关系式思维”的视野下,师生关系是一种本原的存在,师生“身份”的差异决定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决定了师生身份的差异。一旦这种关系解除,则教师或学生的“身份”便不复存在;同样,师生身份差异失去,则师生关系同时丧失。如离开了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则不复为教,反之亦然。就思维方式而言,我们提倡:由二元对立思维到关系思维,从点状式分析思维到整体式整合思维,从结果思维到过程思维。 “信仰与信念”维度是精神层面,也是学校文

5、化中最为匮乏的。教师缺少信仰与信念是十分可怕的预兆。如,教师信念是教师人生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信念是教师职业的奉守信条,成为教师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教师信念是3教师行为的隐性向导,它像一只无形的手,牵动着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决策。 学校文化如何建设?不同学校、不同主体、不同时期,观点和做法都有所不同。五年前的“重外化,轻内化;重硬化,轻柔化;重变化,轻进化;重强化,轻感化;重物化,轻人化”等“五重五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学校文化的调查也表明:“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办公条件虽有所改善,但教师的满意度依然不高,农村学校教学条件仍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学校教

6、学管理与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完善,但存在着科学性、操作性不强,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学校领导管理方式有待改善,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但并未真正形成教师合作文化。 ”还有研究表明:当前学校文化存在着“先进标语背后是考试文化” , “矛盾冲突的文化标识表明学校文化的赤贫与混乱” , “学校文化主体空场与缺失严重” , “学校组织的专业性逊位于科层制管理”等问题,为此,这里我们强调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三个基本方面。 学校文化建设要高度关注学校文化的特质。在现实的学校文化建设中,表面化、物质化、低俗化、庸俗化、功利化、工具性等现象比较明显,我们要强调建设的学校文化要具

7、有精神性、主体性、高雅性等学校文化特质。比如,我们提出的教育理念为“熔铸精神,享受教育” ,把人的精神、人格、道德、理想、理性、主体性、创造性都融入了教育之中。还比如“价值品质牌”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学校文化的这三个特质:(1)该品质的中文和英文表达法(如,尊重,Respect) ;(2)该品质4的一种解读(如,尊重他人应当是一种出自内心的尊敬,行动是其自然的流露。它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3)该品质的三个代表人物(如, “尊重”品质的代表人物为孔子、杜威、蔡元培) ;(4)你心目中的代表人物是谁?向他学习什么?(5)你将如何做?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校文化建设要强调建

8、设特性。自觉性、参与性、创新性、教育性、包容性、持续性是我们要倡导的。如,我校的学风是经过了广大师生员工认真讨论而确定的,明礼:言行文明,尊敬他人,礼貌待人,乐于助人;好学: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自主学习;慎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笃行:知行合一,忠贞不渝,踏实肯干,持之以恒。又在广泛征集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大胆地确立了新的校训为:自由,自律。 “自由是人类之本性,德性之基础,智慧之门;自由是与时俱进,思想解放,学习自主,思维创新,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善于批判,人格独立;自由不是主体的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自由与责任的统一。

9、 ”“自律是一个人行动自由所必备的内在条件,它是一个人修养的起点和基本要求;自律就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道德高尚,行为规范,意志坚强,知难而进,认真做事,持之以恒;自律要求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不做不能做、不应该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 ” 学校文化建设要加强体系建设。人们通常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线索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也有的以“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等为线索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我们也曾以“核心文化”为中5心建设学校文化,重点加强“学习文化、探究文化和服务文化”的建设。但我们仍发现还是缺少一些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的文化元素。比如, “反思”让教师不断进

10、步、走向成熟、实现发展,应成为教师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求教师要不断开展教育观念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学生问题反思、教育现象反思、人际关系反思、专业水平反思、自我意识反思、个人成长反思;并践行着“六个一”制度:每节课后写一点教学反思后记,每周写一篇教学随笔,每月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或一次公开课,每学期做一个课例或写一篇经验总结,每年提供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研究报告,每五年写一份个人成长报告;“教师每日十问”成为学校反思文化的一个代表;最后,我们倡导的是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还比如,变革应该成为学校的一种常态,变革文化让我们懂得:改革是永恒的话题,是大势所趋;改革是需要基础、条件及环境的;

11、改革是需要成本、付出代价的;改革是有风险的,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不改革的风险可能大于改革的风险;拖延改革更有风险;改革可能是越改越难;改革需要勇气、智慧及耐力。 从“文化育人”和“文化管理”这两个角度,我们提出建设如下的学校文化体系:核心文化学习,探究,服务;基础文化学风,教风,校风;制度文化教师和教研组,学生和班级,课程和教学;人际文化人与组织,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变革文化过程意识,人是决定因素,风险;校长文化价值引领,实践设计,行动研究;物质文化品质,主题,互动。比如,校长文化就是校长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校,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办教育,按照科学发展观做管理;就是6校长要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坚

12、守。下面,以我校持续建设三年之久的“价值品质”教育为例说明校长文化。校长首先以课题立项方式(国家级课题“转型时期中小学价值教育研究与实践” )研究建立什么价值品质体系。广泛依据国内外学校价值体系,在全校教师范围内问卷调查,从 60 多个价值品质中确定了 10 个价值品质:“尊重,责任,关爱,理想,诚信,宽容,勤俭,感恩,乐观,和平。 ”并用“价值树”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做成了“价值树”牌,悬挂在每个班教室里):(1)这是种植于校园内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棵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刻的象征意义;这棵树已经根深叶茂,预示着国际学校的教育事业正在走向成功。 (2)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成长与树的生

13、长有相似之处,树由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组成,同样,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基本的价值品质。 (3)在这棵树的真实影像上,我们把它分为树干和左、右三部分;相应地,我们把确定的 10 个基本价值品质也大致分为三组,其中,以“尊重”与“责任”为核心。另外,在广泛问卷调查(头脑风暴法)和研讨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 30 位“价值品质”代表人物,制作成为价值品质牌(见前文) ,悬挂在学校走廊上。最后,我们设计并实践了价值品质教育的十二大途径:(1)以节日为中心的主题月活动。 (2)课堂教学。 (3)以价值品质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 (4)班(团、队)会。 (5)学生管理。 (6)学生评价与奖惩。 (7)社会实践。 (8)学校设计并布置的家庭价值教育活动。 (9)教师培训。 (10)教学管理及校本课程。 (11)项目推动和校长引领。 (12)隐性课程和学校文化。价值教育实践成果汇编成了三本文集:价值教育在 TIS 价值教育与学校变革7价值教育与文化自觉 ,计 50 万字。 (责任编辑 张 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